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都没有开始打,孙权为什么会着急求和退还土地,孙权到底是怎么想的?
刚袭杀关羽之初,孙权还是很嚣张的。
北面,孙权一度重新进驻了曹丕放弃的襄阳;西面,孙权把刘璋搬了出来,表为益州牧,进入秭归,做出一副觊觎益州的姿态。
不过,当刘备真的要东征时,原本嚣张的孙权却急忙求和!
刘备的反应也十分奇怪。
一方面,刘备言辞拒绝了孙权、诸葛瑾求和的请求,另一方面,又在攻占秭归后延迟了5个月才发兵西进。
这是怎么回事呢?
突然硬不起来的孙权
在决心和刘备翻脸前,孙权采纳了吕蒙的规划。
吕蒙认为:袭杀关羽后,孙皎驻扎南郡,以为中心;吕蒙自率军驻襄阳,雄视北方;潘璋驻白帝,堵塞刘备;蒋钦率水军游弋江面,为机动部队。如此,孙权集团可以牢牢控制荆州!
这个规划十分嚣张。他不但袭取南郡,还要把属于曹操的襄阳,属于刘备的白帝通通拿下,一副志在全取荆州,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因此,袭取南郡之初,孙权集团十分嚣张。
西面,借着袭杀关羽的机会,陆逊攻取了夷陵、秭归,控制了大部分三峡地区,并把被安置在公安的刘璋搬了出来,任命为益州牧,一副要取益州的样子。
北面,曹丕放弃襄阳后,孙权派人一度控制了襄阳。
然而,转瞬之间,孙权就倒霉了。
220年,一年之间,吕蒙规划中最重要的将领,吕蒙、孙皎、蒋钦全部去世(疑似与流行病有关),只剩下一个潘璋。
如此,东吴突然陷入缺乏将才的窘境。
一方面,群龙无首。从后来陆逊担任大都督之初众将不服来看,当时的东吴没有能够服众的统帅。
另一方面,名将缺失。早先在赤壁之战,几次濡须之战中的主角将领,甘宁、凌统等人,也都在前后不久去世,新一代将领孙桓、李异、朱然等人当时还没有证明自己。
因此,夷陵之战开战之初,孙权对击败刘备缺乏足够信心,提出议和。
不过,其议和条件可谓毫无诚意!
毫无让步之意的议和条件
221年秋七月,刘备开始东征。
孙权派人求和,并让诸葛瑾也写信劝和。
孙权的求和条件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诸葛瑾的信件来看,孙权的求和条件可谓毫无让步之愿。
诸葛瑾的信件表示:刘备您好好想想,关羽的仇打还是大汉的仇大?荆州大还是天下大?您应该暂时放下关羽之仇,荆州之恨,先一起打曹魏呀!
意思很明确,也有些“无耻”:荆州我夺了就夺了,关羽我杀了就杀了。您不应该老实盯着荆州、关羽,要胸怀天下呀!
荆州的土地一寸不给,关羽的仇也不会给任何说法,反正就是到此为止,不要打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孙权、诸葛瑾相信:吴蜀大举交兵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只有他曹魏最高兴!刘备你也是一世英雄,这点道理你不该不懂!只要冷静下来,就不会不顾一切的东征了!
孙权、诸葛瑾的想法,与当时的主流看法不谋而合。
夷陵之战前,主流意见就是认为:吴蜀之间打不起来。
在夷陵之战爆发前一个月,221年六月,曹丕曾招集群臣,讨论吴蜀是否会开战。
满朝文武,只有刘晔一个人认为刘备一定会东征,其他人都认为蜀国小国,关羽死后连自保都难,哪里还敢东征?
而在蜀汉内部,赵云公开反对东征,认为国贼是曹魏,应先讨伐曹魏,而诸葛亮虽没有执着地公开表态,但也持保留意见(后来认为法正若在,必能劝阻刘备东征)。
可见,当时的主流意见认为吴蜀真打不符合各自利益,不太可能真的打起来。
孙权、诸葛瑾认为,主动求和,算是主动给盛怒之下的刘备一个台阶下,或许就可以到此为止。
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这样的鬼话,刘备已经信过一次了。
不想被“吃定”的刘备
然而,刘备却需要做出改变了。
尽一切可能维系孙刘联合,全力先打曹操(曹魏),刘备又不是没尝试过。
215年,孙权已经突然袭击了南三郡。当时刘备就回军公安,双方险些大打出手。
只是因为曹操的威胁,刘备与孙权以湘江为界,盟约而退。
可是,巨大的让步,并没有换来联盟的巩固。
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吕蒙又在后面捅出了刀子。
现在,刘备要东征,孙权又要讲和。
看起来,东吴是“吃定”了刘备呀!你的大敌是曹魏,所以不可能和我彻底翻脸。而只要你不敢和我彻底翻脸,我就可以看准时机“吃定”你!
