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桓:北宋第三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2023-02-16 20:34:56发布在栏目【学历史】 已阅0

赵恒,即宋真宗,本名赵德昌,改称赵修远、赵元侃,为第三子,其生母为元德,北宋第三任皇帝,在位25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与大家分享。

在赵恒早期,汪涵、王祥和寿王被任命为开封尹福。道元年(995年),立他为太子。道学三年(997年),唐太宗崩了,赵恒当了皇帝。登基之初,任用李陵、吕端等。如照片,并在政治事务中勤奋工作,这有助于“统治咸平”。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御驾亲征在罗源大败辽军,最终达成“罗源之盟”,实现了宋辽长达百年的和平。在位后期,王钦若、宋朝任相,刘皇后逐渐介入。此外,他沉迷于向禅宗献祭的事情,广泛修建寺庙,浪费了人们的金钱,加深了社会矛盾。兴元年(1022年),赵恒病逝于开封延庆殿,享年55岁。累了,“傅莹吉谷沈工立德文明武张定盛宵远为帝”,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人物生平

早期经验

1968年12月2日(12月23日),赵恒升是东京开封府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与长兄楚王赵元佐同母,原名赵德昌。他年轻时很聪明,有独特的外表。玩王者的时候,喜欢阵法,自称“元帅”。宋太祖爱他,把他留在宫里。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他被授予同中派“校名太保”、“平章”等称号,封朝鲜王,改国号为修远。雍三年(986年)七月,改名袁侃。

段公元年(988年),封为襄王。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受任守望,加校师、开封府尹福。开封府政事众多,赵恒注重监狱诉讼,没有一个人对判决的严厉程度不满意。因此,京城的监狱多次闲置,唐太宗多次下诏褒扬他。

道元年(995年),立为太子,改名恒,仍任开封府尹。赵恒既不是唐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以轮不到他继位。但是他的大哥赵元佐因为他的叔叔赵廷美的死而发疯,他的二哥赵元熙突然无病去世,所以他很幸运地成为了王子。

统治的风险。

公元968年正月,梦后,太阳与生俱来的天赋,有了舒展。12月2日生于开封府,在红光室,左脚指“天”字。少年芮,身法独特,与君王交手,喜欢在阵中厮杀,自称“元帅”。他曾经是尹福开封人。真宗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虽然他与长兄楚王赵元佐同为元德皇后所生,也是长子,但并不是轮到他继承皇位。当时,由于真宗大哥赵元佐的疯狂和二哥赵元熙的突然去世,轮到他继承皇位。淳化五年(997年)立为太子。唐太宗于公元997年3月因病去世。同月继位,第二年年号改为“咸平”。

宋真宗不是唐太宗的长子,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当大哥赵元佐因赵廷美之死而发疯,二哥赵元熙突然去世时,他有幸成为了太子。唐太宗死后,他遭遇了宦官王继恩和太后共同策划的宫廷政变。幸运的是,左丞相吕端及时救了他,他得以登基。

与()和不同,赵

赵恒登基之初,任命李陵等人为宰相,勤于政事,将国家分为十五路。五代十国以来,各路中转使节轮流来京汇报工作,减免赋税;也可以注意勤俭节约,社会比较稳定,为国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机会。当时铁器工具的制作有所进步,耕地面积增加到5.2亿亩(唐太宗至道二年,1996年有3亿多亩耕地),引进暹罗改良稻,农作物产量翻了一番,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空前繁荣,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时期,被称为咸平之治。

澶渊联盟

自雍北伐失败后,真宗一直惧怕辽朝,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相反,辽朝步步紧逼宋朝,不断南侵宋朝。自咸平二年(999年)开始,辽朝派兵到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虽然在杨延朗(又名杨,又名)和等将领的带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代骑兵进退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的边防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寇准这个真实朝代的名字,对宋与辽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是化州夏鸾人,寇准人,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常被称为“寇老Xi儿”。寇准19岁考中进士,政治生涯较为顺利。他是一个慷慨大方、不拘小节、极具个性的人。唐太宗有一次在大厅里玩,寇准的话不符合唐太宗的意愿,唐太宗愤然离去。寇准实际上无视君臣之礼,拉着唐太宗的衣服不让他离开。唐太宗被他弄得极其尴尬。也许正是因为寇准的直率,唐太宗才更加信任他。

