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将父亲阖闾葬于虎丘,墓中3000把宝剑,为何2000余年从未被盗?

今天美特网(meite.net.cn)小编给各位分享苏州有哪些君王的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夫差将父亲阖闾葬于虎丘,墓中3000把宝剑,为何2000余年从未被盗?(阖闾墓实际上已经被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夫差将父亲阖闾葬于虎丘,墓中3000把宝剑,为何2000余年从未被盗?

虽然说秦始皇死后,他的陵墓从来没有被挖掘过,但是你是否听说过,秦始皇生前曾挖别人的墓,最终却无功而返的事情吗?也正是因为这些剑的存在,所以历代的皇帝们对虎丘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秦始皇和孙权想要挖掘阖闾的墓地。但是他们并没有成功。 秦始皇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之后,曾经多次到苏州巡游,名义上是巡游,暗地里却下密诏紧急调集军队到苏州,而是挖一座古墓。秦始皇挖的这座古墓就是阖闾墓,因为父亲阖闾生前酷爱宝剑,夫差用了3000多把宝剑陪葬父亲,其中就包括非常著名的鱼肠剑,因此这座坟墓也被称为剑冢。 所以夫差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招,在墓修好以后就用水把墓给淹了。宝剑配英雄,于是他调来大军,在虎丘山上连续挖了一个月,最后连古墓的影子都没有发现,只能败兴而归。 西楚霸王项羽也曾派兵来挖掘,最后也是无功而返。慢慢地,阖闾墓就成了遥远的传说。只有考古学者还在念念不忘,虎丘山下,剑池深处的阖闾墓。 这就是传说中的阖闾墓的墓门,阖闾墓的位置虽然已经确定,但是国家文物局为了保护墓中的珍贵文物,规定不能主动发掘。 虽然阖闾墓经历了多次挖掘,但是阖闾墓并没有被破坏。考古资料显示,考古人员找到了洞穴底上的石板,而石板丝毫没有被移动过。所以推断墓穴至今还是保持完整的。

历史上还有哪位皇帝的墓至今没被发现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三国曹操的墓至今没有发现,传说曹**后建了72座假的墓葬,就是怕后人发现。还有一个就是成吉思汗的墓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何北邙会成为古代帝王青睐的埋葬地呢?

古时埋葬地要选地理因素,以及还要看其风水如何,北邙在历史上不管是地理因素,还是它本身的历史因素,甚至它的风水极好等原因都成为了埋葬帝王的极好之地。 古时民间相传“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就在苏杭生活,逝去之后最好能葬在北邙,北邙是古人最青睐的埋骨地。 北邙山原名邙山,因位于洛阳北部,因此称之为北邙。北邙山不仅古墓数量庞大,更有无数帝王贵胄埋葬于此,在考古中发现光帝王墓就有24座,时间跨度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共六代。而北邙能成为帝王青睐的埋葬之地也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地理原因。自古以来中原兴盛土葬,好的土葬的地点必须符合几个条件——土厚、水低、干燥、缓平。北邙山海拔300余米,地势平缓,中间高四周低,无高山遮掩,无沟壑纵横。土质由黄土构成,土层深厚、粘结性佳、质地坚固、密度紧实,独特的地质结构造就了北邙山渗水少、土壤干燥且不松散的特性,也就成为了适合土葬的地方。 二、历史原因。北邙山地处洛阳北。由于古代的防腐技术有限,人们逝去后只能选择在故居的附近下葬。都城繁华,不适合下葬,于是离都城近地理位置又好的北邙山便成了首选之地。 三、风水原因。人在刚逝去时,被认为处于阴阳交界,这时产生的生气会遇到风会随风而散,遇到水会被停聚。有了山岗可阻风吹散,有了河流可聚拢而积。 北邙一带靠山面水,藏风聚气,是陵墓的绝佳风水宝地。且邙山为秦岭余脉,而秦岭又为昆仑余脉,昆仑自古就被认为是中国龙脉的发源地,因此人们也认为邙山是在龙脉上。于是北邙便成为了一待风水宝地。

南朝帝王陵墓主要有哪些?

南朝帝王陵墓大多是在江苏南京附近的江宁、句容、丹阳一带。主要的陵墓有: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齐高帝萧道成的泰安陵,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齐武帝萧赜的景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梁简文帝萧纲的庄陵;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陈文帝陈蒨的永宁陵以及梁代宗室王侯萧宏、萧秀、萧恢、萧儋、萧景、萧绩、萧正玄、萧烒的墓等等。

清朝和明朝哪些皇帝陵墓至今没被盗?

