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郑翔个人事迹(5篇)
三月的扬州,看得见和风舒柳的景象,听得见花开萌动的声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时代楷模”郑翔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1983年从大学毕业后,郑翔做过会计、在国企当过生产科长。2002年企业改制后,按她的能力和性格,许多人劝说郑翔去创业,肯定能成功,但她还是听从了丈夫李春来的建议,放弃了创业念头,竞聘走上了广陵区宝塔社区主任的岗位,为老百姓服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负责人就是那个穿针引线的人。到了社区应该做什么?花三年时间,郑翔在实践中摸索,把宝塔社区打造成了“明星社区”。2005年文昌花园社区成立,组织选派郑翔到新社区任职,这道题再次摆在了她面前。
郑翔的风格是边干边思考。当时的文昌花园社区“地偏人杂是非多”,郑翔从进门入户开始熟悉情况。白天居民家里没人,就晚上跑;居民平时忙,就周末上门……“个头不高腿很长,浑身充满正能量。”社区新书记很快引起了居民的关注,顺口溜也流行起来。退休居民徐树华体弱多病,儿子瘫痪在床,自从老伴去世,家里就失去了欢声笑语。郑翔得知后立刻召集社区班子成员,常去徐树华家,与她聊天、帮她干活、驱散她心头的阴霾。渐渐,这家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访遍居民住户,郑翔跑出了感悟:“当好群众的服务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国家领导人指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郑翔谨记在心。她发现,新生育政策实施后,社区0—3岁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这些孩子没到入园年龄,如何照料成了很多“上班族”的烦恼。“社区有场地,可以借社会专业组织办一个照护中心。”认准对老百姓有利,那就干起来。经过审批、筹资、招标等环节,文昌花园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去年开张了,首批30名婴幼儿在育婴师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带娃难”迎刃而解。
郑翔爱“找事做”,有人建议:“何必没事找事,就不怕自己忙了一身汗,群众还是不点赞吗?”郑翔坦然回答,“只要我干得好,群众怎么会不说好?只要百姓有需要,就没有分外事。”
去年,党的____在北京召开,作为党的____、____、____三届党代表,郑翔和前两次一样带去了居民的献礼。这次是一本居民们编写的《宜见扬州好地方》线装书,书里写满了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描述和赞美。而这背后,是郑翔这些年不断满足居民各类需求的不懈探索。
国家领导人说,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郑翔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服务千家万户要把事做好,不仅要保持激情,更要拿出办法。
社区里的文昌花园小区居民群体庞大,经过17年的治理,当年的“三多三难社区”已一跃成为“全国文明社区”。“郑翔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居民素质迅速提升?”全国各地的社区赶到扬州取经,而郑翔牵的“牛鼻子”就是创设“最美文昌人”奖项。
“年底,文昌花园小区的居民代表们会坐下来自荐推荐优秀居民,然后再由网格员投票,最后由社区文明评议团评议、公示。通过典型引领,大家在争做文明居民方面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氛围。”小区居民叶长富去年荣获“最美文昌人”,他说,社区现在有28支志愿者服务队,居民争着加入其中,在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可以兑换他人的志愿服务,所以每个志愿者都觉得作为小区一份子不能坐享其成。
用引导居民自治这样的“新办法”解决“老问题”,郑翔还将这些“新办法”提炼总结,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郑翔工作法》。“抓党建、开新路;个性化、建支部;选代表、中心户……”工作法让社区的服务管理实现了项目化和专业化,引来各地社区干部学习效仿。
郑翔同志是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党的____、____、____代表。她20多年如一日,立足社区岗位用心用情用力为居民服务,不断创新社区工作方法,组织居民共建美好社区,成为社区带头人、居民贴心人、事业传承人,是新时代社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全省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标杆,是模范践行____的先进典型。
为深入学习宣传郑翔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为民情怀,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郑翔同志江苏“时代楷模”称号,并在全省广泛开展向她学习的活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争做先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敢”的担当,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新征程上贡献力量。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翔就是把全部精力用于“夯基垒土”的社区工作者之一。她20多年如一日立足社区岗位,用心用情用力为居民服务,不断创新社区工作方法,组织居民共建美好社区,成为社区带头人、居民贴心人、事业传承人。