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雌激素片说明书

结合雌激素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结合雌激素片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Conjugated Estrogens Tablets

汉语拼音:Jie He Ci Ji Su Pian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结合雌激素。

结构式:

分子式:

分子量:

【性状】

倍美力(结合雌激素片,USP)为口服制剂,含有从孕马尿液中提取的雌激素混合物,为水溶性雌激素硫酸钠盐混合物。它是雌酮硫酸钠与马烯雌酮硫酸钠的混合物。它还含有硫酸钠结合物、17α-二氢马烯雌酮、17α-雌二醇和 17β-二氢马烯雌酮。本品为口服药片,规格为0.3mg和0.625mg的结合雌激素。

倍美力片含有下列无活性成分:磷酸钙,硫酸钙,巴西棕榈蜡,纤维素,单油酸甘油酯,乳糖,硬脂酸镁、甲基纤维素、药用油、聚乙二醇、硬脂酸、蔗糖和二氧化钛。

-0.3mg药片还含有D&C黄色10号,FD&C蓝色1号,FD&C蓝色2号,FD&C黄色

6号,本品的释放符合美国药典溶出度试验1。

-0.625mg药片还含有FD&C蓝色2号,D&C红色27号,FD&C红色40号,本品的释放符合美国药典溶出度试验1。

【药理毒理】

雌激素药物是通过调节一定数目基因的转录而起作用的。雌激素通过细胞膜扩散,并分布于整个细胞内。在雌激素应答组织中发现的一种DNA结合蛋白,称为核雌激素受体,雌激素与之结合并使之激活。活化的雌激素受体与特异DNA序列或激素应答成分相结合,增强邻近基因转录,从而产生作用。已知妇女生殖器、乳房、脑垂体、下丘脑、肝脏和骨中均有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及维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雌激素通过直接作用使子宫、输卵管和阴道生长发育。雌激素与其他激素,如脑下垂体激素和黄体酮,共同通过促进乳腺管生长、基质发育和脂肪合成使乳房增大。雌激素与其他激素有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与黄体酮,在排卵周期和妊娠过程中,可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雌激素有助于骨骼成形,维持女声及保持泌尿生殖器结构的弹性。雌激素可促使长骨骨骺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青春期生长和结束,并使乳晕和阴道色素沉着。

雌激素有多种形式。在周期正常的成年妇女中,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是卵泡。根据月经周期相,卵泡每天可分泌70-500m g雌二醇。雌二醇主要转变成雌酮

和少量雌三醇。雌酮在循环中的比例大致与雌二醇相似。绝经后,大多数内源性雌激素是雄烯二酮转变而来的。雄烯二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并在周围组织中转变成雌酮。因此,雌酮(尤其是其硫酸酯形式)是绝经后妇女循环中含量最高的雌激素。虽然,循环雌激素存在代谢转换的动态平衡,但雌二醇是主要的人体细胞内雌激素,它对受体的作用能力比雌酮或雌三醇更强。

脂质的作用

对97%的心血管疾病低危白种人群中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倍美力可明显增加HDL-C及其HDL2-C,并明显减少LDL-C。

下表总结了用倍美力治疗1 年后,脂质基础参数值变化的平均百分比。

治疗1年后脂质基础参数值变化的平均百分比

脂质参数

0.625mg倍美力

总胆固醇

0.2

HDL-C

14.1*

HDL2-C

70.8*

LDL-C

-7.7*

甘油三脂

39.4*

*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药代动力学】

吸收

治疗用的结合雌激素为水溶性,药物释放后胃肠道吸收良好。口服后4-10

小时内各种结合及非结合型雌激素达最大血药浓度。

治疗用雌激素亦可通过皮肤和粘膜良好吸收。当局部使用时,吸收通常足以产生全身作用。当肠道外给予芳基和烷基结合品时,油剂药品的吸收率缓慢而持久,肌注一次戊酸盐雌二醇或环戊丙酸盐雌二醇可维持数周。

分布

血循环中天然雌激素大部分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和白蛋白结合,但仅有非结合型雌激素才能进入靶组织细胞内。(结合雌激素主要与白蛋白结合;非结合型雌激素与白蛋白和球蛋白结合)。各种雌激素的表观终末相分布半衰期因倍美力吸收缓慢而延长,为10-24小时。

