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按摩是严格依据中医经络学原理进行诊疗的按摩医术。医生通过经络辨证,进行诊断,然后通过走经行络的手法按摩,进而通调任督二脉(古称小周天)和十二经(古称大周天)的按摩方法。从性质上来说,经络按摩属于中医外治范畴。从按摩的属性上,经络按摩属于中华按摩医学的原始主流。
经络按摩源自《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异法方宜论》,以专论的形式,从医学地理学的广阔视野阐述了中医各种治法的由来。其中,按摩从中央出。按摩疗法产生于中原地带是因为:“中央者,其地平认湿,天地所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引导按跷。”《灵枢?刺节真邪篇》说:“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及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内经》中对经络按摩治疗疾病的阐述,介绍了操作方法,对其挟、按、卷、切的手法和“推而散之”的原理都兼而论之。
治疗:经络按摩源自《内经》,依据《灵枢》经络之理,故更长于内科疾病治疗。
手法:经络按摩行经走络,通调周天,手法轻柔,不施拙力,有别西人之术。
传播:经络按摩之国家教育始于唐代,后世历朝,皆为中华医学教育之正统。
1.头部按摩
具有醒脑开窍的功能,可治疗头痛、偏头痛,预防老人痴呆症及增加脑细胞的活动。
(1)从前至后按摩 以双手拇指及其他四指的指腹从前发际处以按压方式推至枕部的风池穴,平时也可以用梳子做同方向的梳头数次。
(2)按揉枕部穴位 双手拇指按揉两侧风池、风府穴,至有酸胀感为宜。
(3)拿捏颈项部 以示指、中指、无名指配合手掌对颈部做拿捏的动作,并向下拿捏至肩部。
2.眼面部按摩
对于长时间做近距离工作的人,可以消除或减轻眼部疲劳,并可预防眼睛视力的减退及眼袋的产生。
(1)眼眶部按摩 双手示指或中指分推眉毛,由眉头部的攒竹穴推至眉尾部的丝竹空穴。再由双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按揉眼眶内的睛明穴后,循着上、下眼眶推至尾部的瞳子骨穴,上下重复进行数次,至整个眼眶都有酸胀感止。
(2)穴位按摩 将双手掌心搓热后,掌心贴着前额,按揉太阳穴及鼻旁的迎香穴,用点力向下擦到下颏处,若有鼻病、感冒、流鼻涕或鼻塞者,可顺便以中指由迎香穴向上擦至鼻根处,反复连续约10次。
(3)叩齿 舌头顶住上颚部,下牙往上作叩齿动作连续20次。
3.耳部按摩
耳朵的穴道跟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按摩耳朵除了可加强脏腑的功能外,还可预防听力的减退及耳鸣。搓揉耳朵,双手拇指及示指弯屈后,作上下搓耳动作,至耳朵红热为宜。
4.四肢保健按摩
加强手脚的新陈代谢,治疗酸痛,并可预防手肘、膝盖的退化。
(1)从肩部向手臂拿捏,按揉手三里、曲池、曲泽等穴。
(2)互捻双手十指,搓热手掌、手背至热为宜。
(3)按揉大腿、膝关节,拿小腿的腓肠肌,点按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至酸胀感为宜。
(4)一手抓脚踝部,一手抓脚趾头,做旋转踝关节的动作,20~30次。
(5)快速用力擦热脚底推涌泉,可加强肾功能,防止脚底冰冷。
5.腰部保健按摩
双手握拳,用拇指指掌关节在腰部作旋转用力按揉,再以手掌部用力上下擦动,至腰部发热为止。并可做些弯腰、旋转腰部的动作,以锻炼腰部肌肉。
6.腹部保健按摩
(1)摩腹 将双手掌心搓热后,一手掌心贴在肚脐上,以肚脐为圆心,以顺时针方向作柔和的摩腹动作,持续2~5分钟。
(2)擦腹 双手从肋骨下缘擦至小腹部,以腹部发热为宜。
7.开通闭塞功能
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或肢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要求按压方向垂直,力量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透达皮下组织的深部。此法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常与揉法合作,称为按揉法。按法有明显的开通闭塞作用,可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的血液供应,使机体内氧化作用增强,还能消除淋巴管内的瘀滞状态,增加组织的营养而消除水肿。
按摩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明确诊断,选用穴位,确定手法,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全面,有中心有重点。
2.根据不同疾病与按摩部位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按摩体位。体位要使患者舒适,治疗方便,有利于各种手法的操作。不论是自我按摩或由别人按摩,都要注意。
3.按摩的操作程序、强度、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全身与局部反应及治疗后的变化随时调整。并应掌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4.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嘱患者不要紧张,肌肉要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做腰背和下腹部的按摩,应先排空大小便。患者在过饥、过饱以及醉酒后均不适宜按摩,一般在餐后2小时按摩较妥。
5.对患者要耐心、认真、亲切、负责,使患者对医生既信任又能配合治疗。自我按摩时也要注意放松和时间安排。
美特网 » 经络按摩_Jing Luo An Mo
免责声明:本文由小医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