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今年78了,身体还是很硬朗,很少生病,就连感冒、咳嗽什么的也很少。
朋友都问他平时是怎么 养生 的,他表示“我除了每天都会坚持走路锻炼之外,早餐都会来一碗开水冲鸡蛋,再放几滴香油,对身体很有好处的!”
不少老人每天晨起后,都会来一碗“开水冲鸡蛋”,不仅做法简单便捷,味道也不差,在大多数人眼里, 它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
但是在部分人看来,开水冲出来的鸡蛋并非全熟的,相当于吃生鸡蛋,喝了反而对身体有害。
每天来上一碗“开水冲鸡蛋”,到底是好是坏呢?一起来看看。
近年来,随着日本料理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发现生吃鸡蛋似乎更有营养,部分人开始效仿,也学着生吃鸡蛋。事实上,我国的“生鸡蛋”与日本的有很大不同。
从安全性来讲,鸡蛋很容易被沙门氏菌感染。但有人可能会疑惑:鸡蛋不是有壳吗?
薄薄的蛋壳确实可以预防大部分的外部感染,但是蛋壳并不是密封的, 还是有部分细菌可以透过小孔进入鸡蛋内部 。
我国鸡蛋及蛋制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就高达43%,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物致病菌,人吃了被沙门氏菌感染的食物后,会出现腹部痉挛、腹泻、发烧,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在美国,每年就有近8万人因吃鸡蛋导致沙门氏菌感染,造成几十人死亡。
目前在我国,有着水平先进的大养殖场,同样也存在一些小型养殖户及散户,养殖水平参差不齐, 这也意味着鸡蛋被细菌感染的概率偏高 。
所以,出于安全性考虑,无论是中国、美国都不建议生吃鸡蛋。
另外,从营养角度来说,生鸡蛋含有蛋白酶抑制剂, 会影响人体对其蛋白质和生物素的消化吸收 ,而熟鸡蛋即便经过高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仍然保留,且营养成分更适合人体吸收。
可能就有人不解了,为什么日本人却可以生吃鸡蛋呢?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对于卫生环境和食品安全是非常”苛刻“的,对于每一颗生蛋,日本都有严格的监管—— 会对鸡蛋进行沙门氏菌的预防接种 ,以确保鸡蛋的 健康 。
另外,日本会专门给售卖的鸡蛋标各种标识,比如 赏味期限+取卵日期+农场序列号 等,以此来确保鸡蛋的安全性。
随着大家对 健康 意识的提高,很多人会寻找各种“营养膳食”,其中“开水冲蛋”被不少网友安利。
开水冲鸡蛋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煮一壶滚烫的开水,然后把已经打好了蛋液的碗中加入开水,蛋液遇热并被冲散开成蛋花,这时可以加点盐、香油,“蛋花汤”就完成了。
那么,每天来上一碗开水冲鸡蛋,对身体有好处吗?