代谢

所用雌激素及其酯在体内的代谢与内源性激素基本相同。雌激素的代谢转化主要在肝脏(首过效应)进行,但也可在局部靶组织转化。复杂的代谢过程可使循环中结合和非结合型雌激素达动态平衡,彼此不断地相互转化,尤其是雌酮与雌二醇之间和酯化与非酯化形式之间。循环中的雌激素主要为硫酸结合型,尤其是硫酸雌酮,它是循环中转化成各种活性雌激素的储备池。有相当部分的雌激素排入胆汁,然后从小肠再吸收,并通过门静脉系统回到肝脏。通过肝肠循环,雌激素脱硫酸和再硫酸化,降解转化为活性较小的雌激素(雌三醇和其他雌激素),氧化生成非雌激素物质(儿茶酚雌激素,与儿茶酚胺代谢物相互作用,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从而迅速排入尿中)。

口服后,天然雌激素及其酯被广泛代谢(首过效应),循环中主要为硫酸雌酮形式,其他结合和非结合型雌激素的量较少。使得口服制剂作用受到限制。相反,合成雌激素,如炔雌醇和非甾体雌激素,由于在肝脏和其他组织降解缓慢,具有较强的作用。非口服途径的雌激素制剂不出现首过代谢,但同样可明显地被肝脏摄取、代谢和肝肠循环。

排泄

水溶性雌激素结合物具有强酸性,在体液中离子化,由于肾小管再吸收很少,故有利于通过肾脏排泄。

表1 倍美力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每日2 次0.625mg倍美力片后非结合型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药物

血药峰浓度

(Cmax

达峰时间

(tmax

半衰期

(t1/2

曲线下面积

(AUC)

(pg/mL)

(h)

(h)

(pg· h/mL)

雌酮

139

8.8

28.0

5016

雌酮(基础校正)

120

8.8

17.4

2956

马烯雌酮

66

7.9

13.6

1210

每日2次0.625mg倍美力后结合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药物

血药峰浓度

(Cmax

达峰时间

(tmax

半衰期

(t1/2

曲线下面积

(AUC)

(ng/mL)

(h)

(h)

(ng· h/mL)

总雌酮

7.3

7.3

15.0

134

总雌酮(基础校正)

7.1

7.3

13.6

122

总马烯雌酮

5.0

6.2

10.1

65

【适应症】

1.治疗中-重度与绝经相关的血管舒缩症状。目前无资料表明,雌激素对绝经期出现的神经症状或抑郁症有效,故雌激素不用于治疗此类症状。

2.治疗外阴和阴道萎缩。

3.治疗因性腺功能减退、去势或原发性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雌激素低下症。

4.治疗某些女性和男性的转移性乳房癌(只能减轻症状)。

5.治疗晚期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只能减轻症状)。

6.预防骨质疏松。由于应用雌激素有一定风险,所以必须选择今后有骨质疏松危险倾向的病人。但不幸的是,无法识别哪些妇女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在白人绝经妇女中对这一指征的有效性进行了许多前瞻性研究(未包括其他危险因素的分层分析),全球一致公认雌激素对骨的有益作用。因此,选择病人必须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权衡利弊。子宫切除妇女具最佳风险/利益比,因为她们没有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见方框内警告)。

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降低骨吸收作用,延迟和停止绝经后的骨丢失。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在绝经后数年内即开始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其髋部和腕部骨折减少60%。研究还表明雌激素可减少脊椎骨折。即使在绝经6年后才开始应用雌激素,只要坚持治疗,仍可防止骨质的进一步丢失。在停止雌激素治疗时,骨质丢失的速度与绝经初期相仿。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使骨恢复至绝经前水平,尚无资料。

在骨生成方面,骨总量和骨密度可因性别、人种而异,男性和黑人占优势。因此,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高于男性,因为她们最初的骨质较男性少,在自然或诱发绝经后数年骨质下降率加快。亚洲妇女及白人较黑人的危险度更高。

