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就是:职业与妇科病之间的关系。
说起职业与疾病,首先映入脑海的应该是「职业病」这个词啦,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其实,我国早在12世纪以前就有了关于「职业病」的相关文献。现如今,我们虽然对于职业病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在职业与妇科病的关系这方面仍存在空白,而往往正是由于女性日常工作中的不良习惯、环境等因素,诱发了妇科疾病的发生。因此,作为「护花使者」的我,今天要好好聊一聊这件事。
Part1 需要久坐的工作
长时间保持坐姿不变会导致下肢肌肉僵硬、血流速度减慢、盆腔淤血等,会增加盆腔炎的发生几率。除此以外,女性会阴部本身汗腺较发达,久坐会导致会阴部温度、湿度增加,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温床,增加了阴道炎、外阴炎的发生几率。
像企业白领、自媒体人、淘宝店主、网络主播等,他们总有改不完的文案、写不完的稿件、下不完的订单、唱不完的歌曲……这些工作都需要久坐。针对需要久坐的女性朋友,建议在繁忙的工作间歇,站起来适当活动一下,在一定程度上有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Part2 需要熬夜的工作
说起熬夜对人的危害啊,妖塔可是深有体会——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皮肤变黄变暗长痘痘等等。每次夜班之后,妖塔都会多多少少有一点感冒的症状,为此还被塔嫂嘲笑了很多年,说我「弱不禁熬」。我当时就为自己带盐了,我说:「我可是妇产科医生啊,整宿整宿地收病人、生娃娃、做手术,搞不好还时不时来个抢救啥的,整晚的肾上腺素都在飙升。」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上述的「夜班综合症」。
其实,女性医务工作者、金融工作者、调酒师、警察、演员等职业都需要经常熬夜,而且工作内容一点也不轻松,很容易就会出现「夜班综合症」。
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我们患病的几率,内分泌紊乱则会导致月经失调等,进而影响到怀孕。对于需要经常熬夜的女性朋友来说,不仅伤身、伤脑,还伤脸……要想避免熬夜的伤害,似乎只能换份不需要熬夜的工作。千万不要以为年轻的时候有的是资本,如果经常熬夜甚至通宵工作,那么熬夜对身体的危害就会渐渐体现出来。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换一份不需要熬夜的工作吧。
Part3 环境恶劣的工作
当然,这里的「工作环境」不单单指我们工作的现实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
? 恶劣的现实环境——例如,垃圾回收和处理场所、部分工厂以及搬砖、背水泥的建筑工地等,它们的工作环境卫生情况堪忧,员工们还经常需要穿着厚厚的不透气的防护服,导致会阴局部温度、湿度都会比较大,容易诱发妇科病。
而且,有些需要地下作业的工作人员(比如下水管道清理员),当暴雨来临,为了防止垃圾堵塞造成城市陷入一片汪洋,她们(虽然女性的比例较少)甚至需要彻夜奋斗在下水管道中,熬夜加上长时间处在闷湿的环境,给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 恶劣的心理环境——职场中可能处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来自上司或者同事的压榨甚至「特殊优待」,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久而久之,自然会对内分泌造成影响,从而诱发妇科疾病的发生。
对于恶劣的现实环境,除了换工作以外,我们能做的就是比别人更关爱自己,定期查体。当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或者接受到了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后,及时就医诊治。而对于恶劣的心理环境,我们除了自我调节以外,千万不要忘记多和朋友、家人倾诉。当利益受到损害时,切记,还有法律这个武器可以去帮助我们维护权益。
Part4 压力大的工作
说起工作压力,医护人员就经常处在压力中,而在医生群体里,麻醉医生肯定算是压力大的。
虽然在外人看来只是推推药、插插管,但这其中的难度和风险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有的时候药刚推到身体里,就有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甚至是致命性的并发症,即便再怎么积极抢救,也可能无济于事。不夸张地说,每一台高风险的手术对于麻醉医生来讲都是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除了麻醉医生以外,还有很多工作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比如设计师、程序猿、操盘手、运营等等。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做到自我调节,可能会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要是长期处在高压的工作中,会影响到神经内分泌,进而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
妖塔在缓解工作压力方面还是有一套心得滴,那就是「静动结合」。「静」的精髓是宅在家中时,用各种电影、游戏、小视频来忘却工作;而「动」就是远行,但由于假期的限制,这个大招妖塔每年只能用一次……归根结底,我们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就可以。
还有很多的工作妖塔没有列举,原因是无论大家从事什么工作,都有可能遭受妇科病的困扰,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也是本篇科普的中心思想),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从日常生活习惯做起,来更好地预防妇科病的发生。
完
虽然我们把可能引起妇科病的工作大致分为了四类,但其实很多工作都是既要久坐,又要熬夜,不仅工作环境差,而且压力还很大。比如说,搞自媒体的医护人员。(没错,说的就是我们。)所以,强烈建议把妇科病纳入工伤!
(泪水打湿了刘海~)
▲图片来源于giphy.com
晚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方琼英, 肖俊杰, 邱明. 1078例城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4):430-432.
[2] 贺风琴. 900例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7):105-106.
[3] 马鹤群. 不同职业妇女子宫肌瘤流行病学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5):334.
[4] 朱彩萍. 对2600名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状况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08(41):368.
[5] 刘秀姣, 梁海燕. 子宫肌瘤在职业妇女中的发病情况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9):1176-1177.
[6] 唐小原, 尹淑兰. 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妇科病调查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03, 10(9):1072-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