没被盗过的清朝皇陵: 1、孝陵,清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陵墓。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紧靠石牌坊是大红门。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红墙迤俪,肃穆典雅。门前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 2、福陵,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为盛京三陵之一。另有努尔哈赤的后妃叶赫那拉氏、博尔济吉特氏等人葬于此处。天聪三年(1629年)选定在盛京的东北郊外营建陵墓。同年将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氏的墓从东京杨鲁山迁来此处。初建时,只称作“先汗陵”或“太祖陵”,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为“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运长久。陵墓到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来在康熙和乾隆年间又续有增建。 整个陵园背靠山峦,气势宏伟,风景优美。福陵的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形制为外城内郭,由前院、方城和宝城三部分构成,自南而北渐次升高。这既不同于明朝的陵墓,也不同于清朝入关后建造的陵寝。 福陵自1929年起被代奉天省**辟作公园,因其位于市区的东部而得名东陵,目前除方城明楼曾毁于雷火后又修复外,其余皆保存完好。陵园周边为青松古林环抱,称“天柱排青”,是盛京胜景之一。1988年,福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4年,包括福陵在内的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昭陵,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清昭陵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泰陵,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距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5、昌陵,清昌陵是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位于 清西陵的泰陵之西。它的神道在泰陵圣德神功碑亭南与之相接,是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 6、慕陵,清慕陵即为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陵寝 ,位于清西陵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 。慕陵在清东陵、清西陵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没被盗过的明朝皇陵: 明朝的祖陵被起义军盗过。皇陵在南京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是被清朝打下来的,清朝对文物保护得很好,所以基本上保存完好。 新中国建立以后,定陵,也就是万历的陵,被打开过,遭到了破坏。 其他的大都完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代皇陵 百度百科-明代皇陵

宋朝历代皇帝的墓在哪?

宋朝皇帝陵墓本在河南奉先(河南巩义市),北宋9帝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客死异乡外,其余7帝均葬于此。北宋灭亡以后,河南地区为金朝控制,宋帝当然不能继续葬在奉先。绍兴元年(1131),哲宗皇后孟氏去世,遗命先择地“攒殡”,待恢复中原以后,再归葬河南。后葬于绍兴府会稽县宝山泰宁寺。后来此地就成为南宋的皇家陵园,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及徽宗梓宫均葬在这里。

我国已经发现的古代君王陵墓有多少?

【清西陵】
清西陵在河北易县城的永宁山下,东距北京市一百二十多公里,是清入关后营建的又一处规模较大的陵墓区,也是历代帝王陵园建筑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陵域北起奇峰岭,南到大雁桥,东自梁各庄,西止紫荆关,方圆八百平方公里。
陵区内共有帝陵四座:雍正帝泰陵、嘉庆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光绪帝崇陵。还有不少后陵、妃陵、公主墓等。清西陵的开辟始于雍正皇帝。
清西陵还有一座没有建成的帝陵,是中国末代皇帝傅仪的陵墓。傅仪去世后,骨灰曾归葬八宝山公墓,1994年,傅仪的骨灰又葬入清西陵。
◇泰陵
根据“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雍正本应当随父葬,但雍正却另辟兆域,在距离东陵数百里以外的易县营建泰陵。其原因,传云他篡改康熙的遗诏,皇位得之不正,心怀内疚,因而不愿葬在其父之旁。
泰陵的建筑历时八年。泰陵是清西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也是西陵陵园的核心部分。前后有三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和一条宽达十多米、长五公里的神道,通贯陵区南北。神道两侧的石像生有石兽三对、文臣一对、武臣一对。泰陵石像生采用写意的手法,以浓重粗大的线条,勾划出人物和动物的形象,再用细如绣花的线刻,表现细节、花纹。体现了清代石雕艺术独到的雕刻技法。
神道北延,是泰陵神道碑亭。碑亭内矗立着一通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的雍正皇帝谥号的石碑。碑亭北是东、西朝房,是制作和存放蔬菜、瓜果、点心的膳房。东、西朝房北,过隆恩门就是泰陵的主体建筑——隆恩殿。隆恩殿由东西配殿和正殿组成,东殿是放置祝板的地方,西殿为喇嘛念经的场所。正殿在正中的月台上,巍峨高大。殿内明柱贴金包裹,顶部有旋子彩画,梁坊装饰金线大点金,金碧辉煌。
◇慕陵
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墓,是清西陵中最西的一座帝陵,形制别具一格。
根据清代规制,帝名陵名一般是由后代皇帝敬定的,但是慕陵的陵名据说是道光皇帝亲自拟定的。他临终前曾说:“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迩,呜乎!其慕与慕也”,而后把谕旨存放在大殿的东暖阁。道光皇帝死后,咸丰即位,重读遗诏,见“其慕与慕也”一句,心领神会,于是命名为慕陵。
慕陵在清代帝陵中,规制最为简约,没有方城、明楼、地宫和神德神功碑、华表及石像生,但工程质量坚固精细。隆恩殿都是用金丝楠木构造,不施彩绘,以蜡涂塘,精美异常。整个天花板上,都用香气馥郁的楠木以高浮雕的手法,刻成向下俯视的龙头。众龙吞云喷雾,栩栩如生,使人们走进殿内仿佛置身于“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艺术境界。
慕陵的围墙不挂灰、不涂红、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顶亦以黄琉璃瓦覆盖,灰黄相映。随山势起伏,把殿亭、宝顶环抱在陵墙内,显得清明、肃穆。尤其龙凤门前二棵枝叶繁茂,造型独特的迎客松,为慕陵增添了诗一般的韵味。一棵主干微斜,枝叶向上呈圆形,边缘翻卷,形似彩盘,犹如侍女顶盘祭奠,另一棵弯腰颔首,彬彬有礼,象在恭谦地迎接来客。
◇崇陵
崇陵是光绪死后,开始修建的,到清朝灭亡时尚未建成,后由大臣梁鼎芬向逊清遗老捐集款项继续修建,得以完成。
崇陵地宫虽规制并不宏大,但工料之精、耗银之多也是相当可观的。墓道有四重石门,每重门由两扇整雕的清白玉石合成。上面有菩萨浮雕一尊,菩萨头带佛冠,身披袈裟,足登莲花座,善心善面地恭身挺立在石门上,护门念经。
地宫内床为青石雕成的须弥座,上面左右并排停放着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棺椁四周镌刻有藏文和梵文经咒。隆裕后棺盖顶有一幅精美的石雕线刻画。整个画面布局紧凑,造型生动,刀法精细,线条镀金。
崇陵地宫曾被盗掘,当年盗墓留下的残迹还在,四重石门洞开,光绪皇帝的棺椁被用刀斧凿成一个大洞。隆裕皇后的棺椁盖也被撬开,隆裕皇后口中的珠宝被盗贼取出,地宫内随葬物品被洗劫一空。盗贼未发现光绪皇帝的棺椁底下的“金井”,中国考古工作者从中掘出珍珠、翡翠、玉石、子母铁球等珍贵文物二百多件。
崇陵地宫经过整理和修饰,已正式对国内外游人开放。