过早绝经是罹患骨质疏松的显著预兆之一。另外,其他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矮小,家族史),内分泌(未产、甲状腺毒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柯兴氏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Ⅰ型糖尿病),生活方式(吸烟、酗洒、有久坐不活动的习惯)和营养因素(体重低于平均水平,钙摄取)。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是雌激素,终生足够的钙摄取和运动。绝经后妇女对饮食中钙的吸收较未绝经妇女差,平均每天需要1500mg元素钙以维持营养钙平衡。与之相比,在美国,未绝经妇女每天需要约1000mg钙,而饮食中摄取钙为每天400-600mg。因此,若无禁忌,补充钙是有益的。

负重运动和营养在协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中是重要的。不运动和长时间卧床休息可使骨迅速丢失。而负重运动不仅可减少骨丢失,还能增加骨质。尚未确立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运动方法和运动量,但有2项研究表明,每周步行和跑步2-3次,每次1小时,可明显增加腰椎骨质。

【用法用量】

本品为处方药品,凭医生处方用药。

1.治疗中重度血管舒缩症,和/或与绝经相关的外阴及阴道萎缩,必须选择

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用药尽量不要持续。

血管舒缩症--每天0.625mg

外阴和阴道萎缩--每天0.3mg-1.25mg,或更多,根据病人个体反应而定。

倍美力治疗可不中断地进行,或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采用周期方案(例如25天用药,5天停药)进行适当治疗。

如需停药或逐渐停药应隔3-6个月。

2.治疗因性腺功能减退、去势或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所致的女性雌激素过少女性性腺功能减退--每天0.3mg-0.625mg,周期性服用(如用药三周,停药一周)。剂量可根椐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子宫内膜反应进行调整。在由于女性性腺功能减退所致的青春期发育迟缓的临床研究中,0.15mg剂量可诱导乳房发育。每隔6-12个月剂量可逐渐增加,以达到适当的骨龄

生长所需量,最终使骨骺闭合。临床研究提示,0.15mg,0.3mg和0.6mg剂量与骨龄生长和时间年龄生长的平均比值(ΔBA/ΔCA)相关,分别为1.1,1.5和2.1。(0.15mg剂量的倍美力尚未上市)。当骨骼成熟后,长期应用0.625mg合并序贯应用孕激素可以形成人工周期,并可维持骨矿物质密度。女性去势或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每天1.25mg,周期性服用。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反应,剂量可上调或下调。维持治疗量调整至能有效控制的最小剂量。

3.治疗乳腺癌,仅为减轻某些女性和男性癌转移病人的症状。

推荐剂量为10mg,每天三次,至少3个月为一疗程。

4.治疗雄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只能减轻症状:每天三次1.25mg-2.5mg。疗

效可依据磷酸盐测定和病人症状有无改善来评估。

5.预防骨质疏松

每天0.625mg。倍美力治疗可以不中断地进行或用周期方案(例如用药25天,停药5天的方案),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适当用药。

【不良反应】

以下报道的是雌激素治疗的其他不良反应(见警告中诱发肿瘤,对胎儿副作用,胆囊疾病,心血管疾病,血压升高和高钙血症发病率增加;见注意事项中有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1.泌尿生殖系统

阴道出血形式改变、异常撤退性出血、出血改变,突破性出血,点状出血,子宫平滑肌瘤体积增大;阴道念珠菌病;宫颈分泌物量的改变

2.乳房

触痛,增大

3.胃肠道

恶心,呕吐;腹绞痛,腹胀;胆汁郁积性黄疸;胆囊疾病发生率增加;胰腺炎

4.皮肤

停药后黄褐斑或黑斑病持续存在;多形红斑;红斑结节;红斑疹;头发脱落;妇女多毛症

5.心血管

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

6.眼

角膜弯曲度变陡;对隐形眼镜耐受性下降

7.中枢神经系统

头痛;偏头痛;头晕;精神抑郁;舞蹈病

8.其他

体重增加或减轻;糖耐量下降;卟啉症加重;水肿;性欲改变

【禁忌】

下列患者不能应用雌激素:

1.已知或怀疑妊娠(见方框内警告)。

孕妇使用雌激素可能对胎儿有害。

2.未确诊的异常生殖器出血。

3.已知或怀疑患有乳腺癌,除了治疗某些转移性癌的病人。

4.已知或怀疑患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5.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或血栓栓塞性疾病。以前患有与使用雌激素相关的血栓性疾病。

