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差点将汉朝折腾亡国 汉武帝又是怎么意识到错误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和汉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武帝在位时间那么多年,汉朝为什么差点就亡在汉武帝的手里,汉武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朝历代,为了巩固当朝的统治使民心所向,统治者都会选择一些“主流思想”作为统治百姓的工具。汉朝,不仅是继秦朝之后的一个大一统王朝,还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汉朝初期,文、景两帝以身作则,他们一生勤俭生活朴素,是历史上少有的贤明君主。在这一时期,就有一种思想,它不仅被统治者运用到了治理理念之中,还对国家的繁荣富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得汉朝的国力日渐强盛。

  这种思想就是“黄老之术”,为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是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而汉文帝、窦太后、汉景帝都是黄老之术的忠实粉丝。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摒弃了黄老之术,实行了严刑峻法,采用了与人民争夺利益的“法家思想”。

  近几年,关于汉武帝的影视剧层出不穷,观众也深受舆论的诱导,认为:汉武帝是一代明君,在他的治理之下,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汉武帝遵从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但是,这个思想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以儒家为主的治国思想,而是“外儒内法”。简单地说,就是:表面上实行的是儒家的思想,实际上,却是法家的思想。秦始皇时期,主要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最终,导致法令严苛,演变成了暴政。可见,汉武帝时期,国家的政策还是比较残酷的。

  其次,西汉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汉朝自建国以来,就没有发生过农民起义,但是,由于汉武帝连年征战,需要组建军队,就强制农民参军。更有甚者,他为了筹备军费,实行“盐铁专营”,加重了各种苛捐杂税,致使很多百姓为了躲避这些严苛的政策,都不得不躲到深山老林里去,最终,成了祸害一方的强盗、贼人。

  最后,汉文帝与汉景帝实行的“无为而治”,为汉武帝积攒下了大量的财富,使其国库充盈。但是,汉武帝的常年征战,尤其是连年发兵匈奴,使得国库亏虚。常年战争,必有伤亡,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最终,导致汉朝人口锐减,到汉武帝晚期,国内只剩下原来一半的人口。然而,匈奴还是没有被全部赶跑,北方还是有很大的隐患,致使后来的西晋就被匈奴所灭。

  前面我们也说道,除了政治、军事政策之外,在经济上,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专营”。盐、铁原本属于百姓经营的商品,很多老百姓都可以从中获取一份收益,来养活自己。但是,盐铁国营政策实施之后,从生产到出售,百姓根本无利可图,从而,造成了与民争利的现象。

  甚至,因为盐铁监制的失误,使得官府产出的盐质量低下,难以下咽,连铁做的农具,使用寿命都很短。从而,就导致西汉时期的民营经济凋敝,成为了汉成帝时期,“铁官徒起义”的导火索。汉朝盐铁官营政策规定:要在各地郡县设置铁官,使用刑徒冶铁。但是,为了达到预定目标,他们对刑徒奴役压榨,刑徒不堪忍受遂爆发了铁官徒起义,而这样的起义还不止一次。

  汉文帝在位时期,实际上,已经是内忧外患了,内部有各个诸侯的强大,外部有匈奴的侵袭,直接威胁着汉朝的统治。但是,汉文帝都采用的是异常谨慎而有效的方法:对待势力强盛的诸侯王,汉文帝一直采用以德服人的态度,从不会在意他们的小错误,实际上,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实行推恩令,以此,缓解诸侯王的威胁。

  当时,汉文帝对付诸侯王,就有两个方法:

  其一安抚其中势力最大的吴王,即便吴王做了很多无礼的事,汉文帝都没有任何怪罪之意。比如,吴王假装生病,不来朝觐,在当时,所有的诸侯王,都要定期到长安朝觐皇帝,否则,就是大不敬之罪,皇帝有权择重处罚。

  当吴国的使节,来向汉文帝禀明情况的时候,汉文帝就讯问吴王病情真假,使者直接说:是假的。对此,汉文帝也并没有什么异常之举。因为,当时的吴王,在诸侯王中最任性妄为,财富也最多,文帝都没有削掉他的侯王之职,那么,其他人也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了。

  再者,这样的妥协,使得吴王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发生反叛,进而,维护了整个汉朝社会的稳定。在处理齐王的问题上,汉文帝在齐王死了以后,就把齐国分封给了他的儿子们,不仅无形之中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还在齐王七子面前赢得了好名声。

  直到汉景帝时期,他听从了自己老师晁错建议,采用了十分冒进的方法削藩,甚至,在各个诸侯国安插了细作,去调查各位诸侯王的错处,一旦有所纰漏就上报朝廷,立即处理。虽然,当时一些郡县,很快就被收到了皇帝手中,但是,这样的做法太过于激进。各诸侯王人人自危,最终,只得揭竿而起,联同吴王起兵,发生“七国之乱”。

  关于北部的匈奴,在汉高祖刘邦统治时期,就曾攻打过匈奴,最终,以失败告终。刘邦的三十二万大军被围困在平城,但是,匈奴王并没有杀掉刘邦,入侵中原,因为,匈奴人的政治和汉人的政治截然不同。他们也明白,即使自己占领了中原,自己也无法长久的统治,所有,倒不如从中原皇帝那里攫取一些既得利益,来得实惠。

  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都采取了和亲的政策,基本上,维持了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和平。偶尔会发生小规模的战争,虽然,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城池进行掠夺,但也是获得物资的需要,并不想长期占据这些城池。因此,这一时期,对待匈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边境防备,而不是主动发兵攻打匈奴。

  直到汉武帝时期,因为,没有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不得不在边境上修筑军事,增加军事力量,以此来防御匈奴。此外,汉武帝还派兵与匈奴有了正面的接触,并主动出击匈奴,最终,爆发了全面战争。虽然,汉朝把匈奴打得是四分五裂,并驱逐了一部分匈奴,但是,汉朝的国计民生却大不如从前了,财政上还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好在,汉武帝在晚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地调整了政策,才使得西汉没有在他的手上亡国。

  参考资料: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汉书景帝纪》、《汉书·卷六·武帝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汉朝 汉武帝

猜你喜欢

  • 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树上开花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美人计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远交近攻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中山装的由来历史和特殊含义
  • 三十六计之指桑骂槐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