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郭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望耳的形态、色泽等可以辅助诊断疾病,刺激耳部穴位可以防治疾病。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

运用耳穴诊治疾病历史已相当悠久。早在《灵枢?五邪》篇就有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唐代《干金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 疸、寒暑疫毒等病。历代医学文献也有介绍用针、灸、吸、按摩、耳道塞药、吹药等方法刺激耳郭以防治疾病,以望、触耳郭诊断疾病的记载,并一直为很多医家所应用。为了便于国际间的研究和交流,我国制定了《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方案》。


取穴与主治

按《耳穴名称与部位》所规定,耳郭上有91个耳穴,现将定位及主治病症分述如下:

1.耳轮穴位

(1)耳中(MA-H1)  定位:在耳轮脚处。主治: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小儿遗尿,咯血,出血性疾病。

(2)直肠(MA-H2)  定位: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疾。

(3)尿道(MA-H3)  定位:在直肠穴上方,位于与对耳轮下脚下缘相平的耳轮处。主治: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

(4)外生殖器(MA-H4)  定位:在与对耳轮下脚上缘相平的耳轮处。主治:睾丸炎,附睾炎,外阴瘙痒症。

(5)肛门(MA-H5)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上缘与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的耳轮处。主治:肛裂,痔疮。

(6)耳尖(MA-H6)  定位: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牙痛,失眠。

(7)结节(MA-H7)  定位:在耳轮结节处。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

(8)轮1-4(MA)  定位:从耳轮结节下缘至轮垂切迹之间分成4个等份,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主治:发热,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

2.耳舟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舟自上到下依次分为6个等份,即耳舟1~6区。

(1)指(MA-SF1) 定位:在耳舟顶中,即耳舟1区。主治:甲沟炎,手指疼痛麻木。

(2)腕(MA-SF2) 定位:在指区的下方,即耳舟2区。主治:腕部疼痛。

(3)风溪(MA) 定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

(4)肘(MA-SF3) 定位:在腕区的下方处,即耳舟3区。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

(5)肩(MA-SF4) 定位:在肘区的下方处,即耳舟4区、5区。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6)锁骨(MA-SF5) 定位:在肩区下方处,即耳舟6区。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3.对耳轮上脚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对耳轮上脚从上到下依次分为上、中、下3等份。

(1)跟(MA-AHl) 定位:在对耳轮上脚顶部,即对耳轮上脚上1/3处前上端。主治:足跟痛。

(2)趾(MA)  定位: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即对耳轮上脚上1/3处后上端。主治:甲沟炎,趾部疼痛。

(3)踝(MA-AH2) 定位:在趾、跟区下方处,即对耳轮上脚上1/3的下半部。主治:踝关节扭伤。

(4)膝(MA-AH3) 定位:在对耳轮上脚中1/3处。主治: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

(5)髋(MA-AH4) 定位:在对耳轮上脚下1/3处。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腰骶部疼痛。

4.对耳轮下脚穴位

为了取穴方便,将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份。

(1)臀(MA-AH5)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后1/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

(2)坐骨神经(MA-AH6)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前2/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3)交感(MA-AH7)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缘相交处。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5.对耳轮穴位

为了方便取穴,将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份。

(1)腰骶椎(MA) 定位:在对耳轮上2/5处。主治:腰骶部疼痛。

(2)腹(MA) 定位:在对耳轮上2/5处,腰骶椎前侧的耳甲腔缘。主治:腹痛,腹泻,腹胀,急性腰扭伤,痛经,产后宫缩痛。

(3)胸椎(MA-AH9) 定位: 在对耳轮中2/5处。主治:胸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

