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石油冶炼、化肥制造、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主要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大量用于制尿素,铵态氮肥,也可用作制冷剂。氨在常温下加压可以液化,成液态氨,便于运输。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氨是建筑物内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主要来自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有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物质随环境温湿度的改变,还原的氨气缓慢的从墙体释放,污染室内环境。
在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如遇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泄漏氨气可造成中毒。
临床表现为上气道阻塞症状如喉痉挛喘鸣、音哑讲话困难。这些病人皮肤有二度到三度灼伤,死亡率约为40%中度到重度的吸入临床过程为两个阶段,先是48~72h之内,临床症状改善,而后因气道阻力加重而恶化,出现发绀和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肺水肿、支气管肺炎,严重者呼吸衰竭。
接触氨后会嗅到强烈刺激气味,眼流泪、刺痛。过浓的氨水溅入眼内可损伤角膜,引起角膜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角膜穿孔、晶体混浊、虹膜炎症等,可导致失明。
吸入氨气可引起咽、喉痛、发音嘶哑。吸入氨浓度较高时可引起喉头痉挛、声带水肿,发生窒息。
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吸入高浓度的氨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肺继发感染时病人高烧、咯血性黄痰,呼吸困难、发绀。消化道受损可引发腹痛、呕吐等,后期出现黄疽及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等。
诊断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发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啰音等。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
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鉴别诊断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喉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相鉴别。
1.有接触氨气后发病史。
2.呼吸及皮肤有氨的气味。
3.皮肤、粘膜、呼吸道受损伤的临床表现。
诊断分级标准氨气刺激反应仅有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
轻度中毒
根据下列指标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1.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并伴有轻度头晕、头痛、乏力等;眼结膜、咽部充血、水肿、肺部干性啰音。
2.胸部X线征象,肺纹理增强或伴边缘模糊,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3.血气分析:在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低于预计值1.33-2.66kPa(10-20mmHg)。
中度中毒
1.声音嘶哑、剧咳、有时伴血丝痰、胸闷,呼吸困难,常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轻度发绀,肺部有干湿罗音。
2.胸部X线征象: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或呈网状阴影,或肺野透亮度降低,或有边缘模糊的散在性或斑片状阴影,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3.血气分析,在吸低浓度氧(小于50%氧)时,能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kPa(60mmHg)。
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1.2.3或4条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1.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气急胸闷、心悸等,并常有烦躁、恶心、呕吐或昏迷等;呼吸窘迫,明显发绀、双肺布满干湿啰音。
2.胸部X线征象:两肺野有密度较淡边缘模糊的斑片状、云絮状阴影,可相互融合成大片或呈蝶状阴影,符合严重肺炎或水肿。
3.血气分析,在吸入高浓度氧(大于50%)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8kPa(60mmHg)。
4.呼吸系统损害程度符合中度中毒,而伴有严重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所致窒息;或较重的气胸或纵膈气肿;或较明显的心肝或肾等脏器损害者。
检查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参见化学液体吸入。
其它辅助检查
胸部X线表现,依吸入严重的程度不同而变化,轻度接触胸片正常,大量接触胸片示肺水肿阴影。
治疗氨气中毒治疗为支持疗法。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喉部阻塞、黏膜损伤和气体交换异常。胸片示肺水肿或动脉血气分析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的病人应留院观察至少24h。治疗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气道维护和辅助通气。抗生素有助于预防广泛黏膜损伤合并细菌感染无证据表明皮质激素或其他抗炎药物治疗吸入氨气有明确效果。
常规治疗
1.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氧气。呼吸浅、慢时可酌情使用呼吸兴奋剂。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不应轻易放弃。喉头痉挛、声带水肿应迅速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脱去衣服用清水或1%~3%硼酸水彻底清洗接触氨的皮肤。用1%~3%硼酸水冲洗眼睛,然后点抗生素及可的松眼药水。
3.静滴10%葡萄糖溶液、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喉头水肿。
4.雾化吸入氟美松、抗生素溶液。
5.昏迷病人使用20%甘露醇250ml静注,每6~8小时一次,降低颅内压力。
高压氧治疗
1.治疗原理氨中毒病人能否进行高压氧治疗曾有争论。有人顾虑在加压过程中可能将呼吸道分泌物或脱落物压入支气管、肺泡内,堵塞气道和加重感染,因而认为氨中毒不宜进行高压氧治疗。笔者认为当病人处于严重缺氧、肺水肿、脑水肿、休克的危险阶段,如不及时纠正缺氧,控制肺水肿、脑水肿、休克,会很快危及生命。此时只有进行高压氧治疗才能迅速纠正缺氧,控制肺水肿、脑水肿,打破恶性循环,给机体恢复创造条件和争取足够的时间。
注意事项由于氨中毒一般病情凶险、危重,呼吸道粘膜损伤重,创面较深,分泌物和脱落物有堵塞呼吸道的危险。因此:
(1)治疗压力不宜过高,以0.2MPa为宜。升压时间适当延长至40~50分钟,以免压力变化剧烈,呼吸道被脱落物堵塞。减压时间也应相应延长40~50分钟。稳压时间不变,吸氧时间不能随意延长。
(2)进行高压氧治疗时应有医护人员陪舱监护,应备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物品;备好吸痰器及大空针。在舱内不应中断常规治疗。
(3)首次高压氧治疗后,如果缺氧纠正不满意,肺水肿、脑水肿未控制,可在门小时以后再进行一次高压氧治疗。
预后预防预后
有二度和三度灼伤者病死率为40%。
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健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生产设备,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通风。
2.更应注意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个人防护等。
3.把好就业前体检关,凡有气管和心肺疾病不宜从事此类作业。
4.加强通排风,进人高浓度环境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5.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6.现场安装氨气监测仪及时报警发现。
饮食原则由于氨气中毒,口腔、咽部溃疡,吞咽困难,可给予流质饮食,原则上给予含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清淡饮食及多种维生素,尽量多样化、营养丰富。根据病人不同情况灵活调整。
急救处理及医疗措施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应做人工呼吸(注意:发现有肺水种者,不准做人工呼吸),呼吸困难应输氧、维持呼吸功能、卧床静息。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变化。给对症、支持治疗。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成窒息,合理氧疗;对由气道粘膜脱落引起的窒息或自发性气胸应作好应急处理的准备如环甲膜穿剌或气管切开胸腔穿剌排气等,应加强消毒隔离及早并较长时间应用抗菌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支气管舒缓剂;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可按病情给地塞米松,分次给药,待病情好转后减量,大剂量应用一般不超过3~5日。注意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短期内限制液体入量。合理应用抗生素。脱水剂及吗啡应慎用。强心剂应减量应用。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并对症处理。
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分钟。
皮肤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