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风,中医病名,是因风热湿邪外侵,或脾胃湿热内蕴,上蒸口唇所致,以口唇红肿、痛痒,日久破裂流水,或脱屑皮,或有嘴唇不时瞤动为主要表现的口腔疾病。
1.多因辛辣厚味太过,脾胃湿热内生,复受风邪侵袭,引动湿热之邪循经熏蒸唇口;或脾气虚弱,外感燥热,致脾经血燥,熏灼唇口所发。
2.风火湿热,外犯唇口 足阳明胃经环口唇。素嗜辛辣厚味,脾胃湿热内生,复感风邪,引动湿热上蒸,搏结唇部而成。《医宗金鉴卷六十五》说:“此症多生于下唇,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初时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又似无皮,故风盛则唇不时瞤动。”
3.阴虚血燥,唇口失养 脾主口,其华在唇。脾气虚弱,外感燥热之邪,或温热病后,伤阴化燥,燥热循经上熏肌膜。《外科证治全书卷二》说:“唇风,多在下唇……此脾经血燥也。”
唇部发痒,灼热疼痛,嘴唇不时瞤动;或自觉唇部干燥,作痒不适,患者常自咬嘴唇以掀去未脱落的鳞屑、痂皮,引起疼痛。
1.病史
多有唇部灼热痒痛反复发作病史。
2.局部检查
唇红部肿胀、糜烂、渗液、结痂;或呈肥厚,扪之唇部可有结节感如豆大,质软不硬;或唇部表面干燥、脱屑,色暗红,或有纵形裂沟,结痂,揭去痂皮易出血。
唇风之辨分虚实。实为风火湿热,唇红肿痒溃痛且剧;虚为阴虚血燥,唇红燥裂溢水结痂。内治为主,辅以外治。
1.内治法
(1)风火湿热 外犯唇口 证候:唇红部肿痒,破裂流水,灼热疼痛,嘴唇不时瞤动。口渴饮冷,口臭,大便干。舌质偏红,脉滑数。治则:疏风散邪,清热利湿。主方:双解通圣散。
(2)风盛脾虚 证候:嘴唇动,红肿,食少便溏,气短乏力。治则:健脾益气祛风。主方:参苓白术散加黄芪、防风。
(3)阴虚血燥 唇口失养 证候:唇肿燥裂,流水,甚者流血,痛如火燎,犹如无皮之状,结痂。鼻息焮热,小便黄赤短涩。舌干少律,脉细数。治则:凉血祛风,养阴润燥。主方:四物消风饮。
2.外治法
外搽法,宜清热解毒,凉血润燥。用黄连膏、紫归油、青吹口散油膏外搽患处,每日3~4次。或用马齿苋、芙蓉叶鲜品捣烂外敷,每日2次。
1.改正不良习惯,勿舔唇、咬唇或揭唇部皮屑;
2.减少烟酒刺激,少食辛辣厚腻之品,避免烈日暴晒;
3.常服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芡实、荸荠、赤小豆等煎汤饮;
4.使用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花香花宜润唇精华液和多效修复霜修复养护;
5.切不可使用稠厚的普通润唇膏、唇彩;
6.切勿症状稍有改善就中断治疗,越迁延越不易根治;
7.不能使用激素药膏,以免依赖继而产生激素依赖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