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舌是一种发生在舌黏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由于它的病损表现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换大小和形状,具有游走性的特点,所以又称游走性舌炎。
原因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或胃肠功能紊乱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情绪波动有关;还有部分患儿的父母也曾患过地图舌,故表现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一般地图舌多见于儿童,尤为体弱的婴幼儿。
1.病变好发于舌尖、舌中央和舌缘。
2.病变表现为圆或椭圆形红斑,单发或多发性,可扩大或融合,融合后常类似“地图边界”,周边为白黄色稍微隆起的弧形边缘,中央为火红色的丝状乳头剥脱区,但菌状乳头无改变。
3.病损具有游走性,可在一昼夜间改变其原来的形态和位置。
4.病变区可有轻度麻辣不适感。
组织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变化可见舌部病损区黏膜下层的急性及慢性炎症浸润,上皮细胞水肿,嗜中性粒细胞形成微脓肿。病损的白色增厚区域表现为上皮下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微脓肿、白细胞入侵上皮层、上皮内水肿、细胞连接破坏、上皮细胞内糖原沉积以及表层细胞脱落等。红斑区域表现为上皮卜层及上皮层单核细胞浸润,出现两种类型基底层细胞(典型的基底层细胞或者不成熟的基底层细胞),棘细胞层内形成细丝束状,颗粒层缺失,表层不完全角化。
地图舌的诊断基于临床检查结果及病史。根据RS Rogers III等最新诊断标准,典型病损表现为舌背红色及白色斑块,红色斑块舌乳头缺失,黏膜萎缩,白色区域舌乳头正常或增生。斑块形状不规则,界限分明,宛如地图。斑块亦可出现在舌侧缘或舌腹,极少情况卜可见于口腔内其他位置。具有特征意义的是,斑块的位置与形状随着时问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即有”游走”史。
地图舌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据报道,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5%。这种病可能与消化不良、营养缺乏和体质差等因素有关。一般无症状,在吃刺激性的食物时舌头感到有点麻。对于地图舌的患儿可采用以下这些方法:
1.休息和饮食方面
保证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应富有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防止偏食、挑食,以免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和营养不良。
2.消除感染病灶
口腔内的某些细菌可能会引起地图舌。因此,要仔细检查牙齿、扁桃体以及颊黏膜有无感染,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3.寻找病因
应详细了解其发病史,并注意观察黏膜的受损情况,可服用复合维生素B或硫酸锌制剂。有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应补充铁剂。胃酸过少的患儿可口服稀盐酸。总之,应对症治疗。
4.清洁口腔
应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每天早晨可用软毛刷从舌背向外轻轻刷l~2次,将剥脱的上皮清除干净,再用0.5%的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排除和避免可能诱发地图舌的刺激因素,如不食用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去除口腔内病灶,保持口腔卫生,用软毛牙刷刷牙。同时应做到合理饮食,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可直接服用复合维生素B。调节情绪非常重要,因为情绪紧张或过于激动都可能诱发地图舌。要避免疲劳,调整睡眠。对月经不调的妇女要进行治疗。
美特网 » 地图舌_Di Tu She
免责声明:本文由小医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