近日,省委宣传部授予郑翔江苏“时代楷模”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她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为民情怀,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做为民解难的“贴心人”。国家领导人指出,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天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郑翔制作数千张印有自己手机号的“温馨服务卡”,用看不见的“线”把社区和居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完成数千户家庭、10万字资料的户情调查,用“铁脚板”跑出社区“大数据”。她发扬“夜打灯笼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只要社区需要,就没有“分外事”,心中的“天平”总是倾向社区居民,被社区里的孩子们称为“郑妈妈”。像雷锋一样,郑翔有着追求纯粹、一心为民的“傻”劲。“锅不热、饼不贴;锅一热、饼就贴。”正是郑翔“热”心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才赢得了群众对社区干部的“贴”近。党员干部应像郑翔一样,不计个人得失,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做恪尽职守的“螺丝钉”。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郑翔创新基层治理,在社区开办慈善超市、推行“错时上班”制度、建立特色党支部……她为社区这个大家庭,无怨无悔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硬是把当时扬州最大的拆迁安置社区建成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群众心中的幸福社区。“虽然没有权,却事事跑在前。”像雷锋一样,郑翔身上有着能钻善挤的“钉子精神”,在社区这架“机器”上,当着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员干部应像郑翔一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作奉献。
做助民增收的“老黄牛”。乐业才能安居。党的____以来,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多次强调要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针对拆迁安置社区失地农民、失业居民多的情况,郑翔“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跑烂脚皮”拉订单,腾出自家车库作加工场地,甚至不顾骨折,拄拐挨户上门检查产品质量……她以高尚的为民情怀帮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以强烈的责任心守护居民“钱袋子”。“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雷锋的话留给后来者思索和启迪。郑翔就是这样的“一颗粮食”。她通过一套带动就业“组合拳”,舒展了不少常年紧锁的眉头。党员干部应像郑翔一样,勇当助民增收带头人,多为当地群众致富“架桥引路”。
郑翔曾设计制作《幸福美如花》笑脸图和《喜迎____ 百姓的心声》作品集,展示社区居民“无拘无碍”幸福生活。在“笑脸”“心声”的背后,饱含郑翔等社区工作者的心血。今年恰逢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江苏各地正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让我们以“时代楷模”郑翔同志为榜样,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担当,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加”码幸福
一次性签约加装16部电梯,“悬空老人”圆了电梯梦
“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能被群众需要就是我们的本事。做社区工作,最重要的是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是郑翔在工作笔记首页写下的话语,这是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更是一位社区当家人的工作目标。
昨天一早,家住文康苑小区15栋1单元的李树香买菜回家,到楼下看着“拔地而起”的崭新电梯,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家住在4楼,丈夫患有肺部疾病,爬两层楼就气喘吁吁,现在终于有了电梯。”
盼望加装电梯,除了李树香,还有很多人。
文康苑小区建于2000年,常住居民中约有40%是老人。对住在高楼层的老人而言,没有电梯,上下楼是个难题。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郑翔争取到将文康苑小区作为广陵区四星级小区改造试点的机会,把居民楼加装电梯纳入“适老化改造”范围。
老楼加装新电梯,对居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不过,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
“意见不统一,是电梯加装的‘拦路虎’。”郑翔说,为了推进电梯加装工作,她成立了党建引领文康苑老小区改造暨加装电梯协调小组,建立行动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召开几十场矛盾协调会,解释相关政策,化解居民意见分歧。“电梯装不装”“费用如何分摊”……全由居民说了算,最终拿出了令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截至目前,除了已投用的电梯,文康苑小区一次性签约了16部,其中8部已完成、8部正在推进,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电梯加装密度最高的老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