6.对本品过敏者。

【警告】

1.诱发恶性肿瘤

乳腺癌。大多数研究表明雌激素替代治疗不增加妇女乳腺癌的危险性,但也有报道,用大剂量或长时间小剂量治疗(尤其是超过10年)的妇女危险性呈中度增加(相对危险度为1.3-2.0)。其他研究未见此关系。

对875名妇女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绝经后雌孕激素干预(PEPI)试验,以评估安慰剂、单用倍美力和三种不同联合激素治疗方案的区别:结果安慰剂组(174例)新发现1例乳腺癌患者,单纯倍美力组(175例)1例,倍美力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即安宫黄体酮)持续治疗组(174例)0例,持续倍美力联合周期醋酸甲羟孕酮治疗组(174例)2例。

进行本项治疗的妇女必须定期做乳房检查,指导她们做乳房自检,年龄大于50岁的妇女必须定期进行乳房X线检查。子宫内膜癌。有报道发生单用雌激素治疗者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非治疗者的2-12倍,这取决于治疗时间和雌激素剂量。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应用少于1年者危险性无显著增加。最大的危险性似与长期用药有关,用药5-10年或更长的危险性增加15-24倍。有三项研究发现,停止雌激素治疗后8-15年仍有持续危险性。有一项研究报道,雌激素停用后6个月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应用孕激素治疗可抵消这一危险性,但对绝经后妇女总体健康水平的影响尚不清楚(见注意事项)。

有恶性潜变的先天性病灶。妊娠期采用雌激素治疗与胎儿先天性生殖器疾病或其他分娩缺陷的危险性升高有关。对在妊娠期接受己烯雌酚(DES)治疗的妇女的研究表明,其女孩患阴道腺病、宫颈鳞状细胞发育异常和以后患阴道透明细胞癌的危险性增加。其男孩患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和以后患睾丸癌的危险性增加。虽然其中有些是良性的,但也有恶性前期者。

2.胆囊疾病。有两项研究报道,在绝经期后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妇女中,患需手术治疗的胆囊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

3.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管疾病。有研究报道雌激素替代治疗(单用雌激素或与孕激素联用),可增加患血栓性静脉炎和/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性。一项对男性进行的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表明,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治疗剂量相比的大剂量雌激素(每天5mg结合雌激素)可使非致命性心肌梗塞、肺栓塞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性增加。内科医生在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或其他雌激素治疗时必须了解可能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性静脉炎、视网膜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肺栓塞)的风险,并须对其早期表现提高警惕。一旦出现或怀疑有上述情况发生,必须立即停止雌激素治疗。对于曾患有与使用雌激素无关的血栓栓塞疾患的病人,尚无足够的资料。对有血栓危险性的病人必须严加观察。(见注意事项)

4.血压升高。在雌激素替代治疗期间通常血压维持正常或下降,偶有的血压升高是对雌激素的特异质反应。一项研究表明绝经后雌激素使用者的血压比不用者高。而另两项研究表明雌激素使用者的血压稍低于不用者。绝经后雌激素的应用不增加中风的危险性。然而,在应用雌激素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压。

5.高钙血症。乳腺癌和骨转移病人应用雌激素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高钙血症。如果发生,必须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血钙水平。

  1. 曾有报道雌激素可增加绝经后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

  2. 对所有服用雌激素的妇女需进行定期临床观察。对所有未确诊的持续性或复发性异常阴道出血,必须采用包括子宫内膜活检在内的适宜的诊断方法,来排除恶性肿瘤。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同等剂量的“天然”雌激素在致癌方面比“合成”雌激素更危险。

  3. 妊娠期不应使用雌激素。

在妊娠期及产后早期不适用雌激素治疗。雌激素对预防和治疗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无效。雌激素也不适用于预防产后乳房肿胀。

妊娠期应用雌激素与胎儿生殖器先天性缺陷以及其他一些出生缺陷的危险性增高相关。对妊娠期接受己烯雌酚(DES)妇女的研究表明,她们的女孩患阴道腺病、宫颈鳞状细胞发育不良和以后患阴道透明细胞癌的危险性增加;而她们的男孩则患泌尿生殖器官异常和以后患睾丸癌的危险性增加。1985年DES 专题研究组总结认为,在妊娠期应用DES与母亲以后患乳腺癌危险性增加是

