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浊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二者伴见为主。轻者能生活自理,照常工作;重者发作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恶心呕吐,自汗昏倒。导致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偏多。
恣食肥厚,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引发眩晕。
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1.肝阳上亢
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2.瘀血内阻
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3.肾精不足
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4.气血亏虚
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
根据痰浊眩晕的临床表现,可分为痰湿眩晕、痰热眩晕两大类:其共同症状均表现为头昏眼花,视物双影模糊,恶心欲吐,疲倦乏力,脉滑。轻者摇摇欲坠;重者视物颠旋,突然昏倒。
1.痰湿眩晕
证候:除共同症状外,伴见咯白色清稀痰涎,食量减少,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则:燥湿化痰,补气健脾。主方:二陈汤合四君子汤。加菊花、僵蚕、蝉衣平熄肝风,清利头目,重者酌加天麻;呕吐频作者可加生姜、竹茹以降逆止呕:不欲食者可加砂仁、白莲芳香和胃。
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治宜祛痰健脾。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痰热眩晕
证候:除共同症状外,兼见咯黄色稠痰,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闷气粗,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则:燥湿化痰、清热利气导痰。主方:二陈汤加贝母、黄连、瓜蒌;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基础上,用黄连苦以降阳,寒胜热,清上泻下,直折火势,使湿火得降;瓜蒌为开胸除痹、利气导痰之要药;贝母主要体现行滞气、破痰结之功。
针对眩晕的标证现象同样可酌加菊花、蝉衣;如果痰热蕴结阻滞较甚,发作眩晕的同时出现胸闷气粗、耳鸣失聪者,可加远志、菖蒲以通阳开窍;方药合用,即可达到导痰清热、标本兼治、症固渐除的目的。
1.针灸疗法
(1)体针 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 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 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2.中药合剂
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剂,对中老年人吸收不利比较适宜。如:天麻眩晕宁合剂。
美特网 » 痰浊眩晕_Tan ZHuo Xuan Yun
免责声明:本文由小医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