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小说创作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文人文言小说,即志怪、志人与传奇的创作;
一是话本小说的创作。
一、话本小说的产生
(一)话本小说的定义
话本小说是伴随“说话”技艺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我国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
什么是“说话”?
“说话”即叙说故事。“话”即故事。现在所知最早的记录是《太平广记》卷二四八引侯白《启颜录》:
白在散官,隶属杨素,爱其能倒谈。每上番日,即令谈戏弄。或从早至晚,始得归。才出省门,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才,可以玄感说一个好话。”白被留连,不获已,乃云:“有大虫,欲向野中觅肉,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因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去。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巡避道。”
最早标明为“话"的话本是敦煌写卷中的《庐山远公话》。
庐山远公话
(二)宋代说话技艺的繁荣
1.市民文艺形式步入兴盛时期是在北宋后期。市民文艺兴盛是随着中国市民阶层兴起出现的新局面。市民阶层的兴起有两个标志:一.是坊市制度的破坏; – -是坊郭户单独列籍。
2.瓦舍,又叫瓦肆、瓦子、瓦市,是一种技艺场所的总称,并包括为游艺场所顾客服务的各行各业店铺在内,是当时规模很大的综合商场,是大城市里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
南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又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
3.勾栏,是宋元时期百戏杂剧的演出场所,有的勾栏以“棚"为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录了汴京其中-一个瓦市的情形“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三)说话的家数
所谓说话的家数,也就是说话的分类。
从宋代直到近代,说话的家数都是有争议的。我们采用王古鲁先生《南宋说话人四家的分法》,具体如下:
1.银字儿一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发迹变泰之事。
(1) 灵怪: 《红蜘蛛》;《大槐王》;《人虎传》、《芭蕉扇》
(2)烟粉:推车鬼;灰骨匣;青脚狼;错还魂;
(3)传奇:莺莺传;爱爱词;张康题璧;钱榆骂海;王魁负心;桃叶渡;卓文君;崔护觅水;
(4)公案:石头孙立;姜女寻夫;忧小十;驴垛儿;大烧灯;商氏儿;三现身;八角井;药巴子;独行虎;戴嗣宗
(5)朴刀:大虎头;李从吉;杨令公;十条龙;青面兽;季铁铃;陶铁僧;赖五郎,圣人虎;王沙马海;燕四马八。
2.说铁骑儿一 士马金鼓之事。
3.说经一 演说佛书。
说参请一宾 主参禅悟道等事。
4.说史书一 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二、 话本小说的体制
(一)题目:显示故事内容的标志。先唐小说大多为短篇,没有题目,到了唐传奇才出现了题目。话本小说最初多用主人公的人名,或贯穿主要关目的物名,或概括主要事件和行为,如《李亚仙》、《碾玉观音》 、《王魁负心》等等。后来更重视文字的文采。逐步变成七言、八言的文句。如《碾玉观音》,《宝文堂书目》著录,题作《玉观音》。《警世通言》 卷八作《崔待诏生死冤家》
(二)篇首:点明主题、概括内容、渲染情绪篇首:也称开篇,开呵。通常是以一a 首诗或词,或一诗一词,或数首诗,或数首词做为开篇。所用诗词有的是引用前人现成的作品,有的则是书会才人、说话人自己编撰的。其作用是用来点明主题、概括内容,或渲染烘托与内容有关的特定的思想情绪。
有的从正面或反面陪衬故事内容,或与内容有关的事件和地点等。如《桂员外途穷忏悔》( 《警世通言》卷二五)开篇的a 首诗:
交游谁似古人情?春梦秋云未可凭。沟壑不援徒泛爱,寒暄有问但虚名。
陈雷义重逾胶漆,管鲍贫交托死生。此道今人弃如土,岁寒惟有竹松盟。
作品讲施济与桂富两家相交,桂家忘恩负义最后忏悔的故事。这首开篇诗则是讲古人以义相交的内容。
又如 《玉堂春落难逢夫》 (《警世通言》 卷二四)的开篇词是概括故事内容:
公子初年柳陌游,玉堂-见便绸缪;黄金数万皆消费,红粉双眸枉泪流。
财货拐,仆驹休,犯法洪同狱内囚;按临骢马冤愆脱,百岁姻缘到白头。
(三)入话:形式多样的承题起讲
在开篇诗词后面,讲一段承题起讲的话,或讲一个与正文相关的故事,然后引入正文,这便是“入话”。“入话”一词是明人用语,宋时叫“得胜头回”。
“入话”是说话技艺在特定演出环境中自然形成的。说话艺人都是靠卖艺谋生的,他们在勾栏或流动场所所演出,开始时,都要用一段时间招揽听众,还要稳住已经到场的听众,待听讲的人来的差不多了,然后再转入正文。
