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明朝四朝的一位老臣,他的一生有多传奇?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16世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世界历史进入了新的篇章。不积极拥抱世界变化、安于现状的国家和民族,往往会在未来还债。
1513年,明郑德九年,葡萄牙人(明代佛姬阆人)乘船来到中国珠江口沿岸,开始与明朝交流。中西交流进入新阶段。面对西方人的出海,明朝人做了什么?最著名的是明朝官员王洪,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取得反殖民侵略胜利的人,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主张学习葡萄牙的船炮技术。
那么,王红是第一个向西方学习的人吗?据《明史》记载,在王洪之前,一位68岁的官员名叫林俊,他没有受到所谓“天国”的影响,于1519年成功仿制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火器佛教大炮,并派两名家仆在酷暑中日夜兼程跑了3000里,送到前线平息王宁叛乱,交给了当时的文豪王阳明。
众所周知,人越老越固执,越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给人的印象是清官往往思想比较保守,但林俊却让人大跌眼镜。葡萄牙人才来华六年后,老老实实的官员们迅速而成功地复制了葡萄牙人的利器。那么,林俊是谁,他的传奇经历是什么?
01:林俊本人
明成化、弘治、郑德、嘉靖年间的老臣林俊(1452-1527年)在史书中被记载为“敢言敢谏、忠厚老实、嫉恶如仇、求贤若渴、进退有礼、时时为节”,与历史上的一位名臣相似。作者举了四个例子:
1.林入仕时,主管刑部。任职之初,林俊放了一颗大卫星,斩首了明宪宗最宠爱的妖僧姬晓,并怪罪他最宠爱的太监梁芳。
2.明孝宗初年,林俊任云南副使。据说鹤庆宣化寺有活佛。每逢节日,成千上万的男女聚集在一起给寺庙的佛像捐钱。林俊听后,烧毁了佛像,并给穷人钱。后来,他拆毁了360座乱建的祠堂,所有的木材都被移走,用来建造学校的宫殿。不仅如此,后来林俊还数次上书朝廷,要求皇帝、藩王等停止修建豪华宫殿。
3.明孝宗九年(1496年),林俊上书说自己病了,退休了,不等回信就自己回去了,个性十足。
4.林俊到江西时,一个老百姓王武带领一帮贼。林俊独自走进王武的巢穴,说服了王武。林俊任四川巡抚时,兰廷瑞、颜本枢、廖晖三人造反。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林俊突然遇到了反贼。相反,林俊又一个人去开会,说服了反贼,反贼愿意预约投降。由于连续大雨的耽搁,兰廷瑞等人造反,被林俊的军队打败。
总之,林俊具有传统文人的性格,他有很大的勇气和军事才能。他可谓文武双全,在中国文人中较为少见。
02.林俊模仿法国机器。
1511年,林俊再次辞官,回到福建莆田。然而,尽管林俊辞职了,他仍然担心国家大事。
1519年,宁王朱在南昌起义。几天之内,他攻占了南康府和九江,包围了安庆府,并蔓延到明帝国东南的几个省份。但仅仅过了41天,王宁之乱就被王阳明平定了,鄱阳湖之战也就此落败
003010规定不允许私自打造铜铁火器,违者以叛国罪论处。林俊的私人大炮是由锡制成的,这避免了法律风险。同时根据邹守义的明代《书佛郎机遗事》《林俊仆人赠送的王守仁佛郎机矛图》显示,图中的矛很小,枪架很大,说明林俊制造的枪应该是王阳明仿制的锡制模型,这也是两个仆人能送枪三千里的原因。
03.林俊模仿技术来源
关于林俊仿制法国枪,有四个问题值得思考:什么是法国枪,林俊仿制法国枪的时间,仿制技术从何而来,林俊为什么会铸枪。
1.法国机枪是什么?
