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问答】发布于2022-09-29 19:51:47 阅0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摘自《大学·第十一章》。意思是 “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



鉴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仁者利用财富达到自己的理想,不仁者以自己作为获取财富的工具。这里的“以财发身”和“以身发财”其实道出了两种人不同的财富观。

“以财发身”是利用财富完成人生的理想,这里财富是一个媒介,是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一个工具,财富是人的从属。拥有“以财发身”价值观的企业家就会处理好财富与社会的关系。

“以身发财”则把追求财富作为人生的目标,人变成了财富的工具,成为利益的奴仆。拥有“以身发财”的企业家就会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或铤而走险。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讲的是保持财富源源不断的诀窍。

仁”是单人旁加个“二”,表示两个人合为一体,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故“仁”即为维护共同利益的行为,“不仁”就是从共同利益中获取个别利益的行为。“仁”与“不仁”是一体两用,是方向相反的两种行为,他们共同的载体是“身”,“身”就是身命,身命即为德。身命是发财之体,要发财必须有身,也就必须有德。

所谓发财,就是将德(即已得)转换为欲得,利用已有的因素即“身”,来换取希望得到的东西。这个过程即为“不仁”。没有仁德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人格、尊严都当做手段,为了钱财,不惜贪赃枉法、坑蒙拐骗,甚至以身试法,铤而走险。这种人即使获得财富,也是从共同利益中得来的不当之财。故有“不仁者以身发财”。

身命是发财之本,发财命来自于“仁”的行为。“仁者以财发身”,指的是仁者用财养身发德。仁德的人仗义疏财,用财物使下属和百姓得益,并把这个当作自己的追求,显示出“仁”的价值,这样的人,他的道德会日隆,威望会日高,人们会乐意为他尽忠义。所以聪明人在发财之后,是非常善于用财养德发德的,以便使下次发财有体可用,有资可用。若一味只顾发财,将所有的仁德都败光了,此时身命就不全乃至不存了,所发之财又做何用?

故而发财后一定要用财养德。发财必须依靠四德,即己之德、合作者之德、社会之德、自然界之德。所以所获之财也应一分为四,由四家共享。有人发财后,将所有财富据为己有,不知回报合作者,回报社会,回报自然,自然最终都没有好结局。民间说富不过三代,现在很多人是富不过一代,甚至富不过三年。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外孙,接触过大量富人,写了本《保富法》,总结了一批富豪的结局,足可证明古人所言,委实不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以德养位,以位取财,以财培德,这便是儒家的财富观。

《论语.子路》曾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小企业老板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做到以身作则,遵守国家和企业的法令、方针和规章制度,这是社会对其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老板,对自身素质的清醒认识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态度决定了他日后的成就。

中小企业老板需要明白;当前企业的转型改造升级是自身摆脱经营困境、寻求新发展的需求。看到的不能是眼前的利益,想到的不能只是自己的钱袋子。重要的是在接受转型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坚守经商的原则,把“义”和“利”的关系弄清楚,也就是经商求利,不能失去一定的行为准则。

如果害怕眼前利益的得失,那结果也会得不偿失。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还处在大搞价格战、促销战的错误竞争模式中,他们夹在经营思路误区的羊肠小道上,撒不开手,也不敢贸然出击,产品赚不到钱,利润空间被自己压得越来越小,这种激进的做法,最终是自取灭亡。

还有些中小企业老板则是小富即安,没有持续发展的观念。投入越来越少,生意越做越小。

"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真正把消费者的需求摆在第一位,中小企业老板才会了解到自己企业内哪些是消费者需要的,哪些是消费者不需要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反馈给企业的就不仅仅是利润,更有信任,增强了企业的”软实力"。

做人,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来说就要讲究“仁”,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追求,他从人自身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家庭人员间的“孝悌”、“仁爱”,而推广至整个社会,一个中小企业老板,创业不是全部,赚钱不是全部,只有真正以“仁”为出发点,放开胸怀,实现多赢,才能实践儒商的做人行商原则。

标签: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词 古诗文 组词 解说

美特网 »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