有关的,虽然因果关系尚未明了,但是应用DES后患病的危险性增加是与其他高危因素引起的危险性增加相似的。

【注意事项】

A一般注意事项

1.加用孕激素。在雌激素应用周期中加用孕激素10天或10天以上的研究报道,该法较单用雌激素治疗可减少子宫内膜增生。对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和生化研究提示,应用10-14天的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完全成熟,减少可能发生

的增生变化。然而,在雌激素替代治疗中应用孕激素可能有危险性。潜在的危险包括对脂蛋白代谢的副作用、葡萄糖耐量降低及可能增强乳腺上皮组织的有丝分裂活性,但几乎没有流行病学数据证实这一点(见注意事项下节)。

选择孕激素及其应用剂量和方法有利于减少这些副作用,但这些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心血管危险性。对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减少的因果关系尚未证实。更进一步讲,加用孕激素的有益作用尚待证实。

在一项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中,大多数病人为试验检查证实为冠心病的老年绝经妇女(试验开始时的平均年龄为67岁)。以雌激素/孕激素治疗后,在平均4.1年的随访中发现冠心病(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复发的总发病率没有降低。试验检查证实为冠心病被定义为出现以下一项或几项:曾患有心肌梗塞、曾进行过经皮血管再造术、曾进行过冠脉搭桥手术、血管造影显示1个或多个主冠状动脉出现50%以上阻塞。在治疗的第1年,治疗组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安慰剂组,第3-5年,治疗组冠心病的发病率低于

安慰剂组。随后在对患有冠心病的绝经后妇女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中也发现同样的趋势。一项进行中的大规模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早期观察认为,与安慰剂组相比,无冠心病病史的妇女单独服用雌激素或同时服用孕激素后,其在试验初期发生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的比率略高。但随着试验的进行,这一差别趋向减少,并可不复存在。

建议医生权衡每个病人采用本疗法潜在的利弊。

近年来,许多已发表的文献提示,绝经后不加孕激素的口服雌激素替代治疗与妇女心血管疾病降低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虽然有许多评估其统计学相关性的观察研究报道,雌激素服用者冠心病的危险性和相关的死亡率可下降20%-50%,但以下是在解释这些报道时必须考虑的:

(1)由于这些研究中仅一项是随机的,且样本太小,以至不能得到具显著意义的统计学结果,所有相关研究可发生偏差。因此,冠状动脉疾病危险性的降低不能肯定地归于雌激素替代治疗。这可能是由研究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医学方面的特征所致,因为受试者是健康妇女。一般来讲,与未接受雌激素治疗者相比,接受治疗的妇女均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和教育状况,体态更苗条,更具活力,可能经过手术绝经,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小。虽然有些研究试图控制这些选择因素,但是往往是合理设计的随机试验不能证实由那些严谨性较差的研究设计所提出的有益设想。因此,正在进行和将进行的大规模随机试验可能不能证实这一显而易见的优点。

(2)目前的医疗实践常包括对有完整子宫的妇女加用孕激素治疗(见警告和注意事项)。尚不清楚加用孕激素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性的影响,但是所有能用于临床的孕激素至少可逆转雌激素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某些有益作用。

(3)目前尚不清楚孕激素对乳腺癌的危险,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孕激素不能降低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引起的中度增加的乳腺癌发病率(见警告)。

因为已知有子宫的妇女长期应用雌激素会使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医生常建议这些妇女必须同时服用孕激素和雌激素。当考虑用雌激素和孕激素作为激素替代治疗时,要劝告医生和病人权衡加用孕激素的利弊。需有大规模的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及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澄清这些观点。

3.体格检查。在开始用雌激素治疗之前,要取得完整的病史及家族史。治疗前及周期性的体格检查必须特别注意包括血压、乳房、腹部和盆腔器官,以及巴氏涂片试验。作为常规,在未对病人复查时,开具雌激素处方不能超过1年。

4.高凝状态。有研究表明,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有高凝状态,主要与抗凝血酶活性下降有关。这一作用似呈剂量和用药时间依赖性,但不如口服避孕药明显。与绝经前妇女相比,绝经后妇女也有凝血参数基础水平增高的趋势。有报道认为,绝经后低剂量美雌醇可使血栓栓塞危险性增加,虽然大多数研究(主要是结合型雌激素应用者)报道无此危险性升高。对以前曾有血栓栓塞疾病的妇女的高凝状态无足够的资料。

