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小鱼
这个文联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呀,你写诗也不看看形势!这不,弄得骂声一片,四方声讨,文联副主席也做不成了。
《仰望天空》
陈衍强(云南)
为防止武汉疫情蔓延
我在云南彝良
不仅以驻村抚贫的理由
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
来我家过年的想法
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
随时仰望天空
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
2020.01.22
【诗歌评析】前两句并无大碍,是一种正常的表达。"为防止武汉的疫情蔓延,我在云南彝良。"第三句出现了一个拐点"不仅以驻村抚贫的理由"其实此句表达是不完整的,在诗歌的形式上只是进行了分行和分格,需要进一步补充和陈述,接下来第四句和第五句,与以上是有衔接和连贯性的,"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来我家过年的想法"。
读到这里我就问了,为了防止武汉的疫情蔓延,你在云南彝良、这无可非议,你却为何以"驻村抚贫的理由"阻止了一个"湖北佬"来你家过年的想法呢?在抚贫?在哭穷?你是怕招待不起"湖北佬"吗?
寓意并非如此简单,接下来的表达更是进一步刻画出诗歌的本意,"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随时仰望天空。"这两句单凭诗意,倒是刻画出诗歌的主题,好一个"仰望天空!伊朗担心无人机,是担心国毁家亡,而你拿伊朗来作比喻,你在担心什么?你就那么害怕"地上的湖北佬"吗?
再看,诗歌的收尾句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了"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
"九头鸟"在民间称之为不祥之鸟,是一种神鸟。据说大凡看到、或听到"九头鸟"的叫声,都是一种不祥之兆,会带来不好的运气。
从整诗的表达,看出了一种讥讽、讽刺,和挖苦的味道。自古论,富不可讥贫、健不可诅病。而今武汉病了,你却把他当作瘟神看待,确实不妥,从道德底线上是犯下大忌,引来众怒是不可避免的。
身为作协文联副主席,位置显赫,文界众望,却有如此诗歌出现,非旦没有利用地位、作精神引领,却窝家居室时时防范、视武汉为"九头鸟"随时仰望天空,以防范"瘟神"而守命自保,值得众生唾骂!
2020.02.07日,小鱼,读《仰望天空》之感
一夜之间,忽然就知道了云南有个诗人叫陈衍强。读了最近他写的那首《仰望天空》,才知道他不仅要“阻止地上的湖北佬”,而且还要随时“拦截天上的九头鸟”。将心比心,也不怪非常情况下的湖北人会群情激愤。换了是我,我要是在落难时听到有人站在河边看大水似地叫我“桐城佬”,和什么贬义的外号,我也会忍不住要开骂的。
但是,人都有好奇心。陈衍强既然是一个县里的文联主席,想来文才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我找出他历年的创作,嗯嗯,以我最低级职称都算不上的阅读水平,总体感觉写得还行,还有点真才实学,有点真情实感!
说起来,他的诗,跟他的长相一样,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两者差不太多,几乎括弧、引号了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所经受过的一切、和所被许可写成白纸黑字的一切。
诗如其人,就是自嘲自讽的属性。被农村的穷苦出身磨出了古怪性格,可能还有点官不大,架子不小的脾气。可左看右看,脱不掉的土里土气里,总透着点俗气。
找到他的一张捧着书,低眉顺眼,靠着浩瀚如烟的大书橱的照片,那摆拍出来的效果仍然是一副装腔作势的神情。嘿嘿,领导嘛,总是要耍耍态度,搞搞姿势。有人总结得一步到了他的骨子里:土得机灵,俗得正经。
他用近乎猥琐的语言,写了不少上不了台面、很不得体,让绝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但却鲜活真实的生活体验。从中我看到了他那颗骚骚的,有点小变态的心脏,和他那双滴溜溜乱转的眼睛。他的眼光很多时候估计都是落在不应该落的地方,比如他自己坦白从宽的《喜欢看中国女排》4号刘亚男的脸,“和球衣遮住的有些地方。”
陈衍强的诗有些时候比较出轨,既下流又油滑。尤其是《驻村传奇》里“顺便把李玉兰搂到芒种的床上,脱贫脱衣两不愁”。和《杨碧薇驻村扶贫》里“听说包贫困户的扶贫干部,要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小薇呀,你是包扶我的,我的床都铺好了电热毯,快点来。”写得活灵活现,好像是讽刺小品里的那种喜剧,放到诗中就显得格外实话实说,过于直接。是的,他还有《老包的阳物》、《我为什么不在歌厅里喝茶》等等,同样都是黄段子系列,放荡淫邪。
最过份的有一首《毛主席说了算》,尤其过份,可能他是喝多了假酒,又中了冠状病毒时写的——
——竟然开起了伟人的玩笑。放到红色年代,那是可以上纲上线直接给呯呯呯镇压掉的。
但是,他写的《向狗致敬》和《母亲的微信》,又让人有想哭都哭不出来的压抑与沉重。而《我的父亲母亲》、《木匠父亲》、《再写母亲》等等一些写到父辈们的生活,却写出“更多的是钉子钉进肉体的牵挂和隐痛”、“一个洋芋、一个南瓜、一个海椒,都是她用命种出来的,只要粮食和蔬菜还新鲜着,我的母亲就活着,并且在山坡上累着”......这些从泥巴里一个一个抠出来的字,又让人看得心酸,读到流泪。
这种写作人格的分裂并不难理解,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精明得能捉鬼,却装糊涂、装孬、装怂的生存哲学,并且潜移默化成了他的风格与技巧。似乎不这样,他就无法面对他曾经的亲身经历。我猜,他肯定也想写一些歌颂体之类的假话、大话和空话,但又发自内心的不愿意去写,所以才有了这些用来自我发泄和自我安抚的文字。
《我是父亲种出来的粮食》里结尾那几句写得太好了,相信和我有同感的人应该有不少:“为了感谢父亲,我充当了父亲交给国家的公粮,我落入城市的胃口,被上下班的牙齿慢慢嚼碎。”