【隋文帝泰陵】
隋文帝阳坚是华阴(今天的陕西)人。北周的时候承袭父爵,当上了隋国公。他的女 儿是北周宣帝的皇后。静帝年幼便即了位,他任丞相,于是总揽了朝政,被封为隋王。后来他废静帝自立,建立了隋朝,年号是开皇。他用了九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文帝在位一共二十多年,开基立业,在政治上比较有所作为,在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他推行均田制,创立了科举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集权制度,为以后唐代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死后与皇后合葬泰陵,同坟异穴。
隋文帝的陵被称为泰陵,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扶风县城附近。它南面靠近一个小村镇,东面就是杨陵火车站。所以如果你想实地探访一下泰陵是比较便利的。站在泰陵前,你的目光越过渭河,可以看到巍峨的终南山。静观泰陵,你可以发现,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它显得益发古老而沧桑。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陵墓顶部是平坦的长方形,而陵冢的底部和四周已经被挖去了很多,想来是历代盗墓者所为。陵园的建筑早已经毁废,现在地面的遗存物也已经难以找到了。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建有高耸的阕楼。
从陵冢往南是一座清代石碑,大约高三米,碑上刻着“隋文帝泰陵”五个清晰的大字,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陕西巡抚毕阮所书。
往泰陵东南走,在不远的陵角和陵东两块高地上,还有当年隋文帝庙的遗迹。今天俗称“祭祀坛”。原祀庙的垣墙建筑早已经毁掉,现在只能够看到残砖碎瓦了。但是我们不难设想,当初祀庙的规模是多么地宏大。从这里还能看到阕楼的遗迹。
就是在这些残砖碎瓦中,历史学家发现了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文饰和形制。比较多的是莲花状的方砖。方砖**是浮雕的莲花图案,角边饰以蔓草,四周刻着连珠纹,非常美观大方。特别的,这里还发现了一枚残破的、以菩萨形象为文饰的瓦当。它的正面用弦纹和连珠纹组成一个心形,中心端坐着一尊双手合十、结迦跌坐的菩萨。据说这种直接以菩萨为文饰的瓦当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
隋文帝的泰陵,在中国陵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为以后唐宋陵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泰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在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北雷塘村。雷塘,又称为“雷坡”,相传吴王曾经在这里建造钓鱼台。南朝的时候,这里园林山水,亭台楼榭,是江南胜迹。宋代以后,这里湮灭无存,只剩下炀帝孤冢一座,老百姓称为“皇墓墩”。后世的人做诗讽刺隋炀帝说: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尤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原生归架六龙。
隋炀帝杨广,是杨坚之子。他十三岁就被封为晋王,拜拄国。隋讨伐陈的时候,他是行军元帅,驻镇扬州。后来他弑父即位。即位之后他贪图奢靡,开了通济渠,便于自己坐龙舟游玩。他三下扬州,整天杯不离手,纸醉金迷。他的住所都用金玉装饰,金碧辉煌。他还热中建造宫殿,劳民伤财,致使国力亏空,民不聊生。后来宇文华及攻入江都宫,隋炀帝怕杀头碎尸于是自缢而死。
清代的时候曾经重修了炀帝陵。陵墓的前面有阮沅所立的碑石,上面清晰地写着“隋炀帝陵”四个大字。隋炀帝在歌舞和美酒中把江山断送了,引起后代多少文人的感慨赋诗。