上饶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何舰 表示,每天早上坚持喝一碗“开水冲鸡蛋”,对身体是有益处的,比如 提高免疫力、呵护肠胃 等。
另外,这道菜如此受欢迎,一是因为便捷。煮开水,打蛋,加调料,只需三步,就连新手小白都能成功。
另一个原因是“蛋花汤”偏流食,吃起来口感细腻、润滑,又不会像水煮蛋般寡淡无味,也不像炒蛋般过于油腻。
开水冲蛋看起来 健康 美味,但真的就是“营养膳食”吗?答案是:不一定。
开水并不是恒温的,它会随着环境温度逐渐下降, 而沙门氏菌猪油在75 、保持30秒以上才能被灭活 。如果开水温度不够,或冲烫时间不够,意味着很可能会食入沙门氏菌。
如果你特别喜欢吃开水冲鸡蛋,建议制作的时候注意以下3点,以此来保证食品安全:
鸡蛋营养丰富,但吃鸡蛋是有讲究的,除了不吃生鸡蛋外,这几种蛋也要少吃。
1、煮的时间太长
有研究发现,鸡蛋在沸水煮超过10分钟,蛋白质结构就会变得紧密,不容易与胃液中的蛋白酶接触,比较难消化。
而且久煮的鸡蛋,会分解出硫化物,易于蛋黄中的铁发生反应, 形成人体不易吸收的硫化铁 。
2、经常吃炸蛋或毛鸡蛋
五柳炸蛋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式,但鸡蛋经过高温油炸会发生氧化,不仅高油油脂, 还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不适宜多吃。
还有毛鸡蛋,看似天然无污染, 其实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 ,引起食物中毒。
每个鸡蛋胆固醇含量为150mg左右,有人担心早上吃鸡蛋会升高胆固醇,所以认为早餐不该吃鸡蛋。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血清胆固醇的升高,主要是人体肝脏产生的, 与食物中的胆固醇多少无关 。如果身体代谢出现问题,即使一点胆固醇都不摄入,血清胆固醇一样还是会升高。
鸡蛋中的卵磷脂,有促进细胞再生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俗话说,早餐是金,应该有比较全面营养的食物,对人体而言,早上吃鸡蛋对 健康 还是益大于弊的。
每天喝一杯开水冲鸡蛋,并不会让你比吃熟鸡蛋获得更多的营养。但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若不保证鸡蛋经过严格检查,确保是可生吃的鸡蛋时,还是煮熟再放入肚子里。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你想在网上吵热引起重视?那你就要有相关实质性的东西,比如你可以像个办法,再去公安局套话,然后录音货录像,传到网上,也许有用,呵呵,不过我是在电视剧里看的,支持你,顶起来
关天培
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关天培成为林则徐的得力助手;初战胜英军,英军遂暂先离开广东改北攻。1841年2月26日,英军向虎门大举进攻。关天培率领将士,挥刀上阵,顽强坚守,英军海军陆战队登陆攻上炮台;于肉搏战时,不幸遭英军步枪刀杀十刀牺牲。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丁汝昌
1894年9月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师主力护送陆军增援朝鲜驻军,18日返航时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附近海域遭遇日本舰队。海战中,丁汝昌在旗舰“定远”舰飞桥上指挥,被炮火所伤,事先却没有指定旗舰指挥不灵后何舰继任,使得北洋水师各自为政。经过5个小时鏖战,北洋水师大败,5艘巡洋舰被击沉,2艘被俘,其余军舰受伤,而日本联合舰队只有5艘军舰受伤。其后丁汝昌衔李鸿章之命镇守威海卫。他对陆军的战力表示担心,建议做好炸毁陆路海岸炮台的准备,结果成了“通敌误国”的罪证,清廷下令将其交刑部治罪。在刘步蟾等将领的通电请愿,李鸿章的极力申辩下,清廷命令,待丁汝昌手头事务结束后,解送刑部。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登陆,丁汝昌拒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劝降,随后,日军从陆路攻克威海陆上炮台,海陆合围北洋水师。炸毁旗舰“定远”,2月11日在威海英国海军顾问鼓动投降献舰,部份水师叛军持械要胁,丁汝昌服鸦片自杀(一说举枪自杀),终年59岁。北洋水师余部投降,全军覆没。伊东佑亨以商船将丁汝昌遗体送回中国。
杨靖宇
1936年,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东北抗日部队统一建制,陆续成立抗日联军。当年2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随着东北抗日力量壮大及抗日斗争持续,日军对东北战略后方更有所顾及,逐渐采用强制聚拢边区农民,严格的良民证管制,伪军高强度追袭,自备粮控管,提前收割粮食等,1940年1月,杨靖宇所率部队被关东军重兵围困,他组织部队分散突围。但据称被一个参谋出卖,他所率的60多人被发现。2月18日,最后跟在他身边的两个战士战死。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省蒙江县三道崴子战死。
佟麟阁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日军调集数以万计的兵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北京城外的南苑,佟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日机的轮番轰炸,同时被约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攻击。日军以装备优势,将二十九军切成数段,分割包围,使中国军队处于各自孤军作战之境地,损失惨重。佟与132师师长赵登禹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抵抗。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接着头部又再受重伤,流血过多而殉国。
中日甲午战争,简称甲午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日清戦争),是清朝中国和日本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目录
• 1 起因
• 2 过程
• 3 结果及影响
• 4 主要战役
起因
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
