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往来是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的一种症状,其热时自热而不觉寒,其寒时自寒而不觉热。与恶寒发热的寒热同时并作不同。寒热往来是半表半里证的主症,因为邪伏半表半里,邪气不太盛,正气不甚虚,邪正相争于表里之间,出于表与阳争,正胜则发热;入里与阴争,邪胜则恶寒,故寒热交替出现。
《类证活人书》:“往来寒热者,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其病机是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而致。
1.邪入少阳伤寒表邪不解,邪气往里传,但未入里,而在表里之间。此时正邪相争,就会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这种邪气在表里之间,中医把它叫做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兼有心烦喜呕,不思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边红,苔薄白,脉弦数。
2.湿热郁阻湿热郁阻三焦亦见寒热往来。由于三焦亦属少阳经而为半表半里,故湿热留恋三焦不解,气化失司,邪正分争表里之间,则寒热起伏。其症见往来寒热如疟,口渴心烦,脘闷,腹胀,呕恶身热,午后较重,入夜尤甚,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3.疟疾:疟邪侵人人体,潜伏于膜原(膜原是温病辨证术语,谓邪在半表半里之部位)。故邪伏膜原,邪正相争于表里之间,而见寒热往来。症见寒热往来,反复发作,发有定时,先恶寒,甚者寒战,继则壮热,最后汗出通身,热退身和,同时伴有头痛如裂,周身乏力,肢体疼痛,口渴引饮。如此反复发作,脉弦。
1.邪入少阳
证候: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作无休止,兼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不欲饮食、脉弦等症,属少阳证。是外感病邪由表入里,而尚未达于里,邪气停于半表半里之间的阶段。此病既不在表,也不在里,所以,发汗、清里均当所忌。治则:清解邪热,和解少阳。主方:小柴胡汤随证加减,灵活化裁。方药: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党参、大枣、甘草。
2.热入血室
证候:妇女月经前后,或月经适来,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或外感后月经来潮,邪气乘虚侵入子宫,化热与瘀血相结,也会产生寒热往来,并同时伴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少腹疼痛等。子宫中医又称血室,血室为肝经所营,本病系热入血室之病。治则:清肝泄热为主,佐以清营祛瘀。主方:小柴胡汤。加丹皮、赤芍、泽兰、焦山栀。方药: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党参、大枣、甘草。
3.疟疾
证候:寒热往来,其中有l天发作1次的,有2天发作1次的,也有3天发作1次的。疟疾的往来寒热是发有定时。其因是感受疟邪引起,且多发生的夏秋季节。此病发作,先为背部发冷,肌肤起粟,呵欠频频,接着寒颤鼓颔,肢体酸楚,再接着则是高热如灼,头痛如破,口渴喜冷,最后遍身汗出,热退身和,前后过程约2小时左右。其特征是往来寒热,发作有时,每次证状基本相同。治则:祛邪截疟。主方:截疟七宝饮或小柴胡汤随证化裁。方药:常山、草果、厚朴、槟榔、青皮、陈皮、甘草(截疟七宝饮);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党参、大枣、甘草(小柴胡汤)。于发作前2小时左右服之。
4.湿热郁阻
证候:湿温、邪热湿浊留恋三焦,伏而不解,三焦气化失司,气机受阻,也会出现寒热起伏,其状如疟之证。由于此证系由湿热郁结上中下三焦引起,所以,临床上,除寒热如疟之证外,每每伴有胸脘胀闷,腹胀,尿黄而少,苔腻,脉滑数等。治则:分消湿热,宣展气机。主方:黄连温胆汤随证加减。方药: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
美特网 » 寒热往来_Han Re Wang Lai
免责声明:本文由小医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