【唐太宗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子,被封为秦王,他为建立统一强大的秦王朝跃马征战,屡建战功。后来他发动“玄武门之变”,用武力逼迫高祖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第二年改号为“贞观”。李世民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在他当政期间,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为盛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死后,太宗就开始营建昭陵。他极力宣扬薄葬,目的是为了使“歼盗息心”,免得象汉朝诸陵一样被偷盗尸骨无存。但事实上,昭陵的建制并非俭约,而是十分奢华的。整个陵园方圆几十公里,气势壮观雄伟,是以往的帝王陵园所无法比拟的。唐太宗死后葬入玄宫,与长孙皇后合寝,以便让皇后按礼制在寝宫内侍奉墓主。
昭陵墓室内部非常华丽,据传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兰亭序》真迹就在其中。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作诗描述了昭陵玄宫辉煌壮丽的景象。
昭陵陵园内有一百六十多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其中有魏征、房玄龄、温彦博、李靖、尉迟恭等历史有名人物的坟墓。昭陵居高临下,陪葬墓分布在两侧,其中公主妃子的墓多数在山上。在昭陵的玄武门外有一个梯形的祭坛,祭坛陈列着十四个少数民族酋长的石像,祭坛的东西庑殿中陈列着世界闻名的浮雕?/ca>

哪几个皇帝以南京为都城?

明朝皇帝中,有两位皇帝以明朝为都,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到1420年,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2、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 扩展资料: 明朝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在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陵都在哪

