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亢进症是机体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正常而β-受体对其刺激过度敏感致使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和心输出量增多等心功能亢进状态,且对β-受体阻滞药治疗效果良好。以心悸、胸闷、气短、烦躁、心前区疼痛等为主要表现,此外尚有乏力、头晕、多汗、失眠、焦虑等一般神经系统的症状。
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自主(植物)神经的失衡在过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等应激情况下诱发起病。
本症各年龄均可发病,年龄分布7~80岁,80%在20~4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为3∶1~6∶1,病前大多有明显精神因素如过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病后等,也有部分医源性,少数无诱因。
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心血管及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以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心前区疼痛最多见,胸痛持续时间长,多为刺痛,其次低热、多汗、失眠、四肢发麻,自觉气短、气不够用,叹气后舒服,少数有短暂“晕厥”,咽部阻塞感。当站立、紧张激动时加重,卧位恶心呕吐减轻,劳累后轻度气急,但工作一般不受影响,若出现心力衰竭会有端坐呼吸。
体征方面有焦虑,但多数外观状态尚好。心率静息时多达90~100次/分钟以上,个别达170次/分钟,常随体位、情绪激动而变化,站立或工作时增快,卧位或睡眠时降低,正常成人立卧心率差数为(8.23±4.3)次/分钟,本症却达(16.95±9.18)次/分钟。病程长者可有轻度心脏扩大,触诊心前区心脏搏动强而快,听诊第1心音亢进,部分有收缩期喷射样喀喇音、第3及第4心音,第2音分裂,可闻及1~3级收缩早中期喷射性杂音,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颈外动脉上最明显,运动后更为显著。收缩压可轻度升高19~21kPa,脉压增大,有水冲脉枪击音和毛细血管征。可有手足发抖和腱反射增强。
高动力循环的持久存在与发展会增加心脏负荷、心肌缺血、缺氧可以导致高排量心力衰竭。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失衡,故往往伴随明显精神症状,甚至有发热。
1.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可有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部分患者有左心室高电压,右房负荷加重,P波形态高尖,电轴右移,V1呈rSr′、Rs型,Ⅱ、Ⅲ、aVF导联常有ST压低,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也可出现在Ⅰ、aVL导联,站立时以上变化更加显著或出现率增加,服用普萘洛尔后恢复正常,且这种立卧位变化也消失。有时T波变动大,隔数日即恢复正常。
2.心电图运动试验:可有阳性结果。
3.X线检查:心影多正常,病程长者会有心影扩大,肺野血管纹理可增加。
4.超声心动图:部分可有右室及右室流出道增大、增宽。
典型症状诊断不难,凡年轻人心悸、胸闷、心率增快、焦虑不安,服用β受体阻滞药后症状消失,可考虑本症,异丙肾上腺素、普萘洛尔试验阳性,有助诊断。Frohlieh和阿部久雄提出的诊断标准有一定参考意义:
1.具有心悸等循环系统及焦虑不安等精神系统症状,并排除器质性心脏血管疾病。
2.安静时心率达90次/分钟以上,站立、运动及精神刺激等常使心动过速加剧。
3.多次心搏量测定,至少一次超逾正常范围。
4.给予少量普萘洛尔后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可显著改善。
符合上述四项即可诊断对可疑患者可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如输注后心率及心搏量显著增加,予普萘洛尔后又恢复原水平者亦可诊断。
1.首先要让患者认识本病的病因和本质,解除不必要顾虑,了解精神因素的影响及病程有反复发作倾向,使患者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与医生合作为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2.长期休息无必要但避免精神刺激。
3.β受体阻滞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种类较多,以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最常用。对于有心力衰竭者应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
1.及时确诊给予正确处理是完全可以治愈,恢复健康。
2.及时确诊免得误认为冠心病心肌炎等,可及时减轻患者精神负担。
3.β受体亢进综合征如与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并存时及时治愈β受体亢进综合征,可减少症状。
美特网 » β受体亢进症_β Shou Ti Kang Jin Zheng
免责声明:本文由小医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