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_Xiao Er Yan Shi

【医学】【医学百科】小医发布于09-01 阅0
概述

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6岁小儿多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病因

厌食症病因多种多样,归纳有以下几种:

1.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尤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厌食。其中胃肠动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厌食目前受到重视。

2.药物影响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导致厌食。几乎所有抗生素长期应用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造成腹胀、恶心与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3.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

微量元素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食物过敏

有部分儿童对某些食物过敏,表现为进食后胃肠不适、烦躁胸闷、甚至有的儿童见到相似食物颜色、形状、味道相近的非过敏性食物也会拒食。 

5.喂养不当

这是当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为明显。原因是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食品供应增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反使食欲下降。正常儿童每隔3~4小时胃内容物要排空、血糖要下降就会产生食欲。如果吃饭不定时,饭前吃零食或糖果,胃内总有东西、血糖不下降,就不会有食欲。

6.气候影响

如夏天炎热的气候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7.运动量不足

运动不足时,小儿机体消耗减少,代谢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8.睡眠不足

小儿睡眠不足除影响生长发育外,还影响机体免疫力和体力的恢复,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9.神经性厌食

仅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发病因素与临床表现如下:

(1)急性精神刺激  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2)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  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有时饭后出现呕吐。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影响儿童情绪导致厌食。

(3)错误教育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致反感而厌食。 

(4)顽固性神经性厌食  个别女孩神经性厌食可十分严重,患儿极度消瘦,无力,与严重营养不良有类似之处。如体温偏低,怕冷,心率减慢,血压偏低,肢端发绀,年长女孩有闭经,贫血,并有维生素、蛋白质缺乏的特征。


临床表现

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1~6岁小儿多见。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检查

1.体格检查。

2.微量元素检测。

3.其他检查:如消化系统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诊断

遇有厌食患儿,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做好体格检查及必要化验。一般来说,小儿厌食的年龄在1~6岁之间,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甚则拒食达2个月以上,即可确认本病。但是要排除那些可以导致厌食的慢性疾病及微量元素缺乏和维生索缺乏。


鉴别诊断

1.年龄

若是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发现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由败血症、结核病、佝偻病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等。年纪稍大的小儿要特别留意其饮食的习惯和平时的生活情况,家庭环境等等;因为家庭环境较好的家庭,小儿容易养成不好的进食习惯,喜欢吃零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厌食症。

2.食欲不振的程度

如果是轻度的食欲不振可能是因为零食过多或者天气、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若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是厌食症或者其他潜在疾病。

3.有无症状出现

若患儿有轻度食欲不振,但是依然活泼、愉快,多属正常情况。若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痛和便血者应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

4.微量元素缺乏

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查,可以帮助找到是因为哪种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厌食症,也有助于判断。

5.与畏食相鉴别

虽然这两者都是食量减少,但畏食者的食欲正常、饥肠辘辘,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譬如口咽溃疡、牙痛、吞咽困难或腹痛等原因进食时觉不适、畏惧和拒绝进食而致食量减少,这些患儿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后食量便可恢复正常。


治疗

1.合理喂养

大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做到合理喂养。4个月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

2.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吃饭应以“吃饱而不过饱”为原则,定时进食,每天三餐饭,中间加两次点心和水果较为适宜;少吃油炸等燥热食物、肥厚食物和生冷食物,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影响食欲;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倘若一时过饱,可吃点助消化药,也可以一、二顿少吃或不吃,等孩子饿了,胃肠畅通之后,再恢复正常用膳。“饥饿疗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睡眠充足,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

3.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可使胃肠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加,增强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

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躯体疾病或胃肠道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去除病因。而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不得私自乱服药物。

5.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药物

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6.补充微量元素

如缺锌引起的厌食,可给予口服锌制剂。此外,还可膳食补给,多吃动物性食品。

7.药物

助消化剂、胃动力药,对于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激素疗法。

8.中医治疗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如中药辨证治疗、专方专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外治贴敷治疗等,均可收到较好效果。


预防

1.规律饮食

少吃零食,少饮高热量饮料,定时进食。

2.平衡膳食

合理选择食谱,做到粗细调剂,荤、素菜搭配,让孩子吃杂、吃全;讲究花式品种,纠正孩子不爱吃面食,“爱荤不爱素”或“爱素不爱荤”的偏食习惯;鱼要去刺,肉要去骨,菜要切碎煮烂,纤维较粗的要切成小丁、小丝、小块,以适应孩子消化器官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多进食含微量元素(锌、铁、铜、碘等)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鱼类、豆类及豆制品、花生、油菜等食物。

3.创造一个安静愉快的进食环境

用膳要有固定的地方,有适合孩子的餐具、桌椅,让孩子自己坐着吃饭;大人不要谈论与就餐无关的事,更不能让孩子东跑西跑,边吃边玩,分散了吃饭的注意力;父母决不能在孩子吃饭时训斥孩子。有事尽量放到饭后处理,如果非要解决不可,也务必和蔼耐心,切忌粗暴简单而破坏良好气氛。

4.适应新环境、养成新习惯

当孩子突然改变环境和生话习惯时,家长应帮助其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生话习惯。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5-1277.

[2]冯小毛,小儿厌食症病因与防治.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年7月第7期.

[3]杨建福,小儿厌食症及对策,玉溪市医学会第十五届儿科学术年会暨儿科医师提高班专题录.


标签: 儿科 小儿厌食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