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苏东坡(1037-1101),多才多艺,不仅诗词散文造诣极深,绘画书法也极负盛名,而且,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食家。
苏东坡(1037-1101)宋代文学家(图片选自网上)
他以“老饕”自居,以优美而风趣的笔调,写过一首《老饕赋》的诗。“饕”者,嘴馋贪吃者谓也。他坦率地承认自己是个贪吃者,这在当时真可算是赅世惊俗的事了。诗说: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鳌。 烂樱珠之蜜煎,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的夭美,以养吾之老饕。“项上一脔”该是最嫩的,“霜前两鳌"是最饱满的,“樱桃蜜饯”软烂才能可口,“蒸羊羔”辅以杏酪会更鲜美,而“醉蛤” “糟蟹”则要在半生半熟才不失天然之鲜美。看看,苏老夫子是不是俨然成了一位品评菜肴味道的“美食专家”了?
苏东坡不仅“善于品尝”,而且善于“动手做菜”。他最拿手的菜是烧肉,自爆烧肉的秘诀是:
慢著火,少著水, 火候足时它自美(《食猪肉诗》)。据说,他在杭州还曾表演过这个绝招,好评如潮,于是,“东坡肉”便在杭州流传开来,长盛不衰,至今仍为名菜之一。流传下来的还有“东坡肘子” "东坡豆腐" “酥油果”等,可见在做菜上,他手艺非凡。此外,他烹制鱼羹也是行家,在家乡时 “ 常亲自执铛,煮鱼以待客,客未尝不称善。”(《东坡林志》)无疑,在做鱼羹上也技艺超群。
因为“嘴馋”,苏东坡在小食摊上品尝小吃似乎是司空见惯。有一次,他和弟弟子由在岭南路上相遇,正巧路旁有一家卖“汤饼”(面条)的摊贩,于是就买来品尝。子由见面条“粗恶不可食”,就放下筷子叹息不已。而他却大吃大嚼,一扫而光,“大笑而起”,抹嘴而去,十分惬意。丝毫没有任何责怪摊主的意思。
更为有趣的是,他还常对饮食小吃摊贩给予赞扬和支持。据记载,他谪居海南岛儋耳时,邻居是一位做馓子”的老太太,请他到小店里去品尝馓子。他品尝后,欣然挥笔题诗一首,诗曰: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不仅赞赏了馓子的制作工艺和质量的精美,而且对做馓子的手艺人也寄予了极大的同情支持。小店得诗,如蓬荜生辉,生意自然是红红火火。
苏东坡不愧“老饕”美名。他真的是一位谈吃、品吃、做吃、赞吃的行家里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食家!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你认为苏老夫子仅仅是一位“馋嘴”的美食家,那就有失偏颇了。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有两句诗,值得玩味,诗说: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两句诗,字面上是说自己一生“嘴馋” ,实则是一语双关。是在透露自己的心事奥秘;是说自己因为“祸从口出”,才弄得到处迁徙、奔波,到头来事事无成,无奈一生。幽默中蕴含自嘲,诙谐中又带有几分惆怅之心境。
真正是大文豪的手笔!
,美特网 » 苏东坡是不是美食家:苏东坡是诗人也是美食家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