姬阆炮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后膛炮,是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火炮,起源于15世纪意大利的鹰炮,通常用铜或铁制造,初期主要装备在舰船上。
与中国传统的后膛炮相比,福浪机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后膛装填。主体结构分为两部分:子矛和母矛。子矛的后膛填满后,将火药和炮弹插入母矛中间的开口。通常一个母矛配有多个子矛。发射后,子矛退出,下一个子矛可以快速填充。这种设计节省了击发前复杂的装填时间和击发后的清理时间,提高了射速,也解决了前炮身管容易爆裂的问题。
2、林俊模仿时间
1513年,葡萄牙人到达珠江口海岸,但在1519年,林俊成功地复制了它,中间只有短短的六年。就连林俊也可能早就知道法国的机枪,但在听说王宁叛乱后才匆忙复制。法国机枪诞生后,明朝很多官员对其赞不绝口,使得法国机枪慢慢广为人知。
可见,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明代官员的印象。他们不像清朝的官员那样痴迷于学习,但目光敏锐。他们不是排斥利国利民的新技术,而是非常善于接受。
p> 3,技术从何而来1521年,由于葡萄牙人肆意烧杀抢掠,明朝忍无可忍,双方爆发屯门海战,汪鋐是明朝广东提刑按察使,主张坚决打击葡萄牙人。但葡萄牙人船坚炮利,“汪鋐以兵逐之,不肯去,反用铳击败我兵,由是人望而畏之,不敢近。”第1回合,明军失利。
汪鋐认识到想要击败葡萄牙舰队,必须以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师夷制夷。于是,汪鋐派人接近葡军窥视情况,得知葡萄牙船队中有两位中国人杨三、戴明,就劝他们为国效力,后来汪鋐根据杨三、戴明对佛朗机船和铳的具体描述而仿制,经过试验,成功仿制。
简而言之,以汪鋐仿制佛朗机炮经历来看,佛朗机炮不是什么高科技,观其外形,了解一些操作,以中国的铸炮与材料技术,可以短时间内轻松仿制。或许,林俊就是通过别人对佛朗机炮的描述而仿制。令人深思的是,在没有外敌威胁时,林俊就开始学习佛朗机炮,令人惊叹其眼光。
4,林俊为何懂炮
在我们印象中,明清儒家文人深受八股文禁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即便佛朗机炮机构再简单,估计也无法搞懂其中原理。其实,这么评价明朝文人非常不公平,明朝中期传统理学已经式微,很多文人并非皓首穷经,而是思想非常开明,不说明朝晚期杂学大师方以智、宋应星、徐光启等了,就说上文提到的王阳明、汪鋐,就能让人管中窥豹,足以说明明朝文人思想并不封闭。明末西学能够兴盛,离不开明朝文人思想开明的基础。
因此,林俊懂得一些造炮技术,不奇怪。
清朝之后,理学一统天下,君君臣臣这一套僵化理论太好用了,清朝统治者自然要大加发扬,于是清朝官员反而是变得越来越愚昧,思想越来越顽固。
04:或存比林俊仿制更早的中国人
从正史上看,林俊是学习西方第一人,但根据明朝一些史书记载,在林俊之前,仿制佛朗机炮或另有其人。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宁王叛乱失败后,刑部审问朱宸濠党羽,得知宁王朱宸濠叛乱前曾经私制佛郎机炮。近代郑振铎综合明朝野史杂谈等编修的《玄览堂丛书》中,有宁王府中官刘吉的口供,说的也是宁王叛乱前私造佛郎机炮。
但宁王私铸的佛朗机炮实物,未见史书记载,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这一段历史不可信。
04:明朝对佛朗机炮的推广
不过,明朝对佛朗机炮的推广,主要不是源自林俊,而是汪鋐的屯门海战。
屯门海战中,明朝俘虏了两艘葡船和二十余台佛郎机,不久之后,位于南京的皇家兵工厂(兵仗局)就开始大规模仿造佛郎机。在王琼、汪鋐、林俊(嘉靖朝再度为官)等人的努力下,佛郎机由最初的船炮,被改进为守城的流星炮,之后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为了使之机动,明朝人发明了架驼佛郎机铳。
2,结合明朝技术,制造出装备于战车的熟铁小佛郎机。
3,将两门甚至三门佛郎机铳合到一起,造出连续射击的连二佛郎机和连三佛郎机。
嘉靖中期,北方九边、南方福建浙江等军事重地都装备了大量佛朗机炮,构筑了严密的火炮防御线。史书记载,在1544年,佛朗机传入中国的二十年后,仅太原镇所配备的佛郎机就多达1091门。
不仅如此,明朝戚继光、俞大猷、赵士祯(万历年间)等,都在佛朗机炮原理上继续改进火器,戚继光根据新式武器设计出了新的战车以及车阵,赵士祯根据子母铳原理,结合西洋番鸟铳开发出后膛设计的大型鸟铳鹰扬炮和掣电铳等。
清朝之后,佛朗机炮被更名为子母炮,乾隆嘉庆年间子母炮的布防几乎遍及全国,但可惜的是清朝时期对子母炮的研究与改进陷入了停滞,几乎没有一丝进步可言。
言而总之,佛朗机炮传入中国二十年后,就迅速发展为明军制式装备,被迅速应用于野战、守城、海战等各个领域,并保持持续改进,堪称明朝中后期最大的军事技术革新之一。而这一切的起始者,却是鲜为人知的林俊。
79142
美特网 » 林俊:明朝四朝老臣,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