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凌烟阁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特别是其中的二十四功臣,都是有着赫赫战功和不菲成绩的文臣武将。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从而发起了唐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兵变——玄武门之变。
在除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很多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如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等人。不过,对于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的李勣,也成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么,问题来了,唐朝名将李勣,为什么不参加“玄武门之变”呢?
一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武德三年(620年)四月,李世勣随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同年,李世勣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奉命接管管州。在虎牢关之战中,李世勣更是和李世民并肩作战,击破王世充、窦建德。
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在长期追随秦王李世民的过程中,二者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于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较量中,徐世勣自然是偏向于秦王李世民的。可是,在最关键的“玄武门之变”中,徐世勣却没有出现。对此,在笔者看来,徐世勣之所以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二
一方面,武德八年(625年),突厥侵犯并州,朝廷命李世勣为行军总管,在太谷迎击突厥,将其驱逐。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公元626年,在此之前,唐高祖李渊命令李世勣守卫边境,所以,等到玄武门之变爆发的时候,李世勣应该不在都城长安。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拜李世勣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李世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又去除姓名中“世”字,改名为李勣。
对此,在笔者看来,之所以拜李勣为并州都督,说明他当时应该还在并州。基于此,在玄武门之变爆发的时候,李勣远在千里之外,自然无法像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等人一样参与玄武门之变了。如果为了参加玄武门之变,而导致唐朝边境失守的话,不管是唐高祖李渊还是唐太宗李世民,肯定都会惩罚李勣的。
三
另一方面,李勣这位在外拥兵的将领如果参加玄武门之变,那么,玄武门之变应该就不是夺嫡之争,而是谋反了。换而言之,对于太子李建成或者李渊的势力来说,可以认为这是秦王李世民勾结边境武将,以此发动的一场谋反。而这,自然是李世民不希望背负的骂名。在此基础上,即便最后的结果还是李世民登基称帝,可是,这很可能会导致太子李建成或者李渊的势力的强烈反弹,乃至于让刚刚建立的唐朝陷入到危险之中。
对此,在笔者看来,作为在外掌兵的武将,李勣的身份确实不适合参加玄武门之变,这和唐朝第一名将李靖的情况类似,后者也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并且,万一秦王李世民失败的话,李勣、李靖的存在,也为李世民提供了东山再起的可能。因此,从李世民的角度来看,应该也不会强迫李勣参加击杀太子李建成的行动。
四
最后,因为战功赫赫,虽然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但是,这并不妨碍李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虽然“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占到了较高的比重,但是,这并不意味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就不能位列其中了。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李勣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一定程度上,在唐朝初期,李勣是完全可以和李靖平起平坐的名将。所以,凭借着为唐朝建立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李勣完全拥有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资格。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当时在位的唐高宗李治册赠李勣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无疑是非常高的荣誉和评价了,也是对李勣所立下战功的高度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美特网 » 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徐世勣的一生都有什么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