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斗寺,藏语全称“丹斗谢吉央贡”,是藏语系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乡。公元9世纪中叶,西藏“三贤哲”曾来此定居。喇钦・贡巴饶赛从“三贤哲”出家,受比丘戒成名后,创建丹斗寺,招徒弘法,使西藏佛教再度复兴。因而该寺成为各派信徒向往的圣地,来此修持者络绎不绝。该寺虽地处偏僻,但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有阿弥鲁迦殿、热杂帕殿、“三贤哲”及喇钦修行殿、弥勒殿、阿柔格西修行殿、大经堂、如意佛塔、僧舍等共约200余间,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
丹斗寺几座佛殿散落在一条山沟里,规模不大,峡谷两边石壁陡立,似刀削斧劈。分别建于悬崖峭壁之中,有的则依天然岩洞而成。当我们踏入第一座“龙王殿”,整个建筑就以其天然形成的地势很巧妙地把建筑物镶嵌在岩洞中。柱、梁上龙凤飞舞,栩栩如生。入正门,四大天王体形魁梧,各持凶器,相貌狰狞,相对而坐,令人望而生畏。再往里走,正殿里三尊救世主佛又是一副慈祥的面容,刚才的那种恐惧感顿飞九霄。绕过正殿往里,一座只有一人多高的小宝殿,显得小巧玲珑,新颖别致,龙王神就供奉在这里。平时,谁也不能看到龙王神的尊容,只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日那天才打开门让人们朝拜。第二座佛殿就是在传说中太子全家住过的地点上建立的。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民族特色,布局和谐,结构新颖,四面壁画令人注目。塑造的太子佛像手捧佛经,仿佛在默默诵经,大概在为众生超度吧。太子妃则端着盛有野果的盘子侍奉太子用膳,公子、女儿采着野花戏于两旁,一举一动,形象逼真,人物比例调配适宜,显得十分和谐。这几尊佛像充满着人间真情,十分感人,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他们在流放期间,过着卧则草蓐,食则果窳的艰苦生活。“阿吉达”佛殿是钟鼓楼式样的建筑物,前边是两重飞檐,后靠陡峭的岩壁,造型独特,别具匠心。登上楼顶,极目俯瞰,使人头晕目眩。
“旦斗”系藏语“居留”之意,此处以藏传历史掌故命名。寺院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于绝壁凹龛处,随山顺势,上依千仞叠压,下临百丈深涧,山借寺饰,寺凭山势,蔚为壮观。
旦斗寺的建筑由阿吉它修行殿、加吾东智修行殿、索南坚措修行殿,白塔等十多处殿堂组成,这些殿堂有的以自然洞穴内伸外延,居高临下,险绝异常,有的靠巨崖为壁,就悬崖为顶,有的选山顶平地,独立成体,殿堂内各种金身佛像,货柱帛画交相辉映,庄严肃穆。
旦斗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研究藏传佛教的建筑、艺术、宗教制度的珍贵资料,每年都会有大批信教群众和旅游者,到此朝拜、观光。
1988年9月15日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斗寺在藏传佛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整个藏区信教群众向往的佛教圣地。
延伸阅读: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