2月2日,云南昭通市彝良县文联主席陈衍强在网上发表了一首诗歌《仰望天空》,其文如下:
我在云南彝良
不仅以驻村扶贫的理由
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
来我家过年的想法
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
随时仰望天空
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
析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陈衍强的头衔和光环。
云南省彝良县文联主席,曾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中国诗歌•突围年度诗人奖、云南《百家》文学奖、边疆文学大奖诗歌奖等多种奖项以及昭通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昭通市第二届名家等荣誉称号。
冠有这么多头衔的陈衍强,写出来的诗一定是好诗。
首先,他抓住了热点。
一是世人瞻目的在武汉为源头的新型冠状肺炎。
再是美国派出MQ-9“收割者”无人机,使用“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击毁了苏莱曼尼将军乘坐的一辆丰田亚洲龙轿车,造成将军当场死亡。
诗人的嗅觉和敏锐陈衍强够得上厉害,不愧于响当当的头衔。
每逢热点,文艺界都不会缺席。
陈衍强作为著名作家,著名诗人,赶上了。
每逢灾难,文艺界都会身先士卒。艺人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遇难者的同情,表达对抗灾一线人员的崇敬,表达对祖国强大的自豪。
因此,大量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它们或歌颂,或感慨,或抒怀,悲天悯人之心令人崇敬。
譬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全国之际,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湖北作家协会官方平台上,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更新,省内作家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投入到抗疫战斗中。全国各地作家也在行动。
如林碑路人《武汉不哭,武汉加油》
晓吾写的平安祝福,《我是湖北人》
…
他们不是主席,甚至没有作家的冠名。
有人说,灾难是人性最好的照妖镜。
是人是鬼,一照便知。
与此同时,一些作家打着防疫抗疫的旗号,浑水摸鱼,写出一些令人气愤的作品。
回到陈衍强《仰望天空》。诗歌写得好不好,我们不做评论。但是,他字里行间充满对湖北人的歧视,对遭受灾难同胞的排斥,甚至贬低,令人痛心。
在全国同胞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疫的时刻,这种诗歌不仅仅是给疫区人民伤口撒盐,更是与全国抗疫大局唱反调。正如十名作家在联名信中所言,“此诗写作、发布于国难当头之际,视疫区百姓为洪水猛兽,可谓毫无半点人性,缺失应有的同情心和道德底线,更遑论一个作家、诗人应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大爱。”
作品就是人品,好的作品应该有血有肉,充满情怀。!
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应该与疫区人民感同身受。遗憾的是,陈衍强主席的这首小诗,却与此背道而驰。这是人性恶的集中体现,是陈衍强主席骨子里缺乏同理心的集中体现,是其试图通过国家灾难赚取个人流量的集中体现。这种体现不仅不负责任,而且道德败坏。这样的作品谈不上作品,只是个人赚取眼球的工具。
敬畏生命,共同抗击灾难,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在全民群防群控顽强抗疫的节骨眼上,好的文艺作品能够留下芬芳,而垃圾作品则会伤害疫区人民的感情,继而伤害全国人民的感情。灾难面前,人人平等,今天出现在我身上,下一次就可能出现在你身上。雪山崩塌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才能在遇到危难之时,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相反,调侃灾难,伤害疫区人民,只会被更多人唾弃。
你看,我们的祖国正在经受痛苦,可所有的中国人,都很想为受病魔折磨的人,带去一点甜。
而这份甜,又何止于物质呢?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绝症,幸运的话能活10年以上,而不幸的话,只能活5、6年。
在明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听说妻子被感染的情况下,他仍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了30多天。
他说:“我想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危机四伏之时,善恶总会显现的格外清晰。
最恶的是人心,最暖的,也是是心
一场疫情,人像百态。
最近,一直坚守在一线的钟南山再次接受采访:
“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的。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说完这句话,老爷子难掩内心的心痛,哭了。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犹记得,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他还警告全国人民:“没事不要去武汉。”
可84岁的他自己,不还是拖着年迈的身躯,紧急搭上了去武汉的那趟列车吗?
