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它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内容,关于慎行的诗句(推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经典吧。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说话要慎重,工作要勤快。意谓要少说话多做事。讷(na那):言语艰难。敏于行:指工作敏捷勤恳。
2、尽美固可扬,片善亦不遏——唐代孟郊《投所知》诗。尽善尽美固然值得称赞,微小的长处也不应该拒绝。意谓人应当不辞小善。扬:赞扬,称赞。遏:阻止,拒绝。
3、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易·乾》。日常的言语要讲求信用,平常行事要谨慎小心。庸言:日常的语言。庸,平常;经常。庸行:日常的行为。
4、言既出,如白染皂——《西游记》第八十五回。一句话说出了口,就像白物品上染上了黑颜色。意谓话既出口,无法收回,说明人应当慎于言语。皂:黑色。
5、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家人》。谓君子说话应当言之有物,做事应持之以恒。物:内容。行:行为。恒:恒心。
6、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明代刘基《郁离子·戚之次且》。君子生活在世界上,做他应当做的事,而不做他不应当做的事。君子:有才德的人。
7、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明代薛瑄《薛子道论·下篇》。一个字也不要轻易给人,一句话也不要轻易答应别人。意谓待人接物应当谨慎。与:给予。许:允诺。
8、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问——《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君子行》。君子应防患于未然,不要处在被人怀疑的地位。说明人应远离是非之地,避免嫌疑。
9、君子不以私害公——汉代刘向《新序·义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因为私人的利益而损害公家的利益。谓人应当把“公”放在首位,而不可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在线造句 www.Bzjv.com)
1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学好,就像登山一样困难;学坏,就像山崩一样容易。崩:倒塌。
11、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墨子·非儒下》。违背正义的事情不能去做,不符合道理的不去实行。强调人的所作所为必须符合“义理”,而不可违反原则。处:处理,执行。
1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君子行》。在瓜地里行走,不要提鞋子,在李树下走,不要整理帽子。比喻人应避免嫌疑。纳履(lv旅);提鞋。履,鞋。
13、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上》。不做我所不愿做的事情,不要我所不想要的东西。为:做。欲:想要。
14、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易·系辞上》。意谓言论行动,是君子用来感动天地的,应谨言慎行。此引孔子言。
15、欲得于身吉,无过莫作非——唐代王梵志《欲得于身吉》诗。要想求得自身的吉利,最好的办法是不做坏事。于身:在身,自身。吉:吉利。无过;最好不过。非:不好之事,坏事。
16、违强陵弱,非勇也——《左传·定公四年》。躲避强硬,欺侮软弱,不是勇敢。违:躲避。陵:欺侮。
17、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元年》。把小事情都做好了,也就成就了大业;在细微的方面能谨慎对待,其善行也就称显于世了。说明做事情必须不舍细小。著:显名。
18、尤而效之,其又甚焉——《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谓学习错误的东西,错误就会更大。尤:错误。效:仿效,学习。
19、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荀子·修身》。自身有好的品德,要保持耿介不阿并且一定要珍视它。介然:耿介。好:喜好,珍惜。
20、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新五代史-王彦章传》。意谓豹死之后能留一张华贵的皮子,人死了,也要将美名传世。
21、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荀子·修身》。意谓只要喜爱好的品德没有满足,接受规劝而能警诫自己,就一定会进步。厌:满足。谏:规劝。
22、天子无戏言——《吕氏春秋·重言》。意谓帝王讲话应慎之又慎,不作儿戏之语。下文曰:“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戏言:开玩笑的话。
23、义小为之则小有福,大为之则大有福——《吕氏春秋·别类》。好事,小做就小有益处,大做就大有益处。
24、祸福无门,唯人所招——《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和福并没有大门,都是人们自己招来的。此旬说明祸福不是天生的、命中注定的,而是人为的。
