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中医病名。系指黑睛与瞳神之气色、形态正常,惟视力逐渐下降,或视野缩小,甚至失明的慢性内障眼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证治准绳?杂病》更谓“瞳神不大不小,无缺无损,仔细视之,瞳神内并无些少别样气色,俨然与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见。”本病多由青风内障、高风内障、暴盲等病演变而成。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视神经萎缩。可由视神经病变、眼底退行病发展而来。
本病总的病机为目中玄府闭塞,致目视不明。由于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精血衰弱,不能上荣于目;或脾肾阳虚,精微不化,目失温养,神光渐失;或气血两亏,目失滋养;或情志抑郁,肝气不舒,引起目中玄府郁遏,阻碍神光发越;或热气怫郁,闭塞清窍;或头眼部外伤,目系受损;或肿瘤压迫,致脉道瘀阻,玄府闭塞,最终目不能视。
双目不痛不痒,但视物不见、视野缩小之病症。查视眼部可见眼外观如常,亦无翳障,瞳神大小不一,视盘色淡,或蜡黄,或苍白,生理凹陷扩大、加深。
以内治为主,可配合针灸疗法。
(一)内治法
1.肾阳不足
证候:眼外观如常,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视物日渐昏矇不清,或眼前有大片暗影遮挡。查视眼部可见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全身兼见身冷畏寒,面色晄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频数,阳痿遗精,女子带下清冷。舌淡质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则:温补肾阳,益精明目。主方:肾气丸加减(《金匮要略》)。方药:肉桂、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菟丝子。
2.脾虚气弱
证候:眼外观如常,视物日渐昏矇不清,或自觉眼前大片黑影遮挡,渐失明。查视眼部可见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全身见面色萎黄,食少气短,肢体萎软乏力,食少便溏。或兼见眼睑无力,双耳失聪,眼偏视或上胞下垂。舌淡苔薄,脉弱无力。治则:益气升阳,调脾健胃。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若纳差可加焦三仙、鸡内金;目仰视,上胞下垂,加鸡血藤、全蝎、僵蚕、伸筋草、丝瓜络,以养血活络。
3.气血两亏
证候:眼外观如常,日渐模糊,甚则失明。查视眼部可见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全身兼见面色晄白或萎黄,少食懒言,乏力自汗,纳谷不馨,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四肢麻木,月经涩少。舌质淡,脉细弱。治则:气血双补。主方:柴胡参术汤(验方)。方药:人参、白术、白芍、当归、川芎、熟地、柴胡、青皮、灸甘草。
体虚自汗,脾虚便溏者加黄芪、干姜;心悸失眠较重者加龙眼肉、五味子。
4.肝气郁结
证候:双目同时或先后发病,眼外观如常,瞳神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物日渐模糊不清,或眼前有大片黑影遮挡,病情日渐加重,甚至不分明暗。兼见头昏目胀,胸胁胀痛,口干口苦。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数。治则:疏肝解郁,养血活血。主方:逍遥散加减。方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若瞳神散大加五味子、山萸肉;口苦咽干,舌红者加龙胆草、黄芩。
5.热邪怫郁
证候:多见于小儿高热之后,眼视物不见,或不能准确拿物体或玩具,或不愿走路。查视眼部可见双目瞳神稍大,光反射迟钝;眼底基本正常,或视盘色淡,边界清。全身兼见神志欠清,表情淡漠,四肢不灵,或阵发抽搐,舌红,苔黄,脉沉细。治则:清热凉血,熄风开窍。主方:陈氏熄风丸加减。方药:赤芍、紫草、菊花、僵蚕、玄参、川芎、桔梗、细辛、牛黄、麝香、羚羊角等。
6.气血瘀滞
证候:多见于头眼外伤或颅内肿瘤术后,视物不清。查视眼部可见双目瞳神稍大,光反射迟钝;眼底视盘色苍白,边界清。全身兼见头痛健忘,失眠多梦,舌质紫,苔薄白,脉涩。治则: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主方:通窍活血汤加减。方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红枣、麝香、生姜。
酌加甲珠、鳖甲、白芥子、浙贝软坚散结;加路路通、木通、丝瓜络、石楠藤以通络;加地龙、僵蚕、全蝎熄风开窍。
(二)针灸疗法
取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肝俞、肾俞、光明、睛明、合谷、瞳子髎、球后、攒竹等穴,每次选3~4穴,辨证补泻施针。
青盲预后不佳,应及早进行中西结合治疗,且应持之以恒。
美特网 » 青盲_Qing Mang
免责声明:本文由小医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