5.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有家族性脂蛋白代谢缺陷的病人,雌激素治疗会大量增加甘油三酯而导致胰腺炎和其他并发症。

6.体液潴留。雌激素可导致某种程度的体液潴留,加重下列病情,如哮喘、癫痫、偏头痛,心肾功能不全,必须密切观察。

7.子宫出血和乳房痛。有些病人可出现意外的雌激素刺激症状,如异常子宫出血和乳房痛。

8.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的病人可能影响雌激素的代谢,应慎用。

9.子宫纤维瘤。在雌激素应用期间,使用前已经存在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体积可增大。

10.低钙血症。在患有与骨代谢疾病相关的严重低钙血症的病人,应慎用雌激素。

11.根据口服避孕药得到的资料显示,在进行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疾患危险性的手术前4周或长期不活动时,应停止使用雌激素(见警告)。

B. 实验室检查。为了减轻这些适用病人上观察到的症状,最适宜的方法是根据临床反应,而非实验室监测,采用最小剂量的雌激素。然而,对预防骨质疏松,请见剂量和用法。

C. 致癌,致突变及对生育力的损害。在动物,长期持续使用天然或合成雌激素可使乳腺癌、子宫癌、宫颈癌、阴道癌、睾丸癌及肝癌发生率增加。(见禁忌症和警告)。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期药物应用范畴X。在妊娠期间禁用雌激素。(见禁忌症和方框内警告)。

哺乳母亲。作为一般原则,对任何药物,哺乳母亲仅在必须时才可服用,因为许多药物可分泌入乳汁。另外,已知哺乳母亲服用雌激素可降低乳汁的质量和数量。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实验室检查的相互关系

1.加速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和血小板凝集时间;升高了血小板计数;增加了Ⅱ因子、Ⅶ因子抗原,Ⅷ因子抗原,Ⅷ因子凝集活性,Ⅸ、Ⅹ、Ⅻ、Ⅶ-Ⅹ因子复合物,Ⅱ-Ⅶ-Ⅹ因子复合物,β血小板球蛋白;降低了抗Xa和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了抗凝血酶Ⅲ活性;增加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加了纤溶酶原抗原和活性。

2.增加的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可使循环中总甲状腺激素增加,后者用蛋白结合碘(PBI)测定,增加了T4水平(用柱或放射免疫法)或T3水平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而T3树脂摄取下降,反映TBG升高。游离T3和游离T4浓度则未变。

3.血清中其他结合蛋白,即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BG)和性腺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可能升高,分别使循环中皮质类固醇和性类固醇升高。游离和具生物学活性的激素浓度不变。其他血浆蛋白亦可能升高(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底物,α1抗胰蛋白酶,血浆铜蓝蛋白)。

4.HDL和HDL-2浓度升高,LDL-胆固醇浓度降低,TG水平升高。

5.葡萄糖耐量降低。

6.对美替拉酮试验反应下降。

7.血清中叶酸盐浓度下降。

【药物过量】

儿童误摄入大量含有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后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雌激素过量可导致恶心、呕吐,妇女可能发生撤退性出血。

【规格】

倍美力(结合雌激素片,USP)

1.每一椭圆形栗色药片含有0.625mg结合雌激素,28片铝塑包装,每板14片,每盒2板。

2.每一椭圆形绿色药片含有0.3mg结合雌激素,28片铝塑包装,每板14片,每盒2板。

上述药片的外观形状是Wyeth-Ayerst制药公司的商标。

【贮藏】

室温储藏(约25° C)。

USP规定置于密封容器内。

【包装】

【有效期】

三年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

地 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网 址:

标签: 结合雌激素片说明书,结合雌激素片说明书范本,医学百科

猜你喜欢

  • 醋酸氟轻可的松软膏说明书
  • 沙丁胺醇气雾剂说明书
  • 硫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说明书
  • 磷酸可待因片说明书
  • 硫酸特布他林片说明书
  • 磷酸可待因糖浆说明书
  • 司可巴比妥钠胶囊说明书
  • 复方岩白菜素片说明书
  • 水合氯醛说明书
  • 格鲁米特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