25、诫无垢,思无辱——汉代刘向《说苑·敬慎》。警诫自己可以使自身洁净无污,思索可以避免过失。谓人应谨慎从事。垢(gou够):污垢。辱:过失。
26、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隋代王通《中说·王道篇》。容易喜乐的人一定是哀伤也很多,动辄施舍的人一定会喜欢强取。轻施:轻易地施舍。夺:强取。
27、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书·太甲中》。自然的灾害,还可以避免;自己造下的罪孽,是不能逃避的。孽:灾殃。违:避去。逭(huan换):逃避。
28、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书·旅獒》。戏弄别人,有损于自己的道德,只顾玩赏喜欢的器物,会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后也指做一些无益而有害的事情。
29、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章。意谓大丈夫为人处世应淳厚朴实而不应浮薄虚华。
30、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左传·僖公十五年》。不要先发动祸乱成为祸首,不要依靠动乱乘人之危,不要增加别人的愤怒。怙(hu户):依靠。
31、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易·系辞下》。意谓君子的行动不存侥幸心理而去冒险,心平气和而后说话,如需求助,必向有情谊之人。此引孔子言。易:平。
32、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诗·邺风·雄雉》。只要不妒嫉,不贪求,做什么不是善行呢?忮(zhi至):妒嫉。用:行。臧:善。
33、出无谓之言,行不必为之事,不如其已——宋代晁说之《晁氏客语》。说没有意义的话,做没有必要的事,不如不说不做。无谓;没有意义,没有用处。行:做。已:停止。”
34、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荀子·荣辱》。所谓在社会上寸步难行的,全在于说话不当。危足;侧足。履(lv旅):踏;走。凡:全。
35、善事难为,恶事易作——晋代葛洪《抱朴子·微旨》。好事难做,坏事易行。说明学好困难,学坏容易。
36、谬误出于口,则乱及万里之外——汉代陆贾《新语·明诫》。错误的话一旦说出口,那么它所造成的灾祸会到万里以外的地方。意谓说话应当考虑后果,应当谨慎。谬误:错误。
37、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君子对于说话,要做到不随随便便才罢了。意谓君子说话非常谨慎,从不随意乱说。苟:随便。
38、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小雅·何人斯》。对于人无所惭愧,也就不害怕天神。
3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系辞下》。好的行为不积累起来,就不能成就美名;坏的行为不是积累多了,也不至遭到杀身之祸。此引孔子之言。
40、息生于忿怒,祸起于纤微——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九。疾病往往产生于生气,灾祸常常从细微处发生。谓处事要谨慎。纤微:细微。
4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多做坏事的人,一定会自取灭亡。行:做。毙:死亡。
42、居必择地,行必依贤——唐代皮日休《足箴》。居住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做事一定要仿效贤者的榜样。
43、存亡祸福,其要在身——汉代刘向《说苑·敬慎》。人的生存、死亡和祸福,其关键在于自身。谓人处世应谨慎并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要:要点,关键。
44、积善必余庆,积恶必余殃——唐代王梵志《积善必余庆》诗。积累善行,一定会幸福无边;积累恶行,一定会灾祸连绵。二句诗劝诫人们积善戒恶。余:饶足。庆:幸福。殃:灾难。
45、不义不呢,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做事不讲正义就不能团结人。即使势力雄厚,也会崩溃。昵(ni逆):亲近。
46、言思可道,行思可乐——汉代桓宽《盐铁论·毁学》。说话时要想一想可以不可以说,做事时要考虑考虑能不能使人感到满意。说明一言一行都应当谨慎。思:思考。道:说。
47、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意谓说话不谨慎有时会召来灾祸,行为不注重则会招致耻辱,君子立身处世要谨慎。立;指立身。
48、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唐代孙光宪《琐言》(引古语)。说明人切忌做坏事。好事:美善之事。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绍宗禅师》又载。
49、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声音即使很小人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隐蔽也不会不显现出来。说明人必须谨言慎行。隐:藏而不显。形: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