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太效应”是科学家罗伯特•默特的称谓,来源于“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一句名言。因此,人们常常把富有的更加富有,穷困的愈是穷困的种种现象,称作马太效应。
2.马太效应是圣经里的一则寓言,用来阐述一旦获得一点优势,这个优势就会不断扩大,取得的成果也会越来越大,是一种正反馈现象。
3.马太效应(MaUhewEffect)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闻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两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两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两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乂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两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两T银子,消看,我又赚了两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冋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丁•来,给那有一万的。”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4.从"马太效应”的内涵来说,重要的不在于“有的”与没有的差别本身,而是对这种差别的态度,这包括两方面:一是主体自身对这种差别采取什么态度;二是周边社会环境对不同主体存在的这种差别所采取的态度。
5.默顿通过对科学评价的研究发现,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存在一种金字塔形的权威结构。这种权威结构蕴含着一种“马太效应”:一位科学家一旦成名就会更出名,权威刊物就会找上门来约稿。愈出名的权威,在科学资源的分配、科研项目和成果的评审上都占有优先权。
美特网 » 马太效应什么意思,马太效应是谁提出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