过程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中国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结果及影响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于日本,向日本开放多个中国内陆的港口城市,日本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经济迅速发展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同时日本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由英国和俄国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而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国内的改革派对自身的弱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准备积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海战
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丰岛海战
丰岛海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清晨,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战役,并因此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
经过
“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在完成护送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后,离牙山返航,在朝鲜丰岛海面,遇上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这三艘军舰在后来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舰队,立下头功)
7时20分,第一游击队望见“济远”和“广乙”两舰,即时下战斗命令。7时45分,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首先开炮: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不宣而战的开始。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时速方面,较中国军舰占较大优势。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舰“广乙”受重伤,无法发射鱼雷,船身倾斜,于是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济远”舰则作战英勇,伤亡亦惨重。
8时30分,“济远”舰全速向西撤退。日舰猛追,“济远”舰悬起白旗。日舰追近,“济远”舰又加挂日本海军旗。“浪速”舰发出信号勒令“济远”舰立即停轮。
此时载有第二波増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驶来。日军三舰见“高升”号与“操江”舰,立即以“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济远”舰借机西撤,日舰以时速22.5节的“吉野”号穷追“济远”舰不舍,“济远”舰抛下“高升”号而走,并发尾炮攻击“吉野”号。
“济远”舰驶抵威海,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而后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沉“吉野”号。事实上“吉野”皮毛未损,无恙而归。真的悲惨的是“高升”号运兵船!“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殉难者达七百余人。“操江”舰也被俘虏。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事后
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中国租用外轮,违反国际法。英国驻日使节一度抗议,而“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却一口咬定,“高升”号是被中国军队非法占据,日舰实行“临检”,该船不服从命令。而英国政府从自身利益政策,也出现种种指证日本无罪的舆论,此事件草草结束。
黄海海战 (1894年)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目录
• 1 甲午战争前夕中日两国的海军
• 2 背景
• 3 海战经过
• 4 海战结果
• 5 黄海海战中双方战斗序列
o 5.1 联合舰队舰艇
o 5.2 北洋水师舰艇
• 6 影响
• 7 关于方伯谦的争论
甲午战争前夕中日两国的海军
1894年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各支水师除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型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了海战以外,因实力贫弱,在战争期间无所作为,坐视北洋水师的覆亡。
日本海军各支舰队于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由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小队:本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
背景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甲两艘巡洋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面临着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
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清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畏葸”,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向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海战经过
1894年9月15日
北洋水师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4,000人搭乘的5艘运兵船。
9月16日
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部分舰艇担任警戒,其余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
9月17日
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9时,北洋水师舰队开始“巳时操”。