公元1004年春,辽国皇太后萧绰和圣祖叶绿龙绪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逼近黄河岸边的洛州(今河南濮阳县)城门,威胁宋朝的都城汴梁(东京)。警报每晚传到东京五次,赵恒问他的顾问。丞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在位仅一个月的寇丞相方针严词反对,“出此下策者,斩之!”他说,如果我们放弃汴京南下的航班,会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也难以挽救。皇帝亲自出马,士气大振,兵败如山倒。同意由寇亲征。

准随同指挥。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又想退兵。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壮大百倍。后退则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敌人趁机进攻。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赵恒才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在今河南濮阳),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皇上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真宗在寇准的要求下上城墙鼓舞士气,使得宋军士气大振。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经过寇准和辽使者曹利用的一再讨价还价,两国制定了如下条约: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在互市贸易中,北宋所赚的钱远远多于岁币(每年宋朝收益为所供岁币的2.5倍左右,且低价购买许多马匹用于军队装备,在经济上拖垮了辽国,以致其之后的几十年未能发兵北宋。)

  盟约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四十多年来的敌对状态,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同时,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发生,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派曹利用去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之际,告诉曹“迫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寇准知道后,指着曹怒道“超过30万两,提人头来见”。

  最后,经过曹利用再三讨价还价,以白银10万两,绢帛20万,订立澶渊之盟。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后,宋真宗急问金额,曹利用不敢直说,只竖起3根指头,宋真宗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声脱口而说,“太多了”,过了一会又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待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澶渊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辽国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不过,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伪造天书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真宗御驾亲征,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开创了以输岁币求苟安的恶例。真宗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了一阵子。不料有一天,参政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王钦若的话,本来是要贬低寇准的,但却同时给爱虚荣的宋真宗泼了一盆冷水,从此怏怏不乐。王钦若是个善于察言观色、逢迎邀宠的马屁精。他对正经事儿没多大能耐,但在搞小动作方面,却是胜人一筹的。

  史称他“性倾巧,敢为矫诞”。宋真宗伪造“天书”的把戏,就是他出的歪点子。他看出真宗这人是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战争,就找了个机会假意向真宗提议说:“陛下若出兵收复幽、蓟两州,就可以洗掉澶渊之盟的耻辱了。”真宗说:“河北的的百姓刚免了战争之苦,我哪忍心再挑起战争呢? 还是想点其它主意吧!”王钦若乘机说:“那就只有封禅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了。但自古封禅,都得有“天瑞”出现才行。”接着又说:“当然,这‘天瑞’不是说要就有的;前代之所谓“天瑞”者,有些是人为搞出来的,只不过人主把它当真的崇奉起来,并以之昭示天下,就会同真的一样了。古代传说的河出《图》、洛出《书》,难道真有这么回事吗?那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真宗听了,当然心领神会,但又担心地说:“王旦也许不会同意这么干吧?”王旦是当时的宰相,因为之前寇准已被排挤出朝,所以真宗首先考虑王旦是否肯附从。王钦若说:“我去向他暗示这是出于圣意,估计不会不同意。”果然,经过王钦若说项,王旦同意了。但真宗心里还是不踏实,就把王旦召来宴饮,正当喝得高兴的当儿,命人取出一樽酒来赐与王旦说:“带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后打开酒樽一看,哪里是什么美酒,那里面盛的全是美珠!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群臣早朝完毕时,有司来报,称“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宋真宗“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为了证明“天书”真的是从天而降,宋真宗还特意精心编造了一个故事:“半夜我刚要睡,忽然卧室满堂皆亮,我大吃一惊,见到一个神人忽然出现,此人星冠绛袍,对我说:‘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话,神人忽然消失,我马上用笔把此事记了下来。从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终于盼来了天书。-

