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告老还乡后都70多岁了 李善长全家为何会被满门抄斩

  还不知道:李善长晚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善长告老还乡时已76岁,朱元璋为何还不放过他,将他满门抄斩?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从《明朝那些事儿》的热销来看,明朝这个朝代的精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其中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锦衣卫》《绣春刀》的热播,就足以证明明朝这是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时代。

  其中朱元璋定然算得上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皇帝,首先是“开局一个碗”,最终在自己不停地努力下当上了皇帝,当然当上皇帝后的朱元璋,同样也是受到了不少争议,比如说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最终在76岁告老还乡之后,全家70余人全部被满门抄斩,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次罕见的时间。

  因此这便是让人疑惑,身为功臣的李善长,究竟是什么地方让朱元璋不满呢?这便是要说到朱元璋这个人了。

  我们可以留意下生活中一些人:有些从小生活富足的人,长大之后在大事小事上反而没那么计较,反之生活没那么富足的人,在生活中反而会斤斤计较。

  当然事情不一定绝对是这样,但至少能够突出朱元璋在称帝时的一些心理。稍微了解朱元璋的人都知道,朱元璋对于这些大臣,一直都有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心理。

  那么,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他究竟是做了什么呢?

  李善长算得上是追随朱元璋最早的一批人,那个时候的朱元璋还没有称帝。

  正所谓聊得到一块的人往往能够互相吸引,最初的李善长跟朱元璋也是如此,想必两个人都无数次幻想过打下江山时的场景。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朱元璋生命中的贵人——郭子兴,可以说没有郭子兴,恐怕就没有之后的朱元璋,也不会有后来的大明王朝了。

  当时郭子兴也看中了足智多谋的李善长,当时有意招揽他,但李善长却是拒绝了,他表示他要继续待在朱元璋身边,毕竟李善长也不是个傻子,他知道郭子兴也是个有能力的人,但在行事果断这一块,确实是远不及朱元璋,事实证明李善长的眼光是对的,朱元璋最后如愿当上了皇帝。

  只不过,李善长的眼光,也只是暂时是对的。

  朱元璋在称帝之后,对于李善长也有着非常多的重用,甚至大明之中有不少章法,都是李善长跟朱元璋共同研究出来的,值得一说的是,当时朱元璋跟李善长两人还讨论过“株连”这一刑罚,朱元璋当时心里有顾虑,但李善长却坚称这对于稳固人心是个好办法,朱元璋便是同意了李善长的建议。

  著名电视剧《纸牌屋》中有句这样的话:接近权力,有时候会让人误以为拥有权力。这句话放在李善长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当时不少大臣如果有着什么想法,都想着来拉拢李善长,久而久之李善长便是成为了大臣眼里不敢得罪的一个人,这些奇奇怪怪的声音,很快便是传到了朱元璋那儿,朱元璋身为皇帝,又怎么会忍受一个大臣有着接近自己的权力呢?

  李善长此时已经是一位76岁的老人了,按理来说已经可以告老还乡了,之后朱元璋也同意了,之后因为“胡惟庸案”的爆发,在这起案件之中有牵连到了将近3万余人,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存在。

  而此时的李善长也不好过,被朱元璋查出他曾经包庇过胡惟庸,向来多疑的朱元璋绝不容许有这等事情出现,于是他也不会念着李善长是曾经的兄弟,直接将李善长一家七十余人全部被斩。

  “伴君如伴虎”也许就是如此,因为朱元璋的诛杀大臣,这让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些争议,正所谓位居高位,谁又保证自己没有心狠的时候呢?也许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想,很多事情变没有那么复杂了。

82100

标签: 李善长 朱元璋

猜你喜欢

  • 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树上开花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美人计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远交近攻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中山装的由来历史和特殊含义
  • 三十六计之指桑骂槐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