(4)胸(MA-AHll) 定位:在对耳轮中2/5,胸椎前侧耳腔缘。主治:胸肋疼痛,肋间神经痛,胸闷,乳腺炎。

(5)颈椎(MA-AH8) 定位:在对耳轮下1/5处。主治:落枕,颈椎综合征。

(6)颈(MA-AHl0) 定位:在对耳轮下1/5,颈椎前侧耳腔缘。主治:落枕,颈项疼痛。

6.三角窝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三角窝由耳轮内缘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前、中、后3等份。

(1)角窝上(MA) 定位:在三角窝前1/3处的前上方。主治:高血压。

(2)内生殖器(MA)  定位:在三角窝前1/3处的下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早泄。

(3)角窝中(MA) 定位:在三角窝中1/3处。主治:哮喘。

(4)神门(MA-TFl)  定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主治:失眠,多梦,戒断综合征,癫痫,高血压,神经衰弱,痛症。

(5)盆腔(MA) 定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主治:盆腔炎,附件炎。

7.耳屏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屏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各分2等份。

(1)上屏(MA) 定位:在耳屏外侧面上1/2处。主治:咽炎,鼻炎。

(2)下屏(MA) 定位:在耳屏外侧面下1/2处。主治:鼻炎,鼻塞。

(3)外耳(MA) 定位: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

(4)屏尖(MA-T2) 定位: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主治:发热,牙痛,斜视。

(5)外鼻(MA-T1) 定位:在耳屏外侧中部,即上屏与下屏之间。主治:鼻前庭炎,鼻炎。

(6)肾上腺(MA) 定位: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主治: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链霉素中毒,眩晕,哮喘,休克。

(7)咽喉(MA-T3) 定位: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声音嘶哑,咽炎,扁桃腺炎,失语,哮喘。

(8)内鼻(MA) 定位:在耳屏内側面下1/2处。主治: 鼻炎,上颌窦炎,鼻衄。

(9)屏间前(MA) 定位:在屏间切迹前方耳屏最下部。主治:咽炎,口腔炎。

8.对耳屏穴位

(1)额重(MA) 定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主治: 偏头痛,头晕。

(2)屏间(MA) 定位:在屏间切迹后方对耳屏前下部。主治:额窦炎。

(3)颞(MA) 定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主治:头晕,头痛,癫痫,哮喘,神经衰弱。

(4)枕(MA) 定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方。主治:头晕,头痛,癫痫,哮喘,神经衰弱。

(5)皮质(MA-ATl) 定位:在对耳屏的内侧面。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失眠。

(6)对屏尖(MA)  定位: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主治:哮喘,腮腺炎,睾丸炎,附睾炎,神经性皮炎。

(7)缘中(MA)  定位: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主治:遗尿,内耳眩晕症,尿崩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8)脑干(MA)  定位:在轮屏切迹处。主治:眩晕,后头痛,假性近视。

9.耳甲腔穴位

(1)口(MA-IC5) 定位: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主治: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牙周炎,舌炎。

(2)食管(MA-IC6) 定位: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主治:食管炎,食管痉挛。

(3)贲门(MA-IC7) 定位: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主治: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4)胃(MA)  定位:在耳轮脚消失处。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前额痛。

(5)脾(MA)  定位:在耳甲腔后上方。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

(6)心(MA)  定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中。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7)气管(MA-IC2) 定位: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8)肺(MA-ICl) 定位:在心、气管处周围,即心区的上、外、下三面。主治:哮喘,胸闷,声音嘶哑,皮肤瘙痒症,荨麻疹,便秘,戒断综合征。

(9)三焦(MA-IC4) 定位: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主治: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疼痛。

(10)内分泌(MA-IC3) 定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症。

10.耳甲艇穴位

(1)十二指肠 (MA-SCl) 定位:在耳轮脚上方后1/3处,耳甲艇内。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

(2)小肠(MA-SC2)  定位: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耳甲艇内。主治: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3)大肠(MA-SC4)  定位:在耳轮脚上方前1/3处,耳甲艇内。主治:腹泻,便秘,咳嗽,牙痛,痤疮。

