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主要就是从事打铁或锻造铁器的工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比较熟知的是以铸造各种兵器尤其是“刀”或“剑”的这类工匠,如替犬夜叉(二狗子)的父亲打造了“铁碎牙”和“天生牙”的刀刀齐。
欧洲的铁匠也叫做“Smith”也就是“敲打”的意思,smith分为“white smith”和“black smith”两种,前面的也叫“银匠”、“锡匠”,后面的才是真正的“铁匠”。不过在我国“银匠”和“锡匠”做的事情往往是由珠宝匠负责的,唐朝将原户部所属的金部改为司珍,原金部郎中改称为司珍大夫。不过“锡匠”用“锡”来补锅这件事情,有时候“铁匠”也会做,但这就有点抢饭碗的意思了。
你以为兵器是想造就造的?你以为兵器是有就能带着上街的?不……
现实中的铁匠并非是专职打造兵器的,事实上不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欧洲国家,铁都不是什么好弄到的素材。这种材料的加工难度受限于冶金和锻冶技术的发展水平,当然也受限于统治阶级的物资垄断。中国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大侠们带着武器到处跑,还动不动就舞枪弄棒替朋友两肋插刀的,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单就是铁的矿石都是受到严格的管制的,一户人家拥有的铁器都是要严格的登记造册的。
最早在秦朝时就已垄断这个行业,而在西汉的时候则在各郡设立有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对于非法生产者的行为视为重罪,不但要没收所有的违法物品还要在左脚上加上钳钛(沿用自秦制,其重量视罪行程度轻重而加减,但量刑标准已无从稽考)。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获得什么神器宝刀的屠龙宝刀,点击就送,更别谈带着这些违禁物品大摇大摆地上街了(就像你现在带着AK-47走到市区一环),只有官府才是有资格佩刀的。这一点在欧洲的很多传说中也是如此,一般也只有具有贵族称号的骑士才有资格拥有武器。
那么铁匠实际上是干什么的?
绝大多数的时候铁匠是做一些生活家具和农作工具的,比如耙子、铁犁之类的。但是不要以为剪刀是理所当然的铁制的,实际上古代的剪子更多的其他的材质(因为就算是黄铜制的也是管制物品)。
由于早期的冶金水平落后,所以工匠只能使用一些比较容易获得的金属,此时的铜是个好选择。但是对于早期的古人来说,熔点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只知道风助火势,大概明白炭燃烧是需要氧气助燃的,有足够的氧气火势才会大,所以就开始想办法制造风,于是就有了用皮囊包住空气然后人工踩下去将空气挤入炉子的道具,多个这样的道具并联起来之后称为“排龠”。但是纯铜熔点还是太高(1000+℃)光是火大还是不好太加工,而且也不耐磨,所以就有人无意中混入了锡和铅,然后原来的铜变得更容易加工了(熔点就低了很多,800+℃),超耐磨延展性也好而且能够进行花纹雕刻,而铁的熔点则是在1500+℃极为困难。当年的唐刀之所以可以削铁如泥(生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锻钢和淬火两种技术的发展。这里不免要黑一把亚瑟王的石中剑(Calibur),传说中因为这把剑断了之后才得到的断钢剑(Excalibur)。按亚瑟王时代的锻冶水平来说,石中剑的硬度是很一般的韧性也很差,尤其是把剑身随便加长之后,这类生铁制造的剑折断就是很常见的事情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罗马帝国更愿意使用青铜剑。当然,对损坏的物品进行修复,铁匠就是干这个工作的,断钢剑就更有可能是由不知名的铁匠对石中剑秘密地进行修复工作,毕竟选择王的剑断了传出去影响不好,可能会对王的威信产生动摇,因此需要紧急公关。所以这里的Ex的前缀并不是能够切断的意思,而是真的断掉过的意思,但这一说法并无更多可靠证据。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意识到青铜器“有毒”(铅含量过高),不适宜作为炊具,于是逐渐开始转向使用漆具,而到了汉朝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不再用青铜器作为饮具了,转用于祭祀仪式了,同一时期罗马帝国依旧保持着高铅青铜器的生产和应用。但在战国时期出现了另一种青铜的邪教,也就是用活人祭剑(龙葵就是这么被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