颌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周围筋膜间隙组织的急性炎症。具有一般蜂窝织炎的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治疗上主要为改善机体状况、增强抵抗力,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颌周蜂窝织炎常见的感染来源有下列几种:
1.牙源性感染
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牙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如智齿冠周炎、尖周炎等。不同部位牙齿的感染常引起不同部位的蜂窝织炎。
2.局部组织感染
如颌下淋巴结炎、面部疖痛等均可引起颌周蜂窝织炎。
3.外伤后并发感染。
除具有一般蜂窝织炎的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外,由于各间隙的解剖特点,尚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分别叙述如下:
1.眶下蜂窝织炎(眶下间隙感染)
感染发生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局部表情肌之间。多来自上颌尖牙等的牙源性感染(如尖周炎等),也可来自上唇或鼻侧的感染。
局部表现为眶下区红肿、疼痛。下眼睑水肿致睁眼困难。上唇肿胀,鼻唇沟消失。上颌前牙前庭沟处红肿。常可查见病源牙。
2.咬肌下蜂窝织炎(咬肌下间隙感染)
感染发生在下颌骨升支外侧骨壁与咬肌之间,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尖周感染。在颌周蜂窝织炎中较为常见。
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以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腮腺部红肿、疼痛;由于炎症刺激,咬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局部发硬、张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即使脓肿已经形成,早期时波动也不明显,且不易自行穿破,因此应及时切开引流。如不能确定脓肿是否形成,穿刺检查有助于诊断。若延误治疗,未能及时切开引流,致使感染扩散,可能引起下颌骨骨髓炎。
3.颌下蜂窝织炎(颌下间隙感染)
临床上较常见。感染发生在颌下三角区。多来自下颌磨牙的感染,亦可由颌下淋巴结炎所引起,后者尤多见于小儿。
局部表现为颌下区红肿、疼痛,皮纹消失、皮肤发亮,下颌下缘可因肿胀而不显。严重的颌下蜂窝织炎可蔓延至邻近间隙或颈部。
4.口底蜂窝织炎
口底蜂窝织炎可由下颌牙齿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下颌骨骨髓炎或口底外伤继发感染而引起。本病虽较少见,却为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疾病之一。感染侵犯口底多个间隙。临床上分为化脓性和腐败坏死性二种,后者病情更为严重。
炎症一般开始发生于一侧舌下或颌下区,以后迅速扩展至颏下及对侧。当炎症波及口底各间隙时,双侧颌下及颏下区甚至上颈部广泛肿胀。头后仰,口半张。口内可见口底肿胀、舌上抬、舌运动受限。语言、吞咽困难。如肿胀向舌根部蔓延,可压迫咽部、会厌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口底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主要由厌氧菌、腐败坏死性细菌引起,病情发展迅速。全身中毒反应严重,脉搏频弱,呼吸短促,重者可出现体温不升、血压下降。局部明显肿、硬、皮色暗红,触诊可有捻发音。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化验血常规,并行穿刺抽脓等检查手段。
1.皮损初起为弥漫性浸润性红肿,境界不清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严重时表面可有水疱,逐渐形成化脓、出血坏死、坏疽。
2.局部疼痛明显,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伴发局部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1.全身治疗
主要为改善机体状况、增强抵抗力,选用抗菌药物(甲硝唑、螺旋霉素)以控制感染。如病情严重,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抗菌药联合应用,必要时静脉给药。
2.局部治疗
炎症早期可用局部理疗、外敷中草药等促进炎症吸收。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开引流时,切口应在利于引流的部位,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导管等重要结构,部位要隐蔽并尽量与皮纹一致。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对病源牙应做进一步处理。
美特网 » 颌周蜂窝织炎_He Zhou Feng Wo Zhi Yan
免责声明:本文由小医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