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睿作为东晋的开国皇帝 司马睿为何死都没有掌握大权

  对司马睿掌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睿重新建立晋朝之后,司马睿为何死都没有掌握大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公元317年,建立仅仅37年的西晋灭亡了。西晋这一点和秦朝一样,好不容易结束了天下分割的局面,没多久就消失了。西晋刚灭亡没多久,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睿又在江南重建了晋朝,史书上称之为东晋。司马睿也就成了东晋的开国皇帝。不过司马睿虽然是开国皇帝,和其他开国皇帝完全不同。作为东晋的建立者,司马睿到死都没有掌握大权,最后抑郁而终,这一点还是很少见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开国皇帝大多数是文韬武略,英明神武的。毕竟建立一个新的政权非常不容易。即使没有英明神武,也应该是手握大权。如果不手握大权,很难建立新政权并登基称帝。不过司马睿和我们认为的完全不一样。司马睿虽然建立了东晋,可以说和傀儡差不多,最后也是因为没有掌握大权抑郁而终的。我们看一下作为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

  早在西晋灭亡之前,司马睿就带着王导等人渡江至建邺,开始经营江南地区。就是说西晋灭亡之前,司马睿已经经营江南十几年了,牢牢掌控了江南。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立刻承制改元,第二年听说晋愍帝去世后正式称帝,东晋就这样正式建立了。司马睿建立东晋的时候,是得到所有人的支持的,否则东晋也不会这么快就建立起来了。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东晋建立之前,司马睿已经经营江南一段时间了。而且自己是在百官的支持下称帝的,按理说掌握大权是非常正常的事,为什么他的结果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事实上,司马睿之所以无法掌控大权,和曹丕建立的这个制度有很大关系。这个制度就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之前,两汉时期一直使用察举制来选官。不过到东汉末年的时候,由于吏治腐败,察举制已经完全被一些人掌控了。所以曹魏时期才建立新的选官制度。简单的说,九品中正制就是中央根据地方选拔上来的人才家世、品行、才学等方面把人给定品级,一共分为九级,不同的品级授予不同的官职。这个制度看起来没问题,考虑的比较完善,不过在实行的时候却出了大问题。

  定品级的标准主要看家世、品行、才学这三样。这里面除了家世很容易确定,其他两个标准根本无法确定。家世就是你家里祖上是什么身份就定什么身份,这个无法改变,也无法造假。不过品行和才学就不好说了,尤其是品行。你自己说自己品德高尚,这也无法考证,定品级的人总不能一直在你家里看着你,亲自考察。即使一直看着你,你还有可能造假。再者就是就算你不造假,那怎么才能算品行高尚,这个也没有一统的标准。是孝顺父母算还是和睦亲友算这都不好说。最后就是才学,这个虽然可以考察,但也能造假,而且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就这样,九品中正制确定之后没多久,大家选官就只看一种标准了——家世。朝廷后来选官的标准直接是按照家世定品级。你家祖上都是大官,你肯定是上品,上品的结果就是你也能做大官。你家祖上如果是小吏你也就是小品,只能做小吏。只有其他的品行和才学,此时已经成了摆设。一些世家大族就这样掌控中央大权了,而且是世代掌握大权。正因如此,《晋书》里记载“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些人不仅在中央为官,而且在地方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和西周时期的诸侯差不多。

  司马炎建立西晋之后,继续沿用了九品中正制,很多世家大族在西晋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就这样,西晋的地方都被这些世家大族掌控了。此时的世家大族在中央为官掌握中央大全,在地方又掌控地方经济、人权、行政权等。此时的西晋与其说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还不如说是皇帝和世家大族共治天下,和西周时期的贵族共和差不多。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重建的东晋继续沿用这个制度。可以说是这个制度建立了东晋,也是这个制度毁了东晋。

  司马睿建立东晋后,整个东晋的统治阶层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人牢牢掌控东晋大权。

  第一部分是从北方来的世家大族,这些大世族就是在九品中正制下发展起来的,实力非常大。这些人从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力、还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司马睿当年之所以能掌控江南,和北方的世家大族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北方大族琅琊王氏对东晋的建立起到了重大作用。东晋刚建立之初,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兄弟,王导主内,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主外,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 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连司马睿都称呼王导为仲父,可见司马睿还是很忌惮他们家的。除了王氏,还是谢氏、庾氏等,他们都是北方来的,在一定时期都掌控过东晋大权。