  (《皇宋通鉴》)

  适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发现有帛布悬于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报说帛布还包有类似天书的东西,封口隐然有字。原来正是神人说的天书啊!”王旦等当即再拜称贺。真宗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诚惶诚恐地把那所谓的“天书”迎奉到道场,当众开了封口。只见帛布上写的是:“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还有黄色字条三幅,内容的意思是说真宗以孝道承统,务以清净简俭,必致世祚长久云云。真宗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宣读后,依旧包起,郑重盛入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设斋宴,接受百官朝贺。

  为了扩大影响,真宗趁热打铁,接连下了几道诏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许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祝,等等。又授意一班吹鼓手如陈尧叟、丁谓等益以经义加以附和。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这样闹腾了一阵之后,三月间即由王旦牵头,动员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寿父老等二万四千三百余人,连续五次联名上表请求真宗封禅。真宗召三司使丁谓问了经费事宜后,即命翰林及太常详拟封禅仪注,又任命了主要负责官员,其中王旦为封禅大礼使,王钦若为封禅度经制置使,丁谓负责计度财用。六月初,派王钦若为先行官,赴泰山筹办具体事宜。王钦若一到乾封(今泰安县)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不久,又遣人把自己伪造的“天书”驰送京都。真宗再次召集朝臣吹牛说:“五月丙子夜,我又梦见上次的神人对我说:“来月上旬,赐天书泰山”。即密谕王钦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报,果然应验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称贺。

  封禅泰山

  宋真宗在位时,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粉饰太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在东封泰山历史中,宋真宗是完全不具备封禅泰山的资格和能力的。因为在宋真宗统治时期原本就存在着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但是宋真宗为了能够去封禅泰山,他就欺骗天下老百姓,营造了一种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假象。首先,宋真宗就和王钦若在国家各个地方,制造了很多祥瑞之兆,以此来表现太平盛世,这样就使自己能够达到封禅泰山的条件。然后王钦若与一些大臣就伺机行事,请求宋真宗东封泰山。当伪造天书,一切准备就绪后,真宗即于十月初正式就道东行。那“天书”被载以玉辂,在前开路;王旦等一般文武百官随从;还有一大批供役人员,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历时十七天始到达泰山。在山下斋戒三日,始行登山。按照事先拟定的礼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后,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礼。

  宋真宗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之后,又是一连串的庆贺活动。总计这次“东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内,前后花了四十七天时间,演绎了一场彻彻底底的闹剧,而宋真宗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封禅泰山的最后一位皇帝。这用去了大量的钱财,国库空虚,为日后宋朝的财政危机种下了祸根。从此以后,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再也没有皇帝东封泰山,封禅泰山的历史从此结束。这场由王钦若执导、宋真宗主演的闹剧虽然暂时结束了,但真宗并没有停止其“以神道设教”的事业,那些阿谀取悦之徒也仍然不断向他“争奏祥瑞,竞献赞颂”,几至达到“全国上下如病狂热”的地步。三年以后,在一些人的怂恿下,真宗又到山西汾阳去行“祭祀后土”(又称“西封”)大礼。可以说,一直到死,他都把这类自欺欺人的举措视作维系其政权命运的纽带。

  人文鼎盛

  1009年,客居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出资,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了泉州清净寺,占地25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寺。这一年,河南虞城富人曹诚在商丘建学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博延众生,讲习甚盛”,宋真宗赐名“应天府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同年,宋真宗追封孔子弟子颜回等十人公爵,曾参等62人为侯爵,封先儒左丘明等19人为伯爵。

  人物逝世

  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节,赵恒下诏册立八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即宋仁宗)。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3月23日),赵恒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5]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

  天圣二年(1024年),加谥为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庆历七年(1047年),再加谥为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79194

标签: 赵恒 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