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
无所适从[ wú suǒ shì cóng ]
【解释】: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译文】:一个国家有三个高官,这让我听从哪一个人的话好呢。
扩展资料
无所适从近义词
一、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文】:所以人民没有心神慌乱手足不怎么放哪里。
二、不知所为 [ bù zhī suǒ wéi ]
【解释】:不知道该怎么办,犹言无计可施。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桓子不知所为。”
【译文】:但你不知道做什么。
无所适从的意思是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成语出自宋 姚宽《西溪丛语》:“观古今诸家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成语造句: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无所适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例句: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成语辨析:“无所适从”和“莫衷一是”都含有不知怎样才好的意思。但~偏重于不知听从谁的才好;“莫衷一是”偏重于意见分歧;无法断定哪一个好。
无所适从成语故事
晋献公命令大夫士在浦池、屈地分别为晋公子重耳和夷吾修建城池。夷吾认为城池修得不好,就到晋献公那里告状。晋献公问士为什么不认真修。士说主太多让他无所适从。晋献公认为有道理,就逼太子申生自杀,并把重耳赶到狄国。
无所适从成语造句:请你给我举例说明这种情况:一个人不安心于适合自己的工作,偏要寻求自己所做不到的事情,结果弄得徘徊歧途,无所适从。
以上内容参考自链接:百度百科-无所适从
无所适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wú suǒ shì cóng,意思是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中文名
无所适从
拼音
wú suǒ shì cóng
感情色彩
贬义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无所适从的意思是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
成语出处:
1、《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2、宋·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成语辨析:
近义词: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反义词:择善而从
引证解释:
1、《北齐书·魏兰根传》:“此县界於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
2、明·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若不特行戒谕,明示以正大光明之路,则众心无所适从,化理何由而致?”
成语解释: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中文发音: wú suǒ shì cóng。
成语出处:宋 姚宽《西溪丛语》“源殊派异,无所适从。”译文:各学派的来历和特征互不相同,不知道听从哪一个。
成语辨析:无所适从和“莫衷一是”都含有不知怎样才好的意思。但无所适从偏重于不知听从谁的才好;“莫衷一是”偏重于意见分歧;无法断定哪一个好。
成语使用: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不知怎幺办才好。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扩展资料:
典故说明
据《左传.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晋献公爱宠妾骊姬,立她为夫人。后来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设计陷害太子申生,和两位公子重耳与夷吾。
骊姬先怂恿献公命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夷吾守屈,只把奚齐和她妹妹与献公生的儿子卓子留在身边。又派士蒍去筑蒲城和屈城。士蒍知道骊姬离间献公父子的阴谋,所以城筑了一半就停工了,把柴薪晒在上面。
公子夷吾知道此事,就向献公控告士蒍办事不力。士蒍为自己辩解道:臣听说:如果没有丧事却悲伤,忧愁必然接着到来;没有兵患却筑城,必会被敌人据守。既然会被敌人据守,又何必完成它呢?担任官职而不服从君命,是不敬;把敌人可以据守的城池筑得坚固,是不忠。
一个失去忠敬的臣子,还拿什么侍奉国君?希望您能够以修养德行的方式来巩固宗子的地位,又有甚么城池比得上呢?士蒍退下后,又感慨地赋诗明志,诗云:如今国家混乱的情势,就像破旧狐裘上的毛一样纷乱,一个国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该听从谁的命令才好!
典源又见《左传.宣公十二年》。言楚国与晋国交战,楚庄王见到晋军声势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参力主迎战,并分析敌情说:晋国的执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发布号令。他的副手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
晋军的三个统帅无法专权行事,想听命又没有上司下令,如此一来,大军该听谁的命令才好呢?所以这次战役,晋军必败。无所适从在此亦为不知听从谁才好的意思。后来无所适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但多用来比喻处理一件事却不知如何是好。
108747
美特网 » 无所适从的意思(不知所措)
免责声明:本文由舒涵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