具体可以到我空间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氏 上古时期 ** 南海 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 伏羲氏 原始社会 太昊陵 河南淮阳 湖北襄阳等 传说之陵 女娲氏 原始社会 女娲陵 山东济宁 山西赵城等地 传说之陵 炎帝神农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32世纪) 炎帝陵 湖南酃县 传说之陵 黄帝有熊氏或轩辕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6世纪) 黄帝陵 陕西黄陵县,山东 甘肃 河南 河北等地 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 少昊金天氏 原始社会 少昊陵 山东曲阜 传说之陵 颛顼高阳氏 原始社会 颛顼陵 河北高阳 传说之陵 帝喾高辛氏 原始社会 帝喾陵 河南滑县 陕西 阳等地 传说之陵 帝尧陶唐氏 原始社会 尧陵 山西临汾,山东东平等地 传说之陵 帝舜有虞氏 原始社会 舜陵 湖南宁远县 传说之陵 大禹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2世纪) 禹陵 浙江绍兴 传说之陵 夏代王陵 夏代自后启杀益自立,天下为私,进入了*隶社会。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至公元前十七世纪,共传了十六帝。仅有个别帝陵有一些传说的记载,大都不可考。由于夏代的历史情况目前尚未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仅将各帝名称列表于手,以供参考。 帝号及 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后启 (约前2095--前2086年) 无考 太康 (约前2085--前2057年) 太康陵 河南太康县 传说之陵 仲康 *隶社会 不可考 后相 *隶社会 不可考 少康 *隶社会 不可考 后杼 *隶社会 不可考 后槐 *隶社会 不可考 后芒 *隶社会 不可考 后泄 *隶社会 不可考 后不降 *隶社会 不可考 后扃 *隶社会 不可考 后廑 *隶社会 不可考 孔甲 *隶社会 不可考 孔皋 *隶社会 孔皋陵 河南洛宁县 传说之陵 后发 *隶社会 不可考 后履癸(桀) *隶社会 不可考 商代王陵 公元前十七世纪初,商汤(成汤)推翻了夏末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约自公元前一七一一年至公元前一0六六年,共历时约六四五年,传位三十帝,殷代情况已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其后期帝王陵墓已在河南安阳殷墟等地有所发现,但是具体的是哪一个帝陵尚未考确,正在考定中。仅将各帝名称列表于后,以供参考。 帝号及 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成汤 约前1711年起在位十三年 汤陵 山西万荣县 传说之陵,已于元世祖二十年(1283年)没入黄河之中 外丙 约前1698年起在位二年 无考 仲壬 约前1696年起在位四年 待考 太甲 约前1692年起在位三十三年 待考 沃丁 约前1659年起在位二十九年 待考 太庚 约前1630年起在位二十五年 待考 小甲 约前1605年起在位三十六年 待考 雍已 约前1569年起在位十二年 待考 太戊 约前1557年起在位七十五年 待考 仲丁 约前1482年起在位十一年 待考 外壬 约前1471年起在位十五年 待考 河亶甲 约前1456年起在位九年 待考 祖乙 约前1447年起在位十九年 待考 祖辛 约前1428年起在位十六年 待考 沃甲 约前1412年起在位二十年 待考 祖丁 约前1392年起在位三十二年 待考 南庚 约前1360年起在位二十九年 待考 阳甲 约前1331年起在位七年 待考 盘庚 约前1324年起在位二十八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小辛 约前1296年起在位二十一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小乙 约前1275年起在位二十一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武丁 约前1254年起在位五十九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祖庚 约前1195年起在位七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祖甲 约前1188年起在位三十三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廪辛 约前1155年起在位六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庚丁 约前1149年起在位六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武乙 约前1143年起在位四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太丁 约前1139年起在位三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帝乙 约前1136年起在位三十七年 河南安阳附近 待考 纣(辛) 约前1099年起在位三十三年 传说自焚 西周王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周文王姬昌 五十七年 文王墓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武王发 七年 武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成王诵 三十七年 成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康王钊 二十六年 康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昭王瑕 十九年 昭王陵 河南登封 待考 周穆王满 四十一年 穆王陵 陕西西安 待考 周恭王翳扈 十九年 恭王陵 陕西咸阳 待考 周懿王囏 二十四年 懿王陵 周孝王辟方 十三年 孝王陵 周夷王燮 二十九年 夷王陵 周厉王胡 三十七年 厉王陵 周宣王静 前827--前782年 周幽王宫涅 前781--前771年 幽王陵 陕西临潼 待考 东周王陵(春秋)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周平王姬宜臼 前770--前720年 周桓王林 前719--前697年 周庄王佗 前696--前682年 周厘王胡齐 前681--前677年 周惠王阆 前676--前652年 周襄王郑 前651--前619年 周顷王壬臣 前618--前613年 周匡王班 前612--前607年 周定王瑜 前606--前586年 周简王夷 前585--前572年 周灵王泄心 前571--前545年 河南洛阳 周景王贵 前544--前520年 河南洛阳 王后穆氏 周悼王猛 前520 周敬王匄 前519--前476年 河南洛阳 东周王陵(战国)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周元王姬仁 前475--前469年 周贞定王介 前468--前441年 周哀王去疾 