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善良的人,也从不缺少爱国者。
2020年的开端,因为新型病毒的爆发,天空都显得格外阴霾。
可我们团结的热血,也更加凝固。
是啊,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关呢?
98年的抗洪挺过来了,03年的非典挺过来了,08年的雪灾挺过来了,这次武汉也能挺过来。
当疫情我茫然不知时,有文友有艺人微信,关切之心,溢于言表。
没有可报的,只望妖疫过后,待到春暖花开之际,我们等着去武汉赏樱花。
庚子鼠年立春夜有感
扎西会议
扎西那地方
雄鸡一唱,三个省都听得见
如果敲开那间有名的会址
就能搜出一群红军的影子
在那里回师东进
扎西当时并不明白
它的一间破庙
会成为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室
除了时间,其意义
与北京人民大会堂做出的决策差不多
当历史走了80年
扎西会址还留在原地
是与遵义的那间一般大小的
仿佛一首军旅诗
王明执笔时到处是病句
只有到遵义才开始分行
并使用 *** 的创作技巧
在扎西修改后再构思
将军队缩编成七律
再用重叠手法渡过赤水
陕北的六口窑洞
是中国革命的省略号
打在金沙江、大渡河的排比句后面
既完整又含蓄
红军能够打破二万五千里长跑纪录
与在扎西歇脚有关
扎西,扎西
是一代伟人冲刺之前
做深呼吸的地方
威信老屋
在威信县
有一间很老的屋子
曾经是中国革命投宿的客栈
与红军发生过
某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闻天和秦邦宪
都是那间屋子的过客
那是1935年寒冷的春天
房东正从门缝里看人
看见堂屋里的马灯
照亮了围桌而坐的几个外地人
他不晓得什么是毛主席
只发现一个头发往后梳的高个子
说话时吃着辣椒
他更不晓得
另一个长胡子的是周恩来
正引导红军
沿着高个子的路线奔走
而今那间很老的屋子
还没有坍塌
它不仅是威信县的一处风景
精神和象征意义
与西柏坡的土屋一样
永远闪着历史的光辉
难怪我到那里朝圣时
一位给红军带过路的老人问我
“现在是哪个当毛主席”
突破乌江
翻开 *** 党史
从长征路线示意图上
我看到的是
一支走成红色箭头的队伍
冲过最后一道封锁线
在湘桂边境突然掉头
进入枪声渐渐稀疏的贵州
这是一支
拖着一路鲜血的工农武装
在逼近被称为天险的乌江时
尽管被博古和李德
这两块石头绊了一下步伐
仍然没有改变方向
所以我固执地认为
阻挡红军前进的
不仅是一条惊心动魄的江
还有比长征路线更复杂的思想
幸好历史选择了 ***
这个从小就到中流击水的湖南人
不会因为任何艰难险阻
而退缩和逃亡
就这样
方面军的旗帜
沿着一双指点江山的大手
呼啸着跃过了
贵州境内那条最大的河流
点燃遵义的曙光
金沙水拍
重读长征
只有随刘伯承的回忆录一起
把磅礴的乌蒙踩成泥丸
才能把一拨姓蒋的追兵
甩在贵阳以东
然后以每天120里的急行军
抵达一条叫金沙江的山沟
金沙江虽然不宽
但仅凭那云朵中的悬崖
就可把中央红军堵截
使那条从南湖驶出的红船
在这山沟里翻掉
但铁锤锻打的红军
一心要用镰刀去割掉
白色中国的苦难
硬是以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英勇
用皎平渡的七只小船
把中国革命的一条大船
载到使战略向北转移的彼岸
船长 *** 傲立船头
面对湍急的金沙江
尽管内心波澜起伏
但在他深藏不露的诗中
冰冷的水
都变成他对长征的胜利
充满乐观和自信的革命胸怀
四渡赤水
重走红军长征路
我们就会被一条深不可测的河
带到1935年寒冷的春天
那条河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 就是在那条河上
创作了遵义会议后的第一首诗
这首诗一开头就非常精彩
中间特别有气势
收笔更是利落
蒋介石曾想用那条河
卡住 *** 越写越长的中央红军
然而那条河掀起的波浪
反而诱发了 *** 的灵感
为了引人入胜
*** 用押韵的脚步 平仄的枪声
反复斟酌,四易其稿
第一稿撕去土城作战的败笔
第二稿放弃早已构思好的
北渡长江的动词
第三稿用《忆秦娥》中的
马蹄和喇叭声
删去了娄山关的敌兵
第四稿用现代技巧
避实就虚,挥师东进
诗到胜利为止
这是 *** 的风格
并在他后来的创作中
取得了新的突破
那条河叫赤水河
比起金沙江和大渡河算不了什么
难怪 *** 在他的《长征》诗中
未曾提过
172244
美特网 » 陈衍强(陈衍强的诗歌)
免责声明:本文由舒涵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