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北洋水师。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0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
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
鸭绿江口外海,大鹿岛海域,集中了两国几乎全部主力舰艇。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首先开炮。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
从此时起,北洋水师各舰除随定远进退之外,已经失去了指挥。
13时左右,第一游击队炮击北洋水师右翼超勇、扬威两舰。
13时20分,北洋水师超勇、扬威起火。联合舰队本队航速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成为北洋水师的打击目标。比睿、赤城受重伤。第一游击队左转,回救两舰。本队右转,形成夹击阵势。
14时20分,日舰西京丸中弹起火退出战场。北洋水师超勇沉没,扬威重伤驶离战场搁浅(有记载被济远撞沉于浅海)。
14时30分,北洋水师平远命中日舰松岛,也被其所伤并引起火灾,暂时退避。
15时04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中弹起火。
15时20分,第一游击队集中打击北洋水师突前的致远。致远沉没。济远、广甲在致远沉没后,迳直驶回旅顺(广甲在途中触礁搁浅,两天后被日舰击毁)。北洋水师已无法保持战斗队形。
15时30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被击中,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的弹药爆炸。
16时10分,北洋水师靖远、来远受伤,退向大鹿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发出了“各舰随意运动”的信号。
17时左右,北洋水师靖远、来远经抢修恢复战斗力。靖远代替旗舰升起队旗,收拢各舰。
17时30分,北洋水师经远沉没。联合舰队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脱离战斗。(海战结束)
海战结果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比睿、赤城、西京丸4舰受重伤,死伤官兵600余人。
黄海海战以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黄海海战中双方战斗序列
联合舰队舰艇
第一游击队
巡洋舰:吉野(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旗舰,舰长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舰长大佐东乡平八郎)、高千穗(舰长大佐野村贞)、秋津洲(舰长少佐上村彦之丞)
本队
巡洋舰:松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旗舰,舰长大佐梶本知道)、严岛(舰长大佐横尾道昱)、桥立(舰长大佐日高壮之丞)、比睿(舰长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千代田(舰长大佐内田正敏)
旧式铁甲舰:扶桑(舰长大佐新井有贯)
炮舰:赤城
武装商船(代用巡洋舰):西京丸(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舰)
北洋水师舰艇
铁甲舰: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旗舰,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左翼总兵林泰曾)
巡洋舰: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经远(管带副将林永升)、致远(管带副将邓世昌)、靖远(管带副将叶祖圭)、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广甲(管带都司吴敬荣)、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勋)、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平远(管带都司李和)、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
炮舰:镇南、镇中
鱼雷艇: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
影响
黄海海战是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颇受世界各国海军人士的重视。
北洋海军的两艘铁甲舰显示了防御能力的优势,厚装甲无一处被击穿。战列舰依然是海军中不可替代的主力舰。安装重型火炮的相对小型战舰在海战中效用不高。
北洋海军在大口径火炮方面占优势,但射速较低。联合舰队各主力舰均装备了中口径速射炮,通过速射炮的密集炮火弥补了其大口径火炮的不足。对19世纪末海军的武备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此役后各国海军设计的战舰,均重视提高大口径火炮的射速,并强化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
海战双方都针对性选择了不同的阵型。联合舰队采用单纵阵有良好协调性。北洋海军各舰舰首向敌,因对准不同的军舰,出现阵形紊乱导致各自为战的局面。各国海军得出结论,海战中最重要的是阵型的整齐与协调;纵阵比横阵更适合发扬火力。
联合舰队在海战中机动性占有优势,第一游击队编队航速达到15海里,海战中进退自如,始终掌握着选择进攻目标与时机的主动权。
关于方伯谦的争论
黄海海战结束以后,8月24日,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被以“临阵退缩,致将船伍牵乱”的罪名斩首。
关于对方伯谦的评价,史界至今仍有争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方伯谦家乡福建省出现了为方伯谦翻案的热潮。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以外研究北洋海军史和甲午战争史的学者却表现出谨慎的沉默,很多著名学者认为以现有的史料,尚不足以翻案。
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死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万忠墓”。
事件
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占“东洋第一堡垒”旅顺口后,进行灭绝人性的4天3夜大屠杀,短短4天就杀害了市内群众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记录