“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说话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话本正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却不能独立存在。“入话”凭借它与正文的某一点联系,导入正文,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入话”也是说话人在表演中对语言艺术的一种巧妙的运用与发挥。
入话的四种形式:
其一,开篇念诵诗词,随即转入正话,如《沈小官一鸟七命》(《喻世明言》卷二六)
飞禽惹起祸根芽,七命相残事可嗟。
奉劝世人须鉴戒,莫教儿女不当家。
话说大宋徽宗朝,宣和三年,海宁郡武林门外北新机户,姓沈名显,字必显。家中颇为丰足,娶妻严氏,夫妇恩爱。单生一子,取名沈秀,年长一十八岁,未曾婚娶。其父专靠织造缎匹为活,不想这沈秀不务本分生理,专好风流闲耍,养画眉过日。父母因惜他一子,以此教训他不下。街坊邻里取他一个浑名,叫做“沈鸟儿”。
《卢太学诗酒傲公侯》( 《醒世恒言》)
卫河东岸浮丘高,竹舍云居隐凤毛。
遂有文章惊董贾,岂无名誉驾刘曹。
秋天散步青山郎,春日催诗白兔毫。
醉倚湛卢时-啸,长风万里破洪涛。
这首诗乃本朝嘉靖年间一个才子所作。那才子姓卢,名枘,字少鞭,一字子赤,大名府浚县人也。生得丰姿澌洒、气字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八岁即能属文,十岁便娴诗律,下笔数千言, 倚马可待,人都道他是李青莲再世,曹子建后身。
这两篇严格说来,没有“入话”,-首诗或词后直奔正话,这一类的我们也称为“入话”,不妨称为“虚拟的入话”。没有“入话”也是“入话”的形式之一。
其二、在开篇诗词之后,加以简短的解释,导入正话,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醒世恒言》卷三三) :
聪明伶俐自天生,憎懂痴呆未必真。嫉妒每因眉睫浅,戈茅 时起笑谈深。
九曲黄河心较险,十 重铁甲面堪憎。时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
这首诗,单表为人难处。只因世路窄狭, 人心叵测。大道既远,人情万端。熙熙攘攘,都为利来;蚩蚩蠢蠢,皆纳祸去。持身保家,万千反覆。所以古人云:最有为最,笑有为笑。颦笑之间,最宜谨慎。这回书,单说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 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德胜头回。下面引入魏鹏举戏言构祸的故事。
《月明和尚度柳翠》《喻世明言》 老二十九
万里新坟尽少年,修行莫待鬓毛斑。前程黑暗路头险,十二时中自著研。
这四句诗,单道著禅和子打坐参禅,得成正果,非同容易。有多少先作后修、先修后作的和尚。自家今日说这南渡宋高宗皇帝在位,绍兴年间,有个官人,姓柳双名宣教,祖贯温州府永嘉县崇阳镇人氏。年方二十五岁,胸藏千古史,腹蕴五车书。自幼父母双亡,蚤年孤苦,宗族又无所依,只身笃学,赘于高判使家。后一举及第,御笔授得宁海军临安府府尹。恭人高氏,年方二十岁,生得聪明智慧,容貌端严,新赘柳府尹在家。未及一年,欲去上任。遂带一仆,名赛儿,一 日辞别了丈人、丈母,前往临安府上任。
其三、在开篇诗词之后,叙述与正话相类的故事如《简帖和尚巧骗皇甫妻》(《喻世明言》卷三五)先讲一个“错封书”的故事,正文则是“错下书”的故事。
其四、在开篇的诗词之后,叙述与正话相反的故事,
如《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醒世恒言》卷一)先讲王奉嫁女的故事,王奉但顾眼前,损人利己,把自己女儿与侄女换嫁,以为可得富贵,谁知富者反而败落,穷者勤苦攻读,一举成名。
(四)正话:讲述的正文
“正话”,指讲述的正文,是小说话本的主体部分。如《徐老仆义愤成家》( 《醒世恒言》卷三五)先讲唐朝萧颖士的仆人杜亮爱才恋主的故事,再讲徐家阿寄的义举。正话开始前说道:“适来小子道这段小故事,原是入话,还未曾说到正传。”又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喻世明言》卷一)正文结束时说道:“这才是《蒋兴哥生会珍珠衫》的正话。
“正话”的文字,有散文也有韵语,各有独特的作用。
(五)篇尾:灵活多样的附加部分
“篇尾”,又称“煞尾”。它与结局不同,结局是正话故事的必然结果,是正话不可缺少的部分。‘篇尾”,则是别外的附加部分。
一般为四句或八句诗,也有用两句对偶语,或词,或整齐韵语,是全篇的结束。
“篇尾"有相对的独立性,接在正话故事结局之后,由说话人自已出面总结全篇的主旨,或对人物、事件做出评价。
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的结尾处说,“有诗为证”:
善恶无分总丧躯,只因戏语酿殃危。
劝君出话须诚信,口舌从来是祸基。
又如《崔待诏生死冤家》结尾处说,后人评论得好:
咸安王徐不下烈火性,郭排军禁不住闲磕牙。
璩秀娘舍不得生眷属,崔待诏撇不脱鬼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