  东晋政权中的第二部分就是南方世族,南方世族和北方世族严重不同,他们在九品中正制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九品中正制出现后,他们的实力更加强大。南方士族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就崛起了,尤其是孙吴的建立让南方世族拥有很大的特权。这些人不仅掌控朝中的重要职位,在地方拥有大量的土地、人口,甚至还有自己的大军,这比北方世族厉害多了。正因如此,这些人非常拥戴孙吴政权。孙吴地区的世族以义兴周氏及吴兴沈氏并为江东二豪,吴郡朱、张、顾、陆四氏居次,西晋建立之后,他们甚至还想恢复孙吴政权。不过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原因,他们也得到了一些好处,所以反对并不激烈。

  司马睿在江南的时候积极拉拢这些南方世族,南方世族的特权也越来越多,所以他们才会支持司马睿建立的东晋政权。

  看到这里我们能发现,东晋政权全靠这些世家大族撑起来的。按理说这没有什么问题,皇帝用九品中正制拉拢士族也正常。不过东晋给他们的特权太多了,自己所剩无几了。当东晋的统治巩固之后,司马睿发现自己手里什么都没有了,一切都被世家大族掌控了。作为皇帝的司马睿非常不甘心,所以开始重用其他人,这样才能慢慢从这些世家大族手中夺权。说真的,司马睿这样做也没什么问题,也不算激进。不过问题是此时的世家大族权力太大了,司马睿手中又没什么实权,所以当世家大族发现司马睿削弱自己权力的时候,就开始反抗了。

  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王敦之乱,人家的反抗非常直接,直接带兵杀进建康,把司马睿重用的那些人都处死了。此时的司马睿只能生闷气,王敦加封自己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等官职。司马睿下旨“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却没人敢动手。后来王敦回到武昌之后,还在掌控朝政,司马睿彻底成了傀儡。就这样,司马睿抑郁而终。

  很多人会想,在王敦之乱的时候,其他世家大族为何不出兵反对王敦。一旦成功的话,自己的实力会大增,这也是一个崛起的机会。事实上,换做是你你也不会这样做的。首先其他世家大族的实力都没有琅琊王氏大,他们即使起兵也很难成功;其次是其他世家大族可以说都是支持王敦的,即使不明面上支持,也都是暗中支持的。要了解司马睿反对的不是王敦或者王导个人,而是整个九品中正制,他不想这些人靠着这个制度掌控大权,想推翻这个制度。而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是这个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皇帝现在想推翻这个制度,他们肯定都不乐意。所以这些人干脆都隔岸观火,只要王敦成功了,这些人还能掌控大权。当然,王敦失败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为大权都被世家大族掌控了,只要这些人不支持司马睿,司马睿必然会失败。

  正是由于九品中正制,才让司马睿这个开国皇帝成了傀儡皇帝。当然,整个东晋的皇帝中,真正掌控实权的并没有几个,而这一切都和曹丕建立的九品中正制有关。

  也许有些人会说曹丕就不该创立这个制度,因为这个制度的弊端太明显了。实际上,曹丕也是一代英主,他不可能不了解这个制度的弊端,而他之所以还坚持创立这个制度,也是社会的需要。早在东汉建立之初,社会已经被一些士族掌控了,这一点和西汉完全不同。到了东汉末年,士族完全掌控了大权。我们熟悉的袁绍,家里四世三公,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曹魏建立之后,为了取得这些士族的支持,肯定要建立有利于他们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状况诞生的。即使没有九品中正制,也会有其他类似的制度。

  隋朝建立之后,九品中正制开始瓦解,隋朝创立了科举制。经过唐代和五代十国,这个制度彻底瓦解。宋代建立后,科举制成为了选官最主要的途径。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重建了新王朝,司马睿无法掌握大权,南宋的建立者赵却能掌握大权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晋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司马睿 晋朝

猜你喜欢

  • 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树上开花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美人计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远交近攻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中山装的由来历史和特殊含义
  • 三十六计之指桑骂槐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