当时,许多来自西方的目击者都记述了惨案的真相。一名英国海员在回忆录《旅顺落难》里写到:“……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搅成一团,池糖里的水搅得通红一片。……一路上那枪声、哭喊声交杂著。满地血肉模糊,残肢断体,铺满道路。”
英国人艾伦在他的《龙旗翻卷之下》中写道∶“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平壤之战
1894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20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2000余人。日军至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日军攻克平壤,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并且造成了驻朝鲜清军全面溃退的局面,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
9月15日平壤之战与9月16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日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并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
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目录
• 1 创建
• 2 编成
• 3 编制
o 3.1 官制
o 3.2 海军军衔等级
o 3.3 人员
• 4 参加的主要战斗
• 5 参见
创建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加快建设海军。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两广负责福建、南海。后来当时之南洋大臣沈葆贞,以四百万年费同建南、北两洋舰队经费分散力量不足。而北洋舰队负责守卫京师,奏准优先集全力建造。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 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 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置往其他各处,如修建颐和圆工程等等。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编成
致远舰
铁甲船:
• 铁甲舰:定远、镇远
快船:
• 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 防护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
• 碰撞巡洋舰:扬威、超勇
蚊炮船:
• 炮舰: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练船:
• 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略)
编制
官制
提督、总兵(分左、右翼)、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舰长称为管带
海军军衔等级
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 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 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人员
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并多曾到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中层军官内多有为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后服役。舰队内一直亦有外国人担任军官作技术专家及指导。北洋舰队的军官多能操英语,内部指挥命令亦是以英语发号。
北洋水师主要将领有:
• 丁汝昌 -- 水师提督 (自尽)
• 刘步蟾 --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 林泰曾 --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 邓世昌 --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 叶祖圭 --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战死)
• 方伯谦 --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 林永升 --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 邱宝仁 --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 黄建勋 -- 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
• 林履中 -- 右翼右营副将,杨威号管带 (战死)
• 杨用霖 --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参加的主要战斗
• 丰岛海战
• 黄海海战
• 威海卫海战
李鸿章
李鸿章
出生 1823年2月15日 中国安徽合肥
逝世 1901年11月7日 中国北京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目录
• 1 生平简介
o 1.1 少年科举
o 1.2 中年戎马
o 1.3 壮年封疆
o 1.4 晚年洋务运动
o 1.5 签订不平等条约
o 1.6 哀荣
• 2 诗词
• 3 评价
生平简介
少年科举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编修。
中年戎马
咸丰三年(1853年)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年),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称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在掌握地方实权后,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来的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被誉为“中兴名臣”。
壮年封疆