(4)阑尾(MA-SC3)  定位:在小肠与大肠区之间交界处。主治:单纯性阑尾炎,腹泻。

(5)艇角(MA)  定位:在对耳轮下角下方前部。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

(6)膀胱(MA-SC8)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主治:膀胱炎,遗尿,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

(7)肾(MA)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后部,即小肠穴直上方。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哮喘,月经不调,阳痿,遗精,早泄。

(8)输尿管(MA-SC7) 定位: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主治:输尿管结石绞痛。

(9)胰胆(MA-SC6)  定位:在耳甲艇的后上方,即肾区与肝区之间,左侧为胰,右侧为胆。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急性胰腺炎。

(10)肝(MA-SCA) 定位:在耳甲艇的后下方,胃及十二指肠的后方。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

(11)艇中(MA)  定位:在小肠与肾区之间,即耳甲艇中央。主治:腹痛,腹胀,胆道蛔虫症。

11.耳垂部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垂分为9个区。在耳垂土缘至耳垂下缘最低点之间划两条等距离平行线,于第2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即由前至后依次分为9个区。

(1)牙(MA)  定位: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1区。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压。

(2)舌(MA)  定位: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主治:舌炎,口腔炎。

(3)颌(MA)  定位:在耳垂正面后上部,即耳垂3区。主治:牙痛,颞颌关节炎。

(4)垂前(MA)  定位:在耳垂正面前中部,即耳垂4区。主治:神经衰弱,牙痛

(5)眼(MA)  定位:在耳垂正面中央,即耳垂5区。主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假性近视。

(6)内耳(MA)  定位:在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主治:内耳性眩晕症,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

(7)面颊(MA) 定位:在耳垂正面与内耳区之间,即耳垂5区、6区交界处。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面肌痉挛,腮腺炎。

(8)扁桃体(MA)  定位:在耳垂正面下部,即耳垂8区。主治:扁桃体炎,咽炎。

12.耳背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背分为5个区。即以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耳背对应点和轮屏切迹,耳背对应点分别作两条水平线,将耳背分上、中、下3部,再将中部分为内、中、外3部。

(1)耳背心(MA)  定位:在耳背上部。主治:心悸,失眠,多梦。

(2)耳背肺(MA)  定位:在耳背中内部。主治:哮喘,皮肤瘙痒症。

(3)耳背脾(MA)  定位:在耳前中央部。主治: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4)耳背肝(MA)  定位:在耳背中外部。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5)耳背肾(MA)  定位:在耳背下部。主治:头晕,头痛,神经衰弱

(6)耳背沟(MA)  定位:在对耳轮沟和上下脚沟处。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症。

13.耳根部穴位

(1)上耳根(MA)  定位:在耳根最上处。主治: 鼻衄。

(2)耳迷根(MA)  定位: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心动过速,腹痛,腹泻。

(3)下耳根(MA)  定位:在耳根最下处。主治:低血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选穴原则

1.按疾病的相应部位选穴

如胃病选胃穴,阑尾炎选阑尾穴,肩痛选肩穴,咽喉痛选咽喉穴等。    

2.按中医理论选穴    

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疾病出现的症状辨证取穴。如耳鸣选肾穴,因为“肾开窍于耳”;目病选肝穴,因“肝开窍于目”;失眠选心穴,因“心主神”;皮肤病选肺穴,因“肺主皮毛”等。    

3.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    

如高血压选降压沟,十二指肠溃疡选十二指肠、交感,心律失常选心穴,月经不调选子宫穴,输液反应选肾上腺穴等。   

4.根据穴位功能取穴

神门是止痛要穴,疼痛除了辨证取穴或相应部位取穴,还可以取神门。枕是止晕要穴,头昏、眩晕,可以取枕。

5.临床经验选穴    

如目赤肿痛选耳尖,癫狂选神门,牙痛选齿穴等。

选穴须注意精练,一般以选用2~3穴为宜。一侧有病取同侧,两侧病或脏腑病选双侧穴,也可根据病程,交替取穴。


操作方法

1.毫针刺法   

(1)定穴与消毒  诊断明确后,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将所测得的敏感点或耳穴作为针刺点。行针刺之前必须严格消毒耳穴,先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脱碘,待酒精干后施术。   