前441 周思王叔 前441 周考王嵬 前440--前426年 周威烈王午 前425--前402年 河南洛阳 周安王骄 前401--前376年 周烈王喜 前375--前369年 周显王扁 前368--前321年 周慎靓王定 前320--前315年 周赧王延 前314--前256年 陕西凤翔 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秦始皇蠃政 前221--前210年 始皇陵 陕西临潼 发现兵马俑 秦二世胡亥 前209--前207年 陕西临潼北 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汉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年 长陵 陕西咸阳市窑店 汉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年 安陵 咸阳市韩家湾 惠孝张皇后 汉高后吕雉 前187--前180 吕后陵 咸阳长陵东 汉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年 霸陵 西安市东郊 孝文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年 阳陵 咸阳市张家湾 孝景王皇后 汉武帝刘彻 前140--前87年 茂陵 兴平县南位 李夫人 汉昭帝刘弗陵 前86--前74年 平陵 咸阳市大王 孝昭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 前73--前49年 杜陵 长安县东少陵原上 孝宣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 前48--前33年 渭陵 咸阳市周陵南 孝元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 前32--前7年 延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孝成班婕妤 汉哀帝刘欣 前6--前1年 义陵 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衎 公元1--5年 康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孺子婴 6--8年 [新]王 莽 8--23年 淮阳王刘玄 23--25年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光武帝刘秀 25--57年 原陵 河南孟津 阴皇后 明帝刘庄 58--75年 显节陵 河南洛阳 马皇后 章帝刘炟 76--88年 敬陵 河南 窦皇后 和帝刘肇 89--105年 慎(顺)陵 河南洛阳 熹皇后 殇帝刘隆 106年 康陵 河南洛阳 安帝刘祜 107--125年 恭陵 河南洛阳 阎皇后 顺帝刘保 126--144年 宪陵 河南洛阳 梁皇后 冲帝刘炳 145年 怀陵 河南洛阳 质帝刘缵 146年 静陵 河南洛阳 桓帝刘志 147--167年 宣陵 河南洛阳 郑皇后 灵帝刘宏 168--189年 文陵 河南洛阳 何皇后 王皇后 少帝刘辩 189年 献帝刘协 190--220年 禅陵 河南修武 曹皇后 三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蜀昭烈帝刘备 221--223年 惠陵 四川成都 照烈皇后甘氏 穆皇后吴氏 蜀后主刘禅 223--264年 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 后追封 高陵 河北临漳 武宣卞皇后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 首阳陵 河南渑池 文德郭皇后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 高平陵 河南孟津 明元郭皇后 高贵乡公曹髦 255--260年 河南洛阳 魏元帝曹奂 261--265年 吴武烈帝孙坚 后追封 吴陵 江苏丹阳 吴夫人 吴大帝孙权 222--252年 蒋 陵 江苏南京 步皇后 潘夫人 吴会稽王孙亮 253--258年 吴景帝孙休 259--264年 定陵 安徽当涂 朱夫人 吴末帝孙皓 265--280年 河南洛阳 滕夫人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年 峻阳陵 河南洛阳 武元杨皇后 晋惠帝司马衷 291--306年 太阳陵 河南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 307--313年 晋愍帝司马邺 314--316年 东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元帝司马睿 317--323年 建平陵 江苏南京 元敬虞皇后 晋明帝司马绍 324--326年 武平陵 江苏南京 明穆庾皇后 晋成帝司马衍 327--342年 兴平陵 江苏南京 成恭杜皇后 晋康帝司马岳 343--344年 崇平陵 江苏南京 康献褚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 345--361年 永平陵 江苏南京 穆章何皇后 晋哀帝司马丕 362--365年 安平陵 江苏南京 哀靖王皇后 晋废帝司马奕 366--371年 吴陵 江苏吴县 孝庾皇后 晋简文帝司马昱 372年 高平陵 江苏南京 简文顺王皇后 晋孝武帝司马曜 373--396年 隆平陵 江苏南京 孝武定王皇后 晋安帝司马德宗 397--418年 休平陵 江苏南京 晋恭帝司马德文 419--420年 冲平陵 江苏南京 恭思褚皇后 十六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汉刘渊 304--309年 永光陵 汉刘聪 311--317年 宣光陵 汉刘粲 318--337年 前赵刘曜 318年 后赵石勒 319--332年 高平陵 河北邢台 后赵石弘 333--334年 后赵石虎 335--349年 显原陵 后赵石遵 349年 后赵石鉴 349年 后赵石祗 350年 前燕慕容皝 337--348年 前燕慕容 349--359年 龙陵 前燕慕容 360--?年 前秦苻健 351--354年 原陵 前秦苻生 355--356年 前秦苻坚 356--384年 前秦苻丕 385年 前秦苻登 386--393年 前秦苻崇 394年 后秦姚苌 384--393年 原陵 后秦姚兴 394--415年 偶陵 成李特 303年 成李雄 304--334年 安都陵 成李期 335--337年 汉李寿 338--343年 安昌陵 汉李势 344--?年 前凉张寔 314--319年 宁陵 前凉张茂 320--323年 前凉张骏 324--345年 大陵 前凉张重华 346--353年 显陵 前凉张祚 354年 愍陵 前凉张玄靓 355--362年 平陵 前凉张天锡 363--?年 西凉李暠 405--416年 建世陵 西凉李歆 417--419年 西凉李恂 420--?年 后凉吕光 389--399年 高陵 后凉吕绍 399年 后凉吕纂 399--400年 白石陵 后凉吕隆 401--?年 后燕慕容垂 384--395年 宣平陵 后燕慕容宝 396--397年 后燕慕容盛 398--400年 兴平陵 后燕慕容熙 401年 微平陵 南凉秃发乌孤 397--399年 南凉秃发利鹿孤 400--401年 西平陵 南凉秃发檀 402--?年 南燕慕容德 398--404年 东阳陵 南燕慕容超 405--?年 西秦乞伏国仁 385--387年 西秦乞伏乾归 388--411年 抱罕陵 甘肃兰州 西秦乞伏炽磬 412--?