李鸿章后来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官封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兵权在握,成为“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大力发展洋务。
晚年洋务运动
执掌北洋水师,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等。甲午一役战败,北洋舰队覆没,李鸿章一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签订不平等条约
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击败。李氏授命赴日本春帆楼媾和,交涉期间遇刺负伤,最后订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并赔偿二万万两白银,因此背上卖国罪名,从此闭门谢客。但亦有人认为,依照当时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强势主导下的谈判情况看来,已经算是损失最少的状况了。后贬任两广总督,八国联军后奉命北上收拾残局,签订辛丑条约。签约后不久去世。据称去世前俄国公使还逼他在出卖东北的条约上签字。他已说不出话来,只得默默流泪。
谢世时留下了四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财产,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说。但去世时家产被分,无法确定具体数量。
哀荣
两宫“哭失声”,孝钦显皇后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原籍和立功省建祠。京师 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诗词
有《李文忠公全集》。
评价
李鸿章作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一直被认为是“卖国贼”。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这位备受争议的清末老臣的地位也逐渐获得一些正面的评价。
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李鸿章热中官场,位极人臣,历数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李鸿章的政敌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左宗棠对他的评价是:“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李鸿章自己的作为曾有以下评价:“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先达,字禹廷,也作雨亭,号次章。生于安徽庐江县。清朝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因家境贫穷,只读过三年私塾,十岁即失学。1854年太平军攻克庐江,丁汝昌即参加太平军,1861年安庆被围困,丁汝昌后随部投降湘军,在攻占安庆中立功,升千总。1862年编入李鸿章统率的淮军与太平军作战,因作战英勇,被刘铭传选入铭字营。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丁汝昌随刘铭传北上与捻军作战。1868年,东捻军失败,丁汝昌授总兵,加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勇号。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丁汝昌致书刘铭传抗议上级拟裁自己部属,刘铭传大怒欲杀之,丁汝昌得知消息,驰归故乡,得免杀身之祸。
1875年李鸿章负责组建海军,丁汝昌前往投靠。李鸿章考虑丁汝昌与刘铭传有隙,不宜再回湘军,决定让他参与海军组建事宜。1880年,丁汝昌率林泰曾邓世昌等官兵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巡洋舰回国。1882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丁汝昌率北洋水师舰船开赴朝鲜,擒获朝鲜太上皇李是应,使日本干涉朝鲜计划落空,防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获奏赏。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丁汝昌任提督。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帝情绪激动,政府所令既要寻战,又要守口。不懂海军事务的政府官员不断攻击丁汝昌消极避战,从而达到攻击李鸿章的目的。9月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师主力护送陆军增援朝鲜驻军,18日返航时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附近海域遭遇日本舰队,双方发生黄海海战。海战中,丁汝昌在旗舰“定远”舰飞桥上指挥,被炮火所伤,事先却因疏忽忘记指定旗舰指挥不灵后何舰继任,使得北洋水师各自为政。经过5个小时鏖战,双方各有损失。
其后丁汝昌受李鸿章之命坐守威海卫。他对陆军的战力表示担心,建议做好炸毁陆路海岸炮台的准备,结果成了“通敌误国”的罪证,清廷下令将其交刑部治罪。在刘步蟾等将领的通电请愿,李鸿章的极力申辩下,清廷命令,待丁汝昌手头事务结束后,解送刑部。
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登陆丁汝昌拒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劝降,随后,日军从陆路攻克威海陆上炮台,海陆合围北洋水师。炸毁旗舰“定远”,2月11日他服鸦片自杀,终年59岁。北洋水师余部投降,全军覆没。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民国元年(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页面分类: 清朝军事家 | 1836年出生 | 1895年逝世 | 北洋水师
刘铭传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道光十六年生-1896年1月12日,光绪二十二年逝世),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西乡人(今肥西县),是中国清朝末期的一位将军和大臣,是淮军重要将领,台湾省首任巡抚。
