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摘自《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
“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鉴赏:
发生冲突矛盾,出现麻烦事,为何要找自己的原因,修正自己呢?其实冷静的想想:真有心要升华自己的话,从千变万化的人情世故中,抓住不如意事发生的瞬间,去领悟因果关系,不也是绝佳的,难得的机会吗?就算不是我们的错,养成“凡事先找自己的原因”这样的习惯也是自我负责的态度。但绝大部分的不如意事,都有自己的原因在里面,更多的是表面意识不到的深层原因,如果没有深入查找自己的修养,怎能发现不足,修正自己呢?自己的身体,精神难道不是个小世界吗?难道不是自己管着的吗?那么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必有原因,怎能说没有自己的原因呢?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不足,支配着偏差的言行,造成不好的结果,这其中的因果报应,就是自己修养的不足造成了不如意事。小人欠缺查找自己的修养,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当然就会盯着别人的不足,一味的要求别人了。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便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1、目标不同,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不同
从字面意思来看,“求”指的是“要求”。也就是说,君子会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一般的小人,往往会要求别人。换个角度来看,当发生什么问题之时,君子往往会从自身找原因,而小人则会将问题的责任推卸给他人。需要指出的是,君子和小人并非是固定的一种概念。只是孔子为了区分出两种层次不同的人,所做的一个比较罢了。
就拿现代社会的学校来看,一个班级之中,肯定会有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霸,也会有拖后腿的学渣。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很符合“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个道理的。学霸考了99分,或许会懊恼不已,因为他觉得如果再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下,说不定就能拿到满分。
但学渣考了60分,他虽然有些不喜,甚至将这个责任推卸到老师身上,认为他们的教学水平不好。另外,60分也算是及格了,学渣自然会下意识地维持现状,不去想着提升自己。
2、境界高低,君子习惯从自身找原因
孔子的弟子曾生,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而不习乎?”孔子有三千弟子,但是曾参的境界,却是位列前茅。曾子不仅将孔子的儒学给发扬过大,自己更是位列孔门四哲之一,享受后人的祭祀。曾子能有这般地位,自然与他经常反省有着很大关系。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真的很容易满足,那么他该如何进步呢?曾子的做法,正是“君子求诸己”的典型代表。他通过不断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人活在世上,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但这种情况,一般人也无法避免。一些矛盾和冲突在发生的时候,不少人从来不会去想到自己有没有一定的责任。
有些人的境界不够,他们无法正确地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所以在遇到问题之时,难免会被冲动的个人情绪给误导。在这种条件下,不妨仔细思索一下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后因果关系。如果可以避免的,下次记住不要再犯。什么是聪明人?他们永远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3、人生道路,本就是不断重新定位的
重新定位自己的道理,并不是意味着要全盘否定自己的过错。孔子还说过一句话,叫作“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每个人一生下来,都像是一张无暇的白纸。而后天经历的种种,正是我们受到各种影响,从而不断定位自己的道路。
何谓“君子求诸己”?我们自己的道路,需要用自己的能力来开辟、来修正、来发展。如果是“小人求诸己”,那么他们一定是以别人的发展方向也规范自己的道理。这样一来,这些人与附庸又有什么区别?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不同选择都会给自身带来不同的影响。没有谁不会犯错,但君子比小人出色的一点便在于,他们能通过改变自身的道路,来规避前方可能再次遇到的风险。反观后者,他们只懂得将责任推卸给他人,难免会在日后犯下同样的错误。
作为世家十大圣人之首,孔圣人的德行,早已是超出了君子的范畴。在《论语》之中,还有着许多类似的话语,都无不彰显了圣人的智慧。因此各位读者在闲暇之余,不妨读一读其中的经典句子,这也是受益一生的一件事情。
标签: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词 古诗文 组词 解说
美特网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