年 武平陵 北燕冯跋 409--?年 长谷陵 夏赫连勃勃 407--?年 嘉平陵 南北朝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宋武帝刘裕 420--422年 初宁陵 江苏南京 武敬臧皇后 宋少帝刘义符 423--424年 江苏南京 宋文帝刘义隆 425--453年 长宁陵 江苏南京 文元袁皇后 宋孝武帝刘骏 454--464年 景宁陵 江苏丹阳 孝武文穆王皇后 宋前废帝刘子业 465--?年 江苏丹阳 崇献何皇后 宋明帝刘彧 466--472年 高宁陵 江苏南京 宋后废帝刘昱 473--477年 江苏丹阳 宋顺帝刘准 478--479年 遂宁陵 齐高帝萧道成 480--482年 泰安陵 江苏丹阳 高昭刘皇后 齐宣帝萧承之 479年追尊 永安陵 江苏丹阳 齐武帝萧赜 483--493年 景安陵 江苏丹阳 齐郁林王萧昭业 494年 江苏丹阳 齐薛王萧昭文 494年 江苏丹阳 齐景帝萧道生 494年追尊 修安陵 江苏丹阳 齐明帝萧鸾 495--498年 兴安陵 江苏丹阳 明敬刘皇后 齐东昏侯萧宝卷 499--501年 江苏丹阳 齐和帝萧宝融 502--?年 恭安陵 梁武帝萧衍 503--548年 修陵 江苏丹阳 梁临贺王萧正德 549年 梁简文帝萧纲 550--551年 陵 江苏丹阳 简文王皇后 梁豫章王萧栋 551年 梁武陵王萧纪 552年 梁元帝萧绎 553--555年 湖北荆州 梁敬帝萧方智 556--557年 陈武帝陈霸先 558--559年 万安陵 南京江宁 武宣章皇后 陈文帝陈蒨 560--566年 永宁陵 南京市 陈废帝陈伯宗 567--568年 陈宣帝陈顼 569--582年 显宁陵 陈后主陈叔宝 583--589年 河南洛阳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420--423年 金陵 山西大同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明元密皇后杜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424--452年 金陵 山西大同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 453--465年 金陵 山西大同 文成元皇后李氏 北魏献文帝拓拨弘 466--471年 金陵 山西大同 献文思皇后李氏 北魏孝文帝元宏 472--499年 长陵 河南临汝 孝文幽皇后 北魏宣武帝元恪 500--515年 景陵 河南临汝 北魏孝明帝元诩 516--528年 定陵 河南临汝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529--530年 静陵 北魏东海王元晔 531年 北魏节闵帝元恭 532年 北魏孝武帝元修 533--534年 云陵 陕西富平 西魏文帝元宝炬 535--537年 永陵 陕西富平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534--549年 北齐文宣帝高洋 550--551年 武宁陵 北齐废帝高殷 560年 文静陵 北齐武成帝高湛 562--564年 永平陵 北齐后主高纬 565年 陕西西安 北周闵帝宇文觉 557--558年 静陵 北周明帝宇文毓 559--565年 昭陵 明敬皇后独孤氏 北周武帝宇文邕 566--578年 孝陵 武皇后阿史那氏 北周宣帝宇文赟 579年 定陵 宣皇后杨氏 北周静帝宇文衍 580年 定陵 隋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培葬情况 隋文献帝杨坚 581--604年 太陵 陕西武功 文皇后独孤氏 隋炀帝杨广 605--618年 炀帝陵 江苏扬州 隋恭帝杨侑 605-619年 恭帝陵 陕西乾县阳洪乡 唐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唐太祖李虎 后追封 永康陵 三原县陵前 唐世祖李昺 后追封 兴宁陵 咸阳市窑店东 唐高祖李渊 618--626年 献陵 三原县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 627--649年 昭陵 礼泉县九 山 唐高宗李治 650--683年 乾陵 乾县梁山 武则天女皇 684--704年 乾陵 乾县梁山 夫妇合葬 唐中宗李显 684(710)--712年 定陵 兴平县龙泉山 唐睿宗李旦 684(710)--712年 挢陵 蒲城县丰山 唐玄宗李隆基 712--756年 泰陵 蒲城县金粟山 唐肃宗李亨 756--761年 建陵 礼泉县武将山 唐代宗李豫 762--779年 元陵 富平县檀山 唐德宗李适 780--805年 崇陵 泾阳县嵯峨山 唐顺宗李诵 805年 丰陵 富平县金瓮山 唐宪宗李纯 806--820年 景陵 蒲城县金炽山 唐穆宗李恒 821--824年 光陵 蒲城县尧山 唐敬宗李湛 825--827年 陵 三原县陵前柴家窑 唐文宗李昂 827--840年 章陵 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 841--846年 端陵 三原县徐木桃沟村 唐宣宗李忱 847--859年 贞陵 泾阳县仲山 唐懿宗李凗 860--874年 简陵 富平县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 874--888年 靖陵 乾县鸡子堆 唐昭宗李晔 889--904年 温陵 河南洛阳 唐哀帝李柷 905--907年 和陵 山东荷泽 让皇帝李宪 惠陵 蒲城县城西北 [附]孝明高皇后杨氏(武则天之母) 顺陵 咸阳市底张韩家村 五代十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后梁太祖朱晃 907--912年 宣陵 河南洛阳 元贞皇后张氏 后梁末帝朱友贞 913--923年 河南洛阳 次妃郭氏 后唐庄宗李存勗 924--926年 伊陵 河南新安 后唐明宗李亶 927--933年 徽陵 河南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 935--936年 河南洛阳 后晋高祖石敬瑭 937--942年 显陵 河南洛阳 后晋出帝石重贵 943--946年 后汉高祖刘知远 947--948年 睿陵 河南登封 后汉隐帝刘承佑 949--950年 颖陵 河南开封 后周太祖郭威 951--954年 嵩陵 河南开封 后周世宗柴荣 955--959年 庆陵 河南郑州 后周恭帝柴宗训 960--961年 顺陵 河南郑州 吴杨渥 907--908年 绍陵 吴杨隆演 909--919年 肃陵 吴杨溥 921--?年 平陵 前蜀王建 907--918年 永陵 四川成都 顺德皇后周氏 前蜀王衍 919--925年 后蜀孟知祥 925--935年 和陵 河南洛阳 太后李氏 南唐李璟 937--942年 永陵 南京牛首山 元敬皇后宋氏 南唐李昪 943--960年 顺陵 南京牛首山 光穆皇后钟氏 南唐李煜 961--?年 金陵 河南洛阳 南汉刘隐 907--911年 德陵 南汉刘龑 911--942年 康陵 南汉刘玢 942年 南汉刘晟 943--957年 昭陵 南汉刘鋹 958--?年 广东韶关 楚马殷 907--929年 湖南衡阳 楚马希声 930--931年 楚马希范 932--949年 楚马希萼 950年 金陵 楚马希崇 951--?年 金陵 吴越钱鏐 907--931年 安国县 吴越钱元瓘 932--940年 龙山 吴越钱弘佐 941--946年 龙山 吴越钱倧 947年 吴越钱俶 947--978年 闽王审知 907--925年 宣陵 福州莲花山 闽王鏻 926--938年 福州莲花山陈后 闽王曦 939--942年 福州 闽王延政 943--?