试问:如果刘备这次又准和了,下次刘备进攻曹魏,孙权又会在后面耍什么把戏呢?
刘备不想被“吃定”,他试图做出改变。
曹操去世时,刘备试图以吊丧为名,与曹魏修好,以专心对付东吴。
只是因为曹丕称帝,刘备实在不可能与曹魏和解,因此才作罢。
尽管与曹魏和解的计划无法实施,但这释放出一个信号:刘备不是非要先讨伐“国贼”!因为他讨伐“国贼”,孙权在后方袭击他!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刘备,不想再被“吃定”了。
东征,夺回南郡等地,已经不是是否能继续执行《隆中对》荆、益两路进攻的问题,而是能否北伐的问题!
刘备,至少要让东吴付出代价,并夺回南郡等地!
然而,出于执行《隆中对》的考虑,刘备必须恢复荆州,出于避免东吴再“毫无代价”偷袭的考虑,刘备也必须东征!
战场优势
孙权与刘备讲和,是221年秋七月。
当时的刘备,已经表现出相当的军事优势。
原本,为了应付刘备的进攻,孙权的防御部署为:将巫、秭归从宜都郡划出,另设固陵郡,并让陆逊率李异、刘阿坚守固陵郡。
然而,就在秋十月,冯习、吴班击破李异,夺取了李异的巫和陆逊的秭归。
军事上占尽优势,外交上对手却没有做出任何让步。
刘备凭什么要接受孙权的求和呢?
更重要的是,刘备期待着形势出现更有利的变化。
刘备的期待
攻占秭归后,刘备停了下来,一停就是5个月。
他期待着形势的变化。
一方面是荆州的变化。
自刘表时期开始,刘备就在荆州经营多年,此后,刘备、关羽更是久镇南郡、南三郡,素得人心。
反观孙权,自刘表时代开始,就与荆州征战不休,结下大仇。
因此,刘备派马良前往荆州活动,期待出现响应的力量。
另一方面,是曹魏的态度。
吴蜀交兵后,曹丕蠢蠢欲动。
一开始,曹丕是准备伐蜀,不过因“蜀远吴近”,遭到群臣反对,遂改变方略,准备图吴。
曹魏军没有治兵关中,而是集兵于宛等地。
无论是刘备还是陆逊,都很清楚:曹丕虽然扬言是要帮助东吴,实际上是伺机攻吴。
事实上,当时刘晔等人已经极力主张立刻伐吴,只是曹丕仍然在观察形势,等待机会而已。
荆州形势有变,或者曹魏攻吴,任何一个事情发生,孙权都可能做出巨大让步!
如此,刘备可以以较小代价收回南郡等地,并继续执行其《隆中对》的方略。
全部失算,三足鼎立
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刘备想象的方向发展。
孙权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大胆启用荆州降将,招降荆州士人,安抚荆州人心,使荆州保持了基本稳定。
因此,除了沙摩柯率万余人响应刘备外,荆州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同时,曹丕虽有南下之心,但也在等待孙刘两败俱伤,你刘备不大打,曹丕也不南下,只是利用刘备的压力,试图迫使孙权遣子为质。
最终,等了5个月的刘备不能再等,只得东进。
结果,连营数百里,进退不能的人,成了刘备自己!
事情也没有朝着曹丕设想的方向发展。
原本,他期待吴蜀两败俱伤,他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以很小的代价击败了刘备。
随即,元气未伤的东吴又击败了曹丕的三道伐吴,曹丕计划破产!
先击败刘备,再击败曹丕,孙权看起来“火”了一把。
然而,他也失算了!
魏吴蜀,总体上是两弱抗一强的格局。
孙权让吕蒙“白衣渡江”前,孙刘已经由联合“抗”曹,发展成了联合“伐曹”。当时的曹操在汉中、荆州战场连连失利,在徐州、淮南等地的力量也被迫削弱,孙刘获得了唯一一次可能击败曹操集团的机会。
然而,夷陵之战后,蜀元气大伤,吴蜀虽然后来复合,但机遇已经错过了!
此后,诸葛亮、姜维、孙权、诸葛恪多次北伐,虽然热热闹闹,但已经难以再回到当初“威震华夏”的时刻了!
三雄全部失算。
三国的历史,继续!
孙权、刘备,都是成熟的政治家。
他们既要互相联合,以维系“两弱抗一强”的局面,但又需要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
因此,在处理彼此之间争端时,力求最小代价是其主要原则。
孙权占了好处后求和,希望以最小代价巩固其“白衣渡江”的成果。
刘备拒绝这种求和,期望利用各种压力,迫使孙权让出南郡等地,以最小代价恢复土地。
高手对决,任何一方都不能完全掌握形势,这是正常的事情。
后人静静欣赏前人博弈就好,不必替古人惋惜,更不该嘲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美特网 » 夷陵之战刘备东征 孙权为什么要着急求和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