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指身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的一种运动错觉,病人感到外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及摇晃,而且常常伴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指物偏(肢体错定物位)向,人向一侧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
病毒性、细菌性感染,药物,化学物质中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根据病变的解剖部位,结合病因,眩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前庭系统性眩晕,也称真性眩晕;二为非前庭系统性眩晕,也称头晕。前者表现为运动性错觉的眩晕,例如觉得旋转、摇晃、移动感;后者感到头重脚轻、眼花,但无外境或自身在旋转的运动性错觉。眩晕常见于下列几种疾病。
1.前庭系统性眩晕
(1)耳源性 例如外耳道耵聍、急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膜内陷、耳硬化症、迷路炎、慢性中耳炎、内耳并发症、梅尼埃病、运动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症、迷路动脉血供障碍、内耳受伤等。
(2)第八对颅神经(听神经)病损 例如听神经瘤、桥小脑角其他肿瘤、听神经炎、听神经损伤或中毒性损害(多种药物引起听神经中毒性损害,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奎宁、磺胺类等药物)。
(3)脑干病损 脑干的血管性和肿瘤性病变、脑干脑炎、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前庭神经元炎、第四脑室肿瘤及囊肿。
(4)小脑病变 小脑蚓部肿瘤、小脑损伤、小脑脓肿。
(5)大脑病变 颞叶肿瘤或血管性病变、颞叶癫痫。
(6)颈椎病变 颈椎肥大性改变及退行性关节炎、颈椎间盘突出、颈部鞭索样损害等。
2.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1)眼性眩晕 如眼外肌麻痹,往往伴有复视,屈光不正(散光),先天性视力障碍。
(2)心血管病变 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大脑动脉硬化、血管舒缓功能失调等,当疲劳紧张时则更易发生,前庭及耳蜗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3)全身中毒性、代谢性、感染性疾病。
(4)多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5)神经官能症 大多感觉头昏脑胀,常伴失眠、头痛、焦虑、紧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等,而神经系统检查无器质性异常发现,前庭及耳蜗功能在正常范围。
小儿症状少而且轻,成人较重而且多见。常诉耳鸣、头晕、恶心、呕吐,如前庭中枢受累,则可出现视力模糊,有飞蚊症感,重者头部运动时视物不清,头部运动中止后视物即好转。如患者对药物不敏感,可在大量用药后始出现症状,但症状并非眩晕,而是醉酒样不稳感。如为慢性中毒,因个体代偿机能良好,虽两侧前庭功能完全丧失,而患者仍不自觉,经做前庭功能测验,方知有严重功能破坏。两侧损害程度多不对称,有时一侧严重而另侧可以正常,变温试验可出现优势偏向。耳蜗前庭与听力损害也无直接联系,有时前庭严重损害而听力可以正常。一般多有程度不等的感觉神经性耳聋。
耳蜗前庭功能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眼震电图等。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药物中毒性眩晕
1.病史:近期有耳毒性药物用药史。
2.检查:步态及位置试验阳性,冷热试验反应低下。听力为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聋,高频听力下降明显。
1.耳源性
前庭系统是人脑重要的平衡器官,其内的前庭神经核对缺氧敏感,出现眩晕多与其受累有关。此类疾病包括梅尼埃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内听动脉闭塞、良性位置性眩晕、晕动症等。
2.脑源性
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脑桥病变、植物神经紊乱等,大多与年龄有关。50岁以后,颈椎易发生退行性变和骨赘形成,动脉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逐渐变窄导致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脑干和小脑相关的平衡功能。
3.全身性
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贫血、代谢性疾病等。
4.颈源性
病因可能有颈椎退行性变、颈肌和颈部软组织病变、颈部肿瘤和颅底畸形等,引起椎动脉受压,发生缺血而导致眩晕。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但发生多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常伴有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
5.眼源性
常在用眼过久或注视较长时间后才出现,遮盖患眼或闭目休息后眩晕可消失。可由屈光不正、眼肌麻痹、视力减退而引起。
6.精神性
包括失眠症、抑郁症等情况。
中毒性眩晕可伴有耳鸣、耳聋等并发症。
1.临床上应以预防为主,尽量不用或少用毒性药物,必须应用时可每周进行耳蜗前庭功能检查以作监护,一旦发现功能损害,应及时停药。
2.用神经营养药,血管扩张剂,大剂量维生素A、B等药物治疗,一般不用镇静剂。BAL早期采用效果较好。
美特网 » 中毒性眩晕_Zhong Du Xing Xuan Yun
免责声明:本文由小医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