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什么被誉为“小太宗”?

为什么唐玄宗被誉为“小太宗”?感兴趣的读者和边肖一起看看吧!

提起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恐怕大家都知道。但是明清两代,祭祀唐朝皇帝的时候,只有三个人,其中两个是唐高祖和唐太宗,另一个是唐玄宗,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三个人。且抛开唐太宗唐高祖的功绩不谈,首创“永徽之治”的唐高宗,将唐朝推向巅峰的唐玄宗,实际上会“落榜”,却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唐玄宗“榜上有名”。

唐玄宗是晚唐的一位皇帝。他死后不到半个世纪,大唐就灭亡了。他在历史书上的形象相当好。后人将他与唐太宗相提并论,称赞他为“小太宗”。然而,真正的唐玄宗是什么样的?

1.收复河湟土地

对于古代帝王来说,要想成为“有为之君”,就要在疆域上下功夫,或收复失地,或扩张疆域。唐玄宗最著名的一点是他收复了河湟。安史之乱期间,朝廷为了尽快平定动乱,从安西、陇右抽调大量兵马,使西北空虚,进而使吐蕃乘虚而入,从而使朝廷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安史之乱平定后,朝廷一直想收复西北失地,但国力衰退太严重,头脑总是做不到。从公元758年到唐玄宗收复河湟,这些地方与唐朝分离了近百年。公元844年,在西北占统治地位的回鹘衰落,吐蕃也经历了内乱。

大唐的“伟大”

当时,唐武宗得知消息后,迅速召集朝臣,打算趁机收复河湟地区的十八州。不幸的是,唐武宗突然去世,这个机会被新皇帝唐玄宗抓住了。当唐玄宗第一次登上大宝时,他兴高采烈,决心用武力让自己获得这一巨大的成就。说唐玄宗不瘦是幼稚的。公元848年,沙州一个叫张一超的权贵乘机造反,一口气收复了西北十一州。

公元851年,他派人到长安送去十一州的相关资料,表达了对唐朝的忠心。后来,他被唐玄宗任命为节度使,重返起义军。唐玄宗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西北十一州。他不仅认为这是命运的承诺,后世也将这一伟大贡献归功于他。但是,如果没有吐蕃的内乱和张一超的起义,以唐玄宗的本事,恐怕又会是另一个结局。

2.善于编故事。

唐玄宗作为皇叔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挺过三朝,最终成功登顶,可见他的政治之高!他继位后,处处以唐太宗为榜样,创造了许多历史故事。有一次,他在宫里打猎,遇到了一群砍柴的樵夫。他问起当地的县令,樵夫称赞县令。

他回到皇宫后,写下了县长的名字。两年之内,县长被提升为刺史。按照制度,县令需要进宫向皇帝致谢。君臣会面后,唐玄宗非常高兴。他不仅奖励了县长,还告诉了县长为什么。唐玄宗做过许多类似的事情,这表明他仍然有官僚作风的诀窍。

难怪有些有识之士说唐玄宗无能,所以他只能胜任县长一职。唐太宗以知人善任著称,一心效法唐太宗的唐玄宗也不能不知道知人善任的重要性。

但是唐玄宗的模仿简直是可笑的。为了让天下臣民都把他捧到唐太宗的高度,他提拔了一些唐太宗名臣的后代到朝廷中枢,比如魏

在唐武宗统治期间,他为世界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尤其是摧毁了佛陀。唐朝对宗教发展一直持相对开放包容的态度。结果到了唐朝中期,佛教子弟遍布天下,佛寺遍地,大量人口和土地成为佛教徒的,导致国库收入减少,百姓负担加重。唐武宗能够下令消灭佛陀,这无疑是对国家的贡献。

表面上看,唐玄宗只是废除了灭佛政策。事实上,他的所作所为让政府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

只要是被唐武宗重用的贤能大臣和贤明大臣,唐玄宗是不会重用任何东西的。当然,这只能算是天子一朝臣一次的范畴。然而,唐武宗显然是为了精简官员而废除官员,但唐玄宗也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恢复了大官,还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官员。总之,只要是吴宗朝的政策,他都会反对,完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态度。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人说是因为他和吴总关系不好。其实这只是一个小方面。主要原因是他想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在不断给父亲唐宪宗戴上“高帽子”的同时,他又想把始于唐穆宗的四朝定义为“伪朝”,以此向执政党和在野党宣告自己继承了唐宪宗的皇位,是一个妥妥的“正统”皇帝,同时也给自己“拨乱反正”的巨大贡献。

2.晚唐三大难题未解。

北宋亡于“冗官、冗兵、冗费”三大问题。唐朝灭亡主要是因为三个问题,即诸侯国、宦官和党争。在贬谪了与张九龄、宋敬相提并论的武宗贤人李德裕之后,唐玄宗竟然让已经退出朝廷核心的牛党人重返朝廷。如果说党争中的李党是进取的改良派,那么牛党就是保守派。

晚唐就像一个病重的老人,只需要无为。

改变,相信任何一个有进取心的皇帝都能明白这个道理。然而,唐宣宗却把有心“改变”的李党上下悉数贬谪,简直是脑里长了个包。一些历史学家把唐宣宗贬谪李德裕视为“自毁长城”不是没有道理的。

  牛李党争

  由于唐宣宗在用人方面完全没有领会到唐太宗的精髓,导致他拿“三大问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针对宦官专权,他曾经也想过去解决,也曾向自己所重用的那些个臣子问计,可他得到的答案不是“以宦制宦”这种老生常谈的策略,就是无计可施。“以宦制宦”根本就无法解决问题,实属下策中的下下策。对于这点,唐宣宗倒是看得明白,所以他并未采纳。

  随着时间的发展,他认为只有“以力证道”一途可行,斩草除根。可惜的是,他迟迟下不了决心,还把这种要命的事情拿去和朝臣商量。天下哪里有不透风的墙?待权宦们收到消息后,不断兴风作浪,让朝堂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在他去世后不久,“三大问题”集体爆发,唐朝也快速滑向深渊。

  密密麻麻的藩镇

  唐宣宗临终前向自己信任的几位大臣明确提出皇位继承人是夔王李滋,可是掌握宫廷禁军的权宦王宗实却不买唐宣宗和大臣们的账,他强势地把郓王李温给推上了皇位,也就是唐懿宗。很多有识之士当时都觉得大唐时日无多,究其根源,问题还是在唐宣宗身上。若不是他过于热衷权力,迟迟不立太子,也不会给王宗实等人留下机会。

  早前,不少大臣建议唐宣宗早立太子,可他竟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若建太子,则朕遂为闲人。”天下和个人,孰重孰轻?唐宣宗选择了个人,他的所作所为和“小太宗”这三个字之间的距离简直是十万八千里。

79314

标签: 唐宣宗 唐朝

猜你喜欢

  • 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树上开花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美人计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三十六计之远交近攻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 中山装的由来历史和特殊含义
  • 三十六计之指桑骂槐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