(2)体位与进针  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28~30号0.3~0.5寸长的不锈钢毫针。进针时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位的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在刺激点针刺即可。根据不同体质和不同病情,可以选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进针法。刺入深度应视患者耳郭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分,以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刺入耳穴后,如患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程度等综合考虑。 

(3)留针与出针  留针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慢性病、疼痛性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儿童、年老者不宜多留。留针期间为提高疗效,可每隔10分钟运针1次。治疗结束出针时,医者左手托住耳部,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免出血。  

2.埋针法 

是将皮内针埋入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慢性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目的。使用本法时,左手固定常规消毒后的耳郭,右手用镊子夹住皮内针的针柄,轻轻刺人所选穴位,再用胶布固定。一般埋患侧耳郭,必要时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留针3~5日,5次为1疗程。  

3.电针法

是毫针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临床上更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内脏痉挛、哮喘诸证。针刺获得针感后,接电针机上的两根输出导线。电针器旋纽要慢慢旋动,逐渐调至所需刺激量,切忌突然增强刺激,以防发生意外。

4.压丸法

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压丸所选用材料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绿豆、小米、白芥子等,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应用前用沸水烫洗2分钟,晒干装瓶备用。 

应 用时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cm×0.6cm的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 换1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依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症宜用强刺激法。  

5.穴位注射法   

用微量药物注入耳穴,通过注射针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协同调整机体机能,促进疾病恢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般使用1ml注射器及6?针头,依病情吸取选用药物,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注射器刺入耳穴的皮内或皮下,行常规皮试做缓缓推入0.1~0.3毫升药物,使皮肤成小皮丘,耳郭有胀、红、热等反应,注射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轻轻压迫针孔。隔日1次。


适用范围

耳穴治疗的病种非常广泛,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骨伤科等,不仅能够治疗功能性疾病,而且还能治疗器质性疾病,以及病毒、细菌等所致的疾病。以下疾病常用耳穴治疗可达到一定的疗效:

1.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

2.炎症性疾病及传染病

如牙周炎、咽喉炎、扁桃腺炎、流感、腮腺炎、百日咳、急慢性结肠炎、菌痢等。

3.功能紊乱和反应性疾病

如眩晕、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荨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

4.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5.其他

有催产、催乳、预防和治疗输液或输血反应等作用,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因耳郭在外,表面凸凹不平,结构特殊,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有伤面和炎症部位禁针,针刺后如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2.5%碘酒,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

2.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者

进针后宜适当活动,有利于提高疗效。

3.对习惯性流产的孕妇

慎用针。

4.对心血管疾病患者

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行强刺激。

5.晕针的防治

耳针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如发生应及时拔针、平卧,对症处理。


标签: 中医科 耳针 概述 取穴与主治 选穴原则 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猜你喜欢

  • 副乳_Fu Ru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_Ya Ji Xing Ying Hua Xing Quan Nao Yan
  • 口周湿疹_Kou Zhou Shi Zhen
  •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_Xian Tian Xing Zhi Chang Gang Men Ji Xing
  • 浓过氧化氢溶液_Nong Guo Yang Hua Qing Rong Ye
  • 鱼刺卡喉急救_Yu Ci Ka Hou Ji Jiu
  • 先天性动静脉瘘_Xian Tian Xing Dong Jing Mai Lou
  • 传导性耳鸣_Chuan Dao Xing Er Ming
  •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_Zao Qi Ying Er Xing Dian Xian Xing Nao Bing
  • 火棉胶婴儿_Huo Mian Jiao Ying 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