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最主要的功效是能够治疗气虚证,能够补气。它补气的作用很强,很多气虚证,比如气虚导致的食欲不良、乏力、发热、脱肛、血虚、伤口不容易愈合等问题,都是黄芪的治疗范围。归脾、肺经。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
这应该是饮用“黄芪水”最为实在的作用。有很多现代人不爱饮水,用黄芪泡水,无疑能够美化白开水的味道。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加饮水量,促进身体代谢、维持健康体温、预防便秘等干燥类问题,此乃“实际性好处”。近两年也是很火的,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加入到喝黄芪水的队伍中来,大家都是知道身子虚的人喝黄芪水是可以缓解的,但是黄芪水可不止这个功效,还有很多的好处呢。并且野生的黄芪也是很珍贵的。
那就是用黄芪,党参,红枣,杞子、还有当归煲鸽子汤或者母鸡汤,对女人气血虚,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特别见效。还有对中气不足,乏力,气短,饮食减少及肾虚有辅助。黄芪能够补脾升阳,对于脾气虚的女性,如出现吃得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状,长期喝黄芪水能够补脾气。就像平时我们用的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剂的主要成分就是黄芪、人参、升麻、柴胡等。
抗贫血、美容养颜。当归黄芪泡水喝,没有什么副作用。不过当归黄芪泡水喝的口感不好,会有苦涩的味道。在饮食上多吃补气血的食物,如花生,红枣,红豆。平时应加强锻炼,可以提高抵抗力。
春季最好。
春季气温变化快,老幼体弱者更容易反复感冒,中医上称为“表不固”。此类人若常吃黄芪,可以筑造起一道抵抗感冒的屏障。中医有一个汤剂叫“玉屏风散”,形象地说它就像玉一样珍贵结实,好比一面屏风把风寒挡在外面,使屏风内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不受侵害。
黄芪作为药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具有补气固表、强心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本经》记载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
《日华子本草》记载其“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症。
扩展资料:
黄芪也可单独使用。如有些缺氧或者中毒以及化疗引起的心衰且病情较重者,可以用黄芪50克泡水代茶饮,2周后改为30克,长期饮用者可以每日使用15克左右。
对大多数人来说,黄芪没有什么毒副作用,不必过于担心其安全问题,但气滞湿阻、有食积、毒疮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者,以及阴虚阳亢者,不宜使用黄芪,否则会加重病情。
黄芪最具代表性的补气固表功效已得到现代研究的证实,其所含的黄酮、皂甙类、黄芪多糖等具有强心、保肝、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增强造血功能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除了补气之外,黄芪在改善心脏疲劳衰竭方面的作用更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黄芪不只补气,还修心
一般什么时候泡黄芪水喝好呢?可以在早上吃过早餐后当茶饮用,临睡前不建议饮用。秋冬季节人比较容易感冒,很适合泡点黄芪水来预防感冒。在泡黄芪的时候最好将黄芪浸泡15-20分钟,之后再放入锅中煎煮或者直接冲热水泡一段时间。
黄芪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