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瘤是肝动脉及其分支扩张形成的动脉瘤,发病率在内脏动脉瘤中居第二位,多为单发。按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肝外型和肝内型,肝外型累及部位依次为肝总或肝固有动脉、右肝动脉、左肝动脉。发病年龄多在60岁左右,男女比例为2:1。
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创伤、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中膜退行性变性、坏死性血管炎以及医源性损伤等。因创伤、感染所致者,多为假性动脉瘤;血管壁退行性变或先天发育缺陷亦可能是发病原因。
多数患者无特异性症状,部分可出现与饮食无关的右上腹或右季肋部疼痛,瘤体急性扩大或破裂出血时可有剧痛及右肩背部放射痛。
1.压迫症状
瘤体压迫胆道可致梗阻性黄疸,压迫胰管可致急性胰腺炎。
2.破裂症状
破入胆道可出现Quincke三联征,即胆绞痛、梗阻性黄疸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早期黄疸的深度常有波动性变化,一旦出血后肿瘤缩小,黄疸随之消退,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破入腹腔可出现剧烈腹痛、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破入十二指肠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破入门静脉引起门静脉高压表现。
3.查体
少数患者可在上腹部扪及搏动性肿块或震颤,听诊有时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1/3的病例可有发热,多与胆道感染或肝动脉本身的炎症有关。
1.腹部平片
部分肝动脉瘤有时可见蛋壳样动脉瘤壁钙化影。
2.彩色多普勒超声
简单、实用,可用于肝动脉瘤的筛查。
3.CTA
可清晰的显示肝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在检出率和准确性方面接近于动脉造影,且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
4.动脉造影
是诊断肝动脉瘤的“金标准”,可明确动脉瘤的位置,评估肝脏血供和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且可同时行介入治疗。
肝动脉瘤在破裂前多无特殊症状,一旦破裂后死亡率很高,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根据腹痛、消化道出血、黄疸及右上腹搏动性肿块等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的分析以及腹部彩超、CTA、选择性肝总动脉造影或腹腔动脉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外伤性肝动脉-胆道瘘、十二指肠溃疡、胆道肿瘤以及门静脉高压症等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他病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胰腺炎等在鉴别诊断时均应考虑。
肝动脉瘤一经诊断,均应手术治疗或通过介入手段治疗。由于肝动脉结扎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肝供血障碍,故可先试行阻断肝动脉,观察肝脏血运情况,若无血运障碍,则可做瘤体结扎或结扎加切除术。若有血运障碍,则需切除后行旁路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搭桥术。对肝内的动脉分支的肝动脉瘤,可行相应肝段(叶)的部分肝切除术,部分病例亦可在肝门处结扎供应动脉瘤的肝外血管。
近年来,随着介入设备和技术的提高,血管腔内治疗应用日益增多,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动脉栓塞和覆膜支架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高危、局部解剖困难的患者。
肝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为20%~40%,其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一旦破裂出血,病死率可达35%,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美特网 » 肝动脉瘤_Gan Dong Mai Liu
免责声明:本文由小医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