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南天门旧称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山于此为最危耸。
扩展资料:
桥与盘道均毁于清乾隆年间。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827级,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块,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登攀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天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山十八盘
南天门在山东泰安市泰山十八盘尽头,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
泰山南天门旧称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山于此为最危耸,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南天门创建于1264年,明清年间多次重修,建国后又翻修两次,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风格。
南天门的特点
南天门是泰山著名的标志,它的构思与建造,是泰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最佳范例。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随季节天气变化,自然景观千姿百态,特别是在夏季,由于降雨丰沛,泰山顶经常笼罩在云雾之中,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泰山云雾,再加上苍翠欲滴的松柏,给泰山的壮丽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最著名的泰山南天门在山东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盘之尽处,旧称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山于此为最危耸,上即绝顶。
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元中统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泰山南天门又名三天门。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创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国后又翻修两次。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风格。
扩展资料:
出自:元代杜仁杰曾撰刻《天门铭》记录其事,铭日:“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刻石现仍在天门西侧的石室内,保存完好。
出自:《泰山小史》也赞南天门“在十八盘上,高插霄汉,两山对峙,万初中鸟道百折,危级千盘。松声云气,迷离耳目衣袂之间。俯视下界则山伏若丘,河环如绷,天地空阔,无可名状。”南天门是泰山的骄傲。
南天门以上围绕着泰山极顶的区域,被称作岱顶景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天门
泰山南天门又名三天门。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创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国后又翻修两次。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风格。
泰山南天门在山东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盘之尽处,旧称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山于此为最危耸,
南天门
上即绝顶。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元中统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