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性眩晕_Wei Zhi Xing Xuan Yun

【医学】【医学百科】小医发布于08-29 阅0
概述

位置性眩晕又名壶腹嵴顶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可能是产生重力刺激敏感的诱因,由一定的头位所诱发的,持续短于30秒的剧烈眩晕。


病因

1.可能因椭圆囊自发性退变,耳石自囊斑上脱落,沉积在后壶腹嵴上。

2.炎症或外伤亦可诱发此症,例如在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过程中,白细胞、吞噬细胞或内皮屑质进入内淋巴液中;脑外伤或镫骨手术,血液进入内淋巴液中,都可形成有形颗粒,而沉积在壶腹嵴顶。

3.病理发现,前庭前动脉和上前庭神经支分布的椭圆囊和上半规管及外半规管变性,而球囊和后半规管均正常,故认为高血压、心脏病和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可引起前庭前动脉栓塞,而致耳石膜变性、脱落,沉积在壶腹嵴上。

4.γ球蛋白血症,球蛋白沉积在壶腹嵴上,或酗酒者酒精使壶腹嵴变薄,均可产生本征。重度耳聋儿童戴用高强度(120~130dB)助听器时,约有半数发生位置性眩晕。


临床表现

周身情况良好,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如变换体位到另侧,可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一般潜伏期2~3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分钟,很少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现象,更少发生倾倒。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行缓解,个别人也可待续到数年。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检查

1.头位性眼震检查

令患者坐床上,先仰卧垂头位,观察10秒无眩晕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观察10秒,再令头侧向一方仰卧,观察10秒,再仰卧垂头向另一方,观察10秒,每次变动体位、坐起及躺倒均应在3秒钟内完成,如在某体位时出现眼震,应持续观察30秒,如眼震持续不消失即为试验阳性。

2.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正常

3.纯音听力测试多正常


诊断

诊断性评估应包括听力检查,冷热试验的眼震电图以及增强的MRI,特别要注意内听道以排除其他情况如听神经瘤。


治疗

告诉患者避免能激发的位置。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程已达1年,通常可以经鼓室径路,分离并切断患侧耳的供应后半规管的神经而获缓解。在某些病例中这一治疗可导致听力损害。

1.保守治疗

此症预后良好,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可采用强迫体位锻炼,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如眩晕严重,应用4%利多卡因、硫酸链霉素做鼓室内注射,效果良好。

2.手术治疗

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也可做后壶腹神经切断,可单纯消除后半规管壶腹嵴的异常冲动而治愈。


标签: 耳鼻喉科 位置性眩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