刘铭传出生穷苦,11岁丧父,生活极为艰苦。18岁时放弃读书,落入江湖,曾一度上山做强盗。1856年他的母亲因为受牵连自杀。刘铭传还乡做团练。他曾一度想加入太平天国,但没有这样做,同时他一开始也反对清政府积极对抗太平天国。1857年刘铭传拒绝当时合肥知县的求救而被捕,此后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投靠李鸿章的淮军开始加入对太平天国的战争。1864年刘铭传所率部队攻克常州,俘虏陈坤书,被因此晋升为直隶总督。1867年刘铭传因对捻军作战有首功,被封为一等男爵。
刘铭传在北京做官时与其他官僚相处不和,因此他辞职或被免职还乡。他在家乡进行了一些建设工程(如创办肥西书院等),修祖祠。
1884年中国与法国因越南的战争爆发,而使得刘铭传被清廷重新启用派往台湾。刘铭传在台湾时多次击败法军登台的计划,在沪尾大捷中最终使法军放弃了登台的计划。1885年清廷将台湾从福建分离出来建立台湾省,刘铭传任巡抚。到1891年为止刘铭传在台湾设立防御措施,整理军备,同时也在台湾开发和建立了许多基础设施,他督台期间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开通,台湾与福建之间的第一条电缆被铺设,此外他还建立了电报局、煤务局、铁路局等一系列管理机构。为台湾近代化的先驱。但是刘铭传的新政并没有考虑到官吏的廉洁以及台湾本身财政负担的问题,导致台湾省财政负担大幅增加,官员贪污频繁,以及人民的反抗。1889年彰化就曾经因为清田赋问题而爆发“公道大王”施九缎的叛乱。
1891年刘铭传告老还乡,由邵友濂接任。1896年底病逝于故乡。著作有《刘壮肃公奏议》、《大潜山房诗稿》。
前任:
刘铭传(福建省巡抚) 台湾省巡抚
1885-1891 继任:
沈应奎(以台湾布政使代巡抚)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国防观念上开始了重要转变。面对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清政府逐步改变了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将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接受了“师夷长技”的主张,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海军技术装备的必要。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进步。从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初具规模,具有当时亚洲第一流近代化装备水平的北洋海军于1888年正式成军。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远东第一流的旅顺、威海军港。在南起琼州、北至营口的万里海疆上,建立了一批新式海防炮台。创办了许多新式海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海军人才。清末海军近代化建设的成就,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对防御日本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先达,字禹廷,也作雨亭,号次章。生于安徽庐江县。清朝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因家境贫穷,只读过三年私塾,十岁即失学。1854年太平军攻克庐江,丁汝昌即参加太平军,1861年安庆被围困,丁汝昌后随部投降湘军,在攻占安庆中立功,升千总。1862年编入李鸿章统率的淮军与太平军作战,因作战英勇,被刘铭传选入铭字营。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丁汝昌随刘铭传北上与捻军作战。1868年,东捻军失败,丁汝昌授总兵,加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勇号。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丁汝昌致书刘铭传抗议上级拟裁自己部属,刘铭传大怒欲杀之,丁汝昌得知消息,驰归故乡,得免杀身之祸。
1875年李鸿章负责组建海军,丁汝昌前往投靠。李鸿章考虑丁汝昌与刘铭传有隙,不宜再回淮军,决定让他参与海军组建事宜。1880年,丁汝昌率林泰曾、邓世昌等官兵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巡洋舰回国。1882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丁汝昌率北洋水师舰船开赴朝鲜,擒获朝鲜太上皇李是应,使日本干涉朝鲜计划落空,防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获奏赏。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建军,丁汝昌任提督。但李鸿章知道丁汝昌“只识弓马”,不懂海战,此任命乃因为丁汝昌是李鸿章同乡且政治上比较可靠。丁汝昌对北洋水师的掌控并不得法,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到率舰赴日本访问时竟有水兵在大炮上晾衣物,平日里将其当货船用,贪污运费,以至于甲午海战发射水雷时从,因年久失修,自己从断裂的甲板上掉下,摔断3根肋骨.大炮保养也较差,另外水师官兵利用舰队走私也有所闻。丁汝昌还是威海北洋水师管带(舰长)宿舍房东,广东籍管带邓世昌执意不住丁提供之房舍,丁遂冷漠待邓。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帝下令要寻战,李鸿章却要“弃战保船”保留淮军的资本,使丁汝昌两难。政府官员不断攻击丁汝昌、李鸿章消极避战。9月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师主力护送陆军增援朝鲜驻军,18日返航时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附近海域遭遇日本舰队,双方发生黄海海战。海战中,丁汝昌在旗舰“定远”舰飞桥上指挥,被炮火所伤,事先却没有指定旗舰指挥不灵后何舰继任,使得北洋水师各自为政。经过5个小时鏖战,北洋水师大败,5艘巡洋舰被击沉,其余军舰受伤,而日本联合舰队只有5艘军舰受伤。
其后丁汝昌衔李鸿章之命镇守威海卫。他对陆军的战力表示担心,建议做好炸毁陆路海岸炮台的准备,结果成了“通敌误国”的罪证,清廷下令将其交刑部治罪。在刘步蟾等将领的通电请愿,李鸿章的极力申辩下,清廷命令,待丁汝昌手头事务结束后,解送刑部。
日军攻克威海炮台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登陆,丁汝昌拒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劝降,随后,日军从陆路攻克威海陆上炮台,海陆合围北洋水师。炸毁旗舰“定远”,2月11日在威海英国海军顾问鼓动投降献舰,部份水师叛军持械要胁,丁汝昌服鸦片自杀(一说举枪自杀),终年59岁。北洋水师余部投降,全军覆没。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民国元年(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