年 南平高季兴 907--927年 高陵 湖北江陵 南平高从海 928--947年 龙山乡 高平高保融 948年 龙山乡 北汉刘旻 951--954年 北汉刘均 955年 北宋,辽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宋宣祖赵宏殷 后追封 永安陵 河南巩县 杜后 太祖王后 贺后 宋后 宋太祖赵匡胤 960--976年 永昌陵 河南巩县 太宗尹后 符后真宗潘后 宋太宗赵光义 976-997年 永熙陵 河南巩县 李后 李后 真宗郭后 宋真宗赵恒 998--1022年 永定陵 河南巩县 李后 刘后 杨后 宋仁宗赵祯 1023--1063年 永昭陵 河南巩县 曹后 宋英宗赵曙 1064--1067年 永厚陵 河南巩县 高后 宋神宗赵顼 1068--1085年 永裕陵 河南巩县 向后 朱后 陈后 徽宗王后刘后 刘后 宋哲宗赵煦 1086--1100年 永泰陵 河南巩县 刘后 宋徽宗赵佶 1101--1125年 金兵北掳 宋钦宗赵桓 1126--1127 金兵北掳 辽穆宗耶律璟 960--969年 怀陵 怀州黑山 辽景宗耶律贤 970--983年 乾陵 宣献皇后肃氏 辽圣宗耶律隆绪 984--1031年 庆陵 内蒙巴林左旗 齐天皇后肃氏 辽兴宗耶律宗真 1032--1055年 庆陵 皇后萧氏 辽道宗耶律洪基 1056--1101年 庆陵 宣懿皇后萧氏 南宋 金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宋高宗赵构 1127--1162年 永思陵 浙江绍兴 宪圣慈烈皇后 宋孝宗赵昚 1163--1189年 永阜陵 浙江绍兴 恭安皇后夏氏等 宋光宗赵惇 1190--1194年 永崇陵 浙江绍兴 慈懿皇后李氏 宋宁宗赵扩 1195--1224年 永茂陵 浙江绍兴 恭淑皇后韩氏 宋理宗赵昀 1225--1264年 永穆陵 浙江绍兴 皇后谢氏 宋度宗赵昺 1265--1274年 永绍陵 浙江绍兴 宋恭帝赵显 1275--1276年 宋端宗赵罡 1277--1278年 永福陵 广东新会 宋赵昺 1279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1115--1123年 睿陵 北京房山 金太宗完颜晟 1127--1135年 恭陵 北京房山 金熙宗完颜亶 1136--1149年 思陵 北京房山 金海陵王完颜亮 1150--1161年 北京房山 金世宗完颜雍 1162--1189年 兴陵 北京房山 金章宗完颜璟 1190--1208年 道陵 北京房山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 1209--1213年 金宣宗元颜珣 1214--1223年 德陵 河南开封 金哀宗完颜守绪 1224--1234年 明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朱元璋高祖 曾祖 祖父 建于1386--1413年 祖陵 江苏泗洪 朱元璋父母 建于1369--1379年 皇陵 安徽凤阳 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年 孝陵 江苏南京 皇后马氏 明惠帝朱允炆 1399--1402年 明成祖朱棣 1403--1424年 长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徐氏 明仁宗朱高炽 1425年 献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张氏 明宣宗朱瞻基 1426--1435年 景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孙氏 明英宗朱祁镇 1436--1449年 裕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钱氏 周氏 明代宗朱祁钰 1450--1456年 景泰陵 北京市西郊金山 皇后汪氏 明宪宗朱见深 1465--1487年 茂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纪氏 王氏 邵氏 明孝宗朱祐樘 1488--1505年 泰陵 北京市昌平 后后张氏 明武宗朱厚照 1506--1521年 康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夏氏 明世宗朱厚熜 1522--1566年 永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杜氏 陈氏 方氏 明穆宗朱载垕 1567--1572年 昭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李氏 陈氏 李氏 明神宗朱翊钧 1573--1620年 定陵 北京市昌平 孝端王氏 孝靖王氏 明光宗朱常洛 1620年 庆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郭氏 王氏 刘氏 明熹宗朱由校 1621--1627年 德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张氏 明思宗朱由检 1628--1644年 思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周氏 田氏 清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清室祖先 永陵 辽宁新宾 清太祖努尔哈赤 1616--1626年 福陵 辽宁沈阳东郊 清太宗皇太极 1627--1648年 昭陵 辽宁沈阳北郊 清世祖福临 1644--1661年 孝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皇后佟佳氏,董鄂氏 清圣祖玄烨 1662--1722年景陵 景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四个皇后,一皇贵妃 清世宗胤祯 1723--1735年 泰陵 河北易县清西陵 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清高宗弘历 1736--1795年 裕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 二后三贵妃 清仁宗颙琰 1796--1820年 昌陵 河北易县清西陵 孝淑睿皇后 清宣宗旻宁 1821--1850年 慕陵 河北易县清西陵孝穆成皇后,孝全成皇后 清文宗奕詝 1851--1861年 定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 孝德显皇后 清穆宗载淳 1862--1874年 惠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 嘉顺皇后 清德宗载湉 1875--1908年 崇陵 河北易县清西陵 隆裕皇后 宣统皇帝溥仪 1908--1911年

标签:

猜你喜欢

  • 2024年5月份去新疆的南疆好还是北疆好
  • 海南十大钓鱼好去处 (东郊椰林)
  • 十大海南自由行5天最佳攻略景点
  • 海南古建筑旅游景点前十排行榜
  • 独库公路旅游攻略详细介绍(附沿途景点和线路)
  • 吕梁有哪些风景名胜区
  • 北宋诗人王安石有泊船瓜洲一诗京口指的是哪座城市
  • 文旅部:恢复旅行社出境团队游业务,详情曝光目前已公布138国出境游名单
  • 去俄罗斯旅游能吃到什么?俄罗斯人吃生猪肉是真的吗
  • 北京飞俄罗斯旅游多少钱,去俄罗斯玩两个人要多少钱
  • 相关推荐