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丹毒(erysipelas)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常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通常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痛。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治愈后容易复发。


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常为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亦可由B、C和G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患者常先有皮肤或黏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以小腿多见,头面次之,婴儿多见于腹部。

2.局部症状

局部皮肤呈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略隆起。用手指轻压,红色即可消退,淡松压后红色即很快恢复。在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疼痛。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还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橡皮肿。较多见于下肢及颜面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婴儿多见于腹部。

3.全身症状

患者常有头痛、畏寒、高热、乏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

4.其他

若于某处多次复发者,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时间长,可引起慢性淋巴肿。发于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称为“象皮肿”。婴儿及年老体弱者可继发肾炎及败血症,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如白细胞计数等;

2.约5%患者血培养阳性;

3.皮肤分泌物的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

4.必要时可行血管超声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

5.可疑坏死性筋膜炎可行CT及MRI检查。


诊断

结合患者全身临床表现及病变局部皮损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为:脓肿、坏死性筋膜炎、血栓性静脉炎、坏疽和转移性感染。并注意与其他类型的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深静脉血栓形成、接触性皮炎、昆虫咬伤、带状疱疹、类丹毒和急性痛风等相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1.全身治疗

抗生素治疗,青霉素或磺胺药,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并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仍继续应用3~5日,以免丹毒复发。

2.局部治疗

50%硫酸镁液湿热敷或3%碘酊涂擦;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3.注意防护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手癣、足癣等。

4.X线照射

对于复发性丹毒,可小剂量X线照射,0.5~1戈瑞/次,每两周一次,共3~4次。


预防

1.提高洁肤护肤意识,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完整,避免抓挠,护理好每一个小创口。

2.及时治疗皮肤病,对皮肤容易皲裂的人,在洗浴之后,可在全身或者局部涂抹保湿霜。对于患有皮肤干燥症等皮肤敏感人群,尤为重要。

3.与丹毒有关的足癣、溃疡、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以避免复发。

4.在接触丹毒患者或者换药后,应当洗手消毒,以防止医源性传染。


标签: 皮肤科 丹毒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猜你喜欢

  • 副乳_Fu Ru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_Ya Ji Xing Ying Hua Xing Quan Nao Yan
  • 口周湿疹_Kou Zhou Shi Zhen
  •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_Xian Tian Xing Zhi Chang Gang Men Ji Xing
  • 浓过氧化氢溶液_Nong Guo Yang Hua Qing Rong Ye
  • 鱼刺卡喉急救_Yu Ci Ka Hou Ji Jiu
  • 先天性动静脉瘘_Xian Tian Xing Dong Jing Mai Lou
  • 传导性耳鸣_Chuan Dao Xing Er Ming
  •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_Zao Qi Ying Er Xing Dian Xian Xing Nao Bing
  • 火棉